培訓心得—北大篇

培训心得—北大篇

前言

2018年5月和6月,迪慶州中級人民法院組織全州兩級法院100餘名法官幹警,分別到北京大學和西南政法大學參加行政業務能力、審判業務能力提升培訓班。通過為期一週的學習,幹警們拓寬了視野,開闊了眼界,提升了能力,收穫頗多。現小編將部分參加培訓的法官幹警的心得體會陸續刊發,與大家分享他們的所獲所得。

培训心得—北大篇

修德正身,格物致知

培训心得—北大篇

5月19日至26日,首批全州法院55名幹警赴北京大學參加為期8天的行政業務能力提升培訓。作為首批培訓學員,在北大期間收穫頗多,現將培訓心得梳理分享如下:

一、青年需立志,以篤行

在北大開班儀式上,老師為我們講述了中華民族不屈鬥爭的近現代史和北大120年的風雨歷程。每每在民族存亡的危難關頭,總有北大人挺身而出,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不禁使我聯想到那時站在時代潮頭的熱血青年們“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主義情懷。明清以來,作為國家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封建王朝的權力中樞,北京自然成為了近現代愛國救亡運動最為活躍的區域,“德先生”與“賽先生”的啟蒙,“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廣闊格局,鑄就了屹立百廿,巋然不倒的巍巍北大。北大的教授是有骨氣的,北大的學子是有志向的。因為他們的身上,有一種擔負家國社稷,“位卑”不忘“憂國”的愛國精神,這是我在大學生活中從未感受到的精神力量。北大之行,在我看來,是一場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同時引導教育著青年們應立鴻鵠志,行萬里路。

培训心得—北大篇

二、青年需修德,以正身

北大學習期間,有幸聽到了有“小南懷瑾”之稱的王晨陽先生講授的儒釋道文化,課後與同事們一同重溫了儒家經典論作《大學》。這部經典著作告訴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弘揚光明正大的品質,不斷消除內心私慾,做一個高尚的人。儒家文化教導我們,人的成長,一定要立足於擁有良好的品性、無私的正心,才能從根源上規避誘惑干擾,做一個表裡如一的人,就不會使事物發展偏離良好的初心。其實在工作生活中,秉持“慎獨”原則,保持虛心審慎、表裡如一,多向他人優點長處學習,能夠使我們更好成長。

培训心得—北大篇

三、青年需格物,以致知

在《大學》闡述的“三綱八目”,將一個人的學習成長曆程分為八個階段: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我看來,一個人能做到前六個階段,已然堪稱偉大。前四個階段可謂是修身齊家的先決條件,而格物就是人不斷學習成長的第一個階段,格物要求我們不斷反省總結自身不足,勇於自我否定,不斷修正不純動機,不良初心,保持人在學習成長的最初階段擁有最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唯有摒除私慾、端正心思,才能思慮周祥、明辨是非,而心底無私必然能使人真誠豁達,修得良好品性,更好地促進工作生活。青年們如若能夠在現階段靜心格物,從修養品性出發,試著努力改正自身不足,一定能夠有所精進。我始終堅信,一個不斷自省和學習的人,終會擁有堅韌的性格和為他人著想的善良。而真正的強大,也一定是一種沒有攻擊性的寬容和溫暖。

本次北大學習之行,使我深切意識到過去存在的諸多不足,總結培訓學習收穫,制立今後言行指南如下:欲行君子之道,須傲以懾媚,威以震諂,禮以侍賢,仁以待物。重諾尚義,樂善好施,廣結高朋。韜晦以忍不平,修德以遠是非,寡慾以養英氣,登高呼,方才應者眾。

