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千人冊(231-240)

231、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宣帝時,為諫大夫。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慰。治《春秋彀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

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我國目錄學之祖。《楚辭》是劉向在前人基礎上輯錄的一部“楚辭”體的詩歌總集鉅著,收入戰國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賈誼、淮南小山、莊忌、東方朔、王褒、劉向諸人的仿騷作品。

232、陳湯:生卒年不詳。字子公,瑕丘(今山東兗州北)人。少時家貧好學,初為郎官,後任西域都護府副校尉。當時,匈奴郅支單于雖遠徙康居(今蘇聯塔什干一帶),仍恃強攻掠西域諸國。陳湯深以為慮,力促校尉甘延壽出兵進擊。甘延壽猶豫不決。陳湯為不失戰機,乃假傳聖旨,調兵4萬餘人,於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秋,同甘延壽分兵兩路圍攻郅支城(今塔什干東北)。漢軍四面強攻,連破三重城郭,並擊退康居萬餘援兵,殺郅支單于,殲2600餘人。陳湯受封為關內侯。西漢後期著名將領。為後世留下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最強音。

歷史千人冊(231-240)

陳湯

233、揚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漢族。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區 )人。少年好學,口吃,博覽群書,長於辭賦。年四十餘,始遊京師長安,以文見召,奏《甘泉》、《河東》等賦。成帝時任給事黃門郎。王莽時任大夫,校書天祿閣。西漢官吏、學者。揚雄是繼司馬相如之後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所謂"歇馬獨來尋故事,文章兩漢愧楊雄"。在劉禹錫著名的《陋室銘》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為揚雄。揚雄曾撰《太玄》等,將源於老子之道的玄作為最高範疇,並在構築宇宙生成圖式、探索事物發展規律時,以玄為中心思想,是漢朝道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 對後世意義可謂重大。

234、汜勝之(生卒年不詳),又作泛勝之,大約生活在公元前1世紀的西漢末期。泛水(今山東曹縣北)人,古代著名農學家,中國古代四大農學家之一。他所編著的《汜勝之書》,總結了我國古代黃河流域勞動人民的農業生產經驗,記述了耕作原則和作物栽培技術,對促進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此而聞名於世。是我國第一部農書專著。

235、趙飛燕(公元前45年-公元前1年),趙氏,號飛燕,《飛燕外傳》稱其名為趙宜主。史書並未記載其是哪裡人,僅稱其為長安宮人,出身平民之家,家境貧窮,選入宮中為家人子(即宮女),後在陽阿公主處學舞,為漢成帝劉驁第二任皇后。鴻嘉三年(前18年)封為婕妤。永始元年(前16年)六月封為皇后。綏和二年(前7年)漢成帝去世,太子劉欣即位為帝,即漢哀帝,尊為皇太后。元壽二年(前1年)漢哀帝崩逝,被貶為孝成皇后。一個多月後被貶為庶人,下詔令其看守陵園,當日趙飛燕自殺身亡。在中國歷史上,她以美貌著稱,所謂"環肥燕瘦"講的便是她和楊玉環,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體態輕盈瘦弱的美女。同時她也因美貌而成為淫惑皇帝的一個代表性人物。

236、王莽:(前45-23)字巨君。父王曼,為漢元帝皇后王政君庶弟。他折節恭儉,勤奮博學,謹事老母及寡嫂,撫養兄子,以德行著稱。平帝繼位,王政君以太皇太后臨朝稱制,王莽復任大司馬,總攬朝政。平帝死後,他擁立兩歲的孺子嬰,自己仿效周公輔成王故事,以攝政名義居天子之位,朝會稱假皇帝,臣民稱攝皇帝,改元居攝。初始元年(公元8),王莽自立為帝,改國號曰新,次年改元為始建國。王莽為了緩和西漢末年日益加劇的社會矛盾,附會《周禮》,託古改制。王莽的改制未能挽救西漢末年的社會危機,反而使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終於導致了赤眉、綠林為主的農民大起義。西漢的官僚貴族和地主豪強也紛紛打出反莽旗幟。地皇三年(公元22),王莽派太師王匡和更始將軍廉丹率大軍討伐赤眉軍,在成昌被赤眉打敗。次年,派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發州郡兵42萬,包圍綠林軍於昆陽(今河南葉縣),又遭到綠林軍內外夾擊,全軍覆沒。綠林軍乘勝分兩路進軍,一路北上攻洛陽,一路西向攻長安。當綠林軍進抵長安附近時,王莽驅使京城的囚徒出城抵擋。但囚徒軍一過渭橋,便立即譁變,掘毀王莽祖墳,焚燒九廟、明堂、辟雍。長安城中的人民也群起暴動,配合變兵攻入皇宮。王莽逃至漸臺,被商人杜吳所殺,新朝遂告滅亡。

新朝皇帝,篡漢自立新朝,後成篡權奪位、陰謀家的代名詞。

歷史千人冊(231-240)