培训心得—北大篇

不忘初心 繼續前行

培训心得—北大篇

北大,在我的腦子裡屬於夢中的天堂,令人神往的地方,似乎這輩子與我不會有交集,然2018年5月20日,承蒙院領導的關心,本人有幸成為迪慶州法院系統司法行政業務能力提升培訓班的學員之一,在初夏時節走進仰慕已久的北京大學,聆聽專家教授的講授。時間飛逝,為期一週的燕園學習生活很快結束了,名師教誨和文明智慧的鐘聲還在耳畔縈繞,未名湖、博雅塔仍歷歷在目,授課老師儒雅的風采讓我為之傾倒,嚴謹的治學態度讓我為之欽佩。深邃的理論、跳動的思維如和風細雨在教授們的言談話語中不經意地浸潤著我們的心扉,陶冶著我們的情操心靈的啟迪和昇華讓我受益匪淺:

一、拓寬視野,陶冶情操

跨進北大的校門,耳濡目染了未名湖畔濃厚的學習氛圍和學術氛圍。這裡有百年的思想文化積澱,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精神,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追求真理、追求卓越、培養人才、造福社會的治學思想。名校大師們的言傳身教,博雅塔下一流的專家學者,為我開啟了一道感悟之門。課堂上教授們淵博的學識,旁徵博引的教學方法,幽默風趣的精彩講解,教學內容的豐富多彩,簡直就是一盤享用不盡的文化大餐,使我在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禮,在知識上得到了一次強勁的充電。此次培訓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學理,又有催人奮進的人生智慧。《習近平新時代執政思想及憲法修改內容》、《解讀十九大報告和兩會精神》兩堂講座提升參訓人員的政治素養,更新法治思維,堅定黨的領導,《中國司法改革》立足現狀,道明瞭全體法官幹警最關心的問題《心理壓力與心理健康》講座,讓長期處於審判一線的法官幹警懂得如何釋放自身壓力,《領導力與領導藝術》引導我們工作中如何與人相交,與人為善,《儒釋道文明與中國式智慧管理》、《王陽明心學與智慧》薰陶了中國傳統文化,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實踐教學參觀了抗日戰爭紀念館,觀劇《太行孃親》,讓我們回顧歷史,不忘國恥當自強。同時這次培訓,師生互動,同學交流,促進了兩級法院同事的溝通交流,學到了知識,加強了友誼,增長了見識,注入了新鮮血液,使自己能以全新姿態迎接每一天。

培训心得—北大篇

二、查找不足,繼續學習

北大老師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境界,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學理,又有催人奮進的人生智慧。使我拓寬了視野,更新了觀念,提高了認識能力,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促使我自己去反思以前的思想方法和觀念,反思自己過去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深受啟迪與教育。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認識明顯存在侷限與不足,以前的學習太膚淺了,自身在諸多方面都還存在一定差距。面對當前知識日新月異的更新速度,各種新知識、新理論、新觀點的快速湧現,深刻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感。時代在前進,知識在更新,科技在進步,法律法規不斷修改,不斷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逼著我們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吸取新知識,不斷掌握新技術,不斷探索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形式下人民法院的工作,才能趕上時代的步伐,因此,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時間是靠擠出來的,只要合理安排好工作,每天抽出一定時間系統地看點書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若平時不注意知識的積累,就會書到用時方恨少。特別是現在,面對民事案件,一定要學會更新思維方式和審判理念,加強學習民事知識不斷積累新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掌握並運用科學的方法,正確地分析解決問題,以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創造性,不斷提高工作效率,高質量的完成各項審判工作任務。

培训心得—北大篇

三、學以致用,提高能力

在北京大學學習期間,各位老師在講課中都獨立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思想和見解,個個都使我耳目一新。我所學到的與其說是豐富的知識和開闊的視野,不如說是名校一些先進的理念或思考問題的方法,老師們為我們打開的僅僅是知識和思考的大門,更重要的是如何掌握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培訓的目的就是要學以致用、融會貫通,善於思考,把所學到的知識真正運用於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作為一名紀檢監察干部,首先把所學到的知識科學的用於紀檢監察工作中,嚴格履行監督責任,用超前的理念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以實事求是、歷史發展的全面眼光看待事物,從而提高了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紙上談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培訓只是開始,運用才是關鍵。北京大學的學習雖已經結束,但我會自覺地把學習堅持下去,不斷完善提升自己的素質水平,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我將帶著北大勤奮求實的學風,帶著大師們的諄諄教誨,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培训心得—北大篇

“讓走得太快的身體,

等一等落下的靈魂。”

題記:白巖松在《別走太快,等一等你的靈魂》中講到一個離我們很遠又很近的墨西哥寓言。一群人急匆匆地趕路,突然,一個人停了下來。旁邊的人很奇怪:為什麼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後面,我要等等它。是啊,我們都走得太快。然而,誰又打算停下來等一等呢?如果走得太遠,會不會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

培训心得—北大篇

五月,承蒙院黨組關心,我有幸到北京大學參與為期八天的培訓學習。時隔三年,再次回到大學校園,心中激動之情難以言表,更多的是對學生時代的懷念罷了。在中國最高學府學習的一週裡,深深感受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傳統,體味“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感觸頗多。

初到燕園,正值下雨,溼潤的空氣中瀰漫著一絲絲涼意。走進校園,未名湖、博雅塔、湖水清秀、楊柳依依,與一棟棟古風建築相輝映,頓時感到一陣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北大不愧是北大啊!學習期間正值畢業季,校園裡滿是拍畢業照的北大學子,飛揚的學士服,充滿活力與自信的眼睛,彷彿看到了剛畢業那時的自己。

培训心得—北大篇

在北大聽課,是一種享受。聽王晨陽教授講儒釋道文明,聽王嶽川教授講中國美麗文化,聽許燕教授講心理健康,聽賀衛方教授講司法改革,聽嶽慶平教授講兩會精神......為我們授課的老師,均是國內知名教授,或是各自領域的專家,有的走遍世界各地交流學問,有的經常上中央電視臺作客訪談,有的被中央領導人接見過。看著他們在講臺上侃侃而談、引經據典、妙語連珠,為他們儒雅、幽默的風采所傾倒,更為他們淵博的學識、睿智的思想、敏捷的思維和滔滔不絕的口才而折服。教授們不僅傳道授業解惑,更多的是與我們探討自己看待生命的態度,“養氣,悟道,明理,超我”是嶽慶平教授分享的人生箴言,自勝者強,一個人只有戰勝了自己,才是真正的成功。

學習期間,北大為我們安排了晨讀。早上七點半,大家坐在教室裡,手拿課本,齊聲朗讀國學經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那一刻,彷彿回到了學生時代,領導不再是領導,而法官也不再是法官,我們都只是一名學生,坐在大學的課堂上,心無旁騖地朗誦課文,內心想著的,只有字的發音和課文的含義......這種感覺,已經很久沒有過了。

培训心得—北大篇

工作以後,思想多了一分循規蹈矩,少了一分標新立異;多了一分按部就班,少了一分蓬勃激情。時代紛繁複雜,忙碌的人們被快節奏的生活推著向前走,不知不覺走得越來越快,走得越來越遠,甚至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現在的我們,似乎已經失去了耐心,別說每天晨讀,就連完整看完一本書都成問題。初中時,經常與朋友寫信,寫滿文字的信紙拿到手裡,似乎還能感受到對方的溫度,而現在連明信片都很少寄了。從短信、博客到微信、微博,溝通與交流都變得越來越短,代替紙張的只有手機、電腦和冷冰冰的屏幕。

培训心得—北大篇

是否,我們走得太快了?是否,要停下來等一等落下的靈魂?工作之餘,安靜地讀書,用鋼筆、墨水代替鍵盤,用一筆一劃的書寫代替死板的印刷體,靜下心來,沉住氣,只把那段時間交給自己,迴歸初心,變回最初的自己。

北大之行,不虛此行。學無止境,學海無涯。願我們,都能找回最初的自己!

E

培训心得—北大篇

N

D

培训心得—北大篇培训心得—北大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