東 漢

237、劉秀:(前6-57)。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西南)人。漢高祖劉邦九世孫,父欽曾任南頓令。公元 25-57年在位。赤眉、綠林起義爆發後,地皇三年(公元22年),劉秀與其兄劉縯為恢復劉姓統治,起事於舂陵(今湖北棗陽南),組成舂陵軍。地皇四年,劉秀在昆陽之戰中建立大功。更始帝劉玄北都洛陽後,劉秀被派往河北地區鎮撫州郡。河北地區的豪強地主率宗族、賓客、子弟先後歸附劉秀,成為他的有力支柱。此後,劉秀拒絕聽從更始政權的調動。同年秋,又破降和收編了河北地區的農民起義軍,擴充了實力,因此,關西稱劉秀為銅馬帝。不久,與更始政權徹底決裂。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劉秀在群臣的擁戴下稱帝於鄗(今河北柏鄉北),重建漢政權,不久定都洛陽,史稱東漢。東漢王朝建立的第三年,劉秀打敗了赤眉農民軍,控制了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建武六年統一了關東,使河西的竇融歸附。建武九年和十二年又先後平定天水、巴蜀。經過12年時間,劉秀終於完成了統一事業。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後,首先致力於整頓吏治,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他雖封功臣為侯,賜予優厚的爵祿,但禁止他們干預政事。對諸侯王和外戚的權勢,也多方限制。在行政體制上,劉秀一方面進一步抑奪三公職權,使全國政務都經尚書檯,最後總攬於皇帝;另一方面,又加強監察制度,提高刺舉之吏,如御史中丞、司隸校尉和部刺史的權限和地位。又令全國共並省400多個縣,吏職減省至1/10。與此同時,劉秀還採取了不少措施來安定民生,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建武六年下詔恢復三十稅一的舊制。東漢初年的封建租賦徭役負擔,比起西漢後期和戰爭期間有所減輕。他前後九次下詔釋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使大量奴婢免為庶人,使流民返回農村,促進生產。他統治的時期,史稱中興。光武帝在其統治末年還“宣佈圖讖於天下”,企圖以儒家學說與讖緯神學的混合物作為思想武器,加強對人民思想的統制。

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開創“光武中興”。

歷史千人冊(231-240)

劉秀

238、陰麗華(5年—64年3月1日),南陽郡新野縣(今河南新野)人。光武帝劉秀元配,東漢第二任皇后。春秋時期名相管仲後裔,漢明帝劉莊的生母。陰麗華在歷史上以美貌著稱,劉秀還是一個尚未發跡的沒落皇族之時,就十分仰慕陰麗華的美貌,曾感嘆道:“娶妻當得陰麗華”。新莽末年,天下大亂,劉秀亦於家鄉起兵。昆陽之戰後,劉秀於宛城迎娶陰麗華為妻。東漢建立後,陰麗華受封貴人。建武十七年(41年),皇后郭聖通被廢,劉秀封陰麗華為皇后。漢明帝即位後,尊陰麗華為皇太后,共在位二十四年。永平七年(64年)正月二十日(3月1日),陰麗華崩逝,享年六十歲。同年二月初八,與劉秀合葬於原陵,諡號“光烈”。

古代著名賢后,光武帝劉秀之妻,劉秀為其說出千古名句“入仕應當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陰麗華是中國歷史上皇后諡號制度之第一人,自此以後皇后諡號為帝諡加上本諡成為歷代定製,沿用至唐初,長達六百年。

239、鄧禹:(2-58)。字仲華。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更始元年(23),投劉秀於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分析天下形勢,建議延攬英雄,爭取民心,恢復漢朝舊業。深得劉秀賞識,常隨伴左右,參與謀議。二年冬,領精兵2萬進圖關中。建武元年 (25)春,率軍至箕關(今河南濟源西),擊敗河東都尉,進圍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數月未下。六月,遣將迎擊更始大將軍樊參所率數萬兵於解縣(今山西臨猗西南)南,斬樊參。更始軍王匡、成丹、劉均等合兵十餘萬來攻,禹軍初戰不利,堅不退兵。次日,乘王匡等迷信“六甲窮日”而不出戰的機會整頓部伍。第三日,待更始軍攻至營前,揮軍擂鼓並進,大敗更始軍,遂定河東(今山西西南部)。同月,新即帝位的劉秀拜之為大司徒,封酇侯。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首。

240、銚期(?-34)字次況,潁川郟(今屬河南)人。銚期身高八尺二寸,容貌絕異,矜嚴有威。其父銚猛,曾任桂陽太守。銚猛死,銚期服喪三年,鄉里人敬其孝義,欽其為人,因愛重之。劉秀略地潁川,得知銚期志向宏遠,召他任賊曹椽,讓他隨自己北上徇薊。征戰中,屢立戰功。劉秀即皇帝位(光武帝),封銚期為成安侯,食邑五千戶。東漢大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

每晚八時準時更新,記得持續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