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神藥可以實現不老的神話?

真有神藥可以實現不老的神話?

有一個視頻,講述的是目前國外對於治療衰老的研究進展,其中包括了對衰老細胞、幹細胞和一些輔酶的研究,視頻描述了一個很美好的願景,但同時也客觀地指出這些研究尚侷限在動物實驗層次,如果要進一步作為臨床可用的治療手段,還需要人體實驗來證實。

其實長生不老是個老話題,我國曆代君王都有這個夢想,也嘗試了很多法子,無一成功。藉著這個話題,我們來說說那些試圖治癒衰老,或者試圖延長壽命,或者試圖讓人長生不老的中西藥。

先說西藥。前段時間還有一個藥物一直很火,那就是二甲雙胍。某實驗研究顯示,它在動物層面上能夠延長壽命。早在1980年,國外已經開始有人研究雙胍類藥物對壽命的影響,無論是大鼠、小鼠還是更低級的秀麗隱杆線蟲,都有研究顯示,二甲雙胍延長了它們的壽命。所以,在前幾年,據說美國FDA批准了一些抗衰老藥物可以進入臨床實驗,其中就包括二甲雙胍。

真有神藥可以實現不老的神話?

再說中藥。前面也說了,中國自古就有追求長生不老的傳統,最有名的當屬煉丹士製造的仙藥和丹藥,這些丹藥往往都是以礦物藥為主來煉製。葛洪在《抱朴子》中就說過:“夫金丹之為物,燒之愈久,變化愈妙。黃金入火,百鍊不消,埋之,畢天不朽。服此二物,煉人身體,故能令人不老不死”,而“草木之藥,埋之即腐,煮之即爛,燒之即焦,不能自生,何能生人乎”。看來,是因為金石藥超乎穩定的物理化學性質,讓它們成為了長生不老的首選

真有神藥可以實現不老的神話?

可見,人類為了抗衰老,真的是用心良苦,那麼,究竟怎麼正確看待這些藥物呢?

首先,先要明確一個概念,即規律,週期發展律。銀河系也好,太陽系也好,地球也好,都有圍繞著中心的公轉,所以這些星系中誕生的東西,都要符合週期發展律。一年四季有周期發展,物種進化有周期發展,經濟金融有周期發展,人體健康亦有周期發展。舉個例子,為什麼人體的血壓在一年四季是有規律的波動?就是因為週期發展律。再舉個例子,中醫強調五行生剋和四時養生,注重五運六氣,這都是週期發展律的影射。所以去年的流感,會表現出那麼多的乾咳痰粘,會側重於使用養陰潤肺的大法來治療。

真有神藥可以實現不老的神話?

那麼,對於人來說,最高的週期發展律是什麼呢?就是生長壯老已。與其他生命形態一模一樣。既然是生長壯老已的生命週期律,就一定有生,也就有死,所以,試圖通過藥物手段,無論是殺滅衰老細胞,還是大量培育幹細胞,還是服用金石藥,還是服用二甲雙胍,都不可能阻斷這一規律

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就不能再提長生不老了,而是延緩衰老。既然有生長壯老已的生命週期律,那麼人就有年輕的時候,未到老的時候,就不應該表現出老。但是,目前的健康認知、生存壓力和飲食生活習慣,很多人都會出現“未老先衰”的情況,而這種“未老先衰”的情況,是可以通過藥物來改善的。

真有神藥可以實現不老的神話?

什麼是“未老先衰”呢?年紀輕輕的,乏力倦怠,走走就累,精神萎靡,食慾不好,睡眠不好。再嚴重一些,不願意幹活,做什麼事都沒興趣,感覺生活上沒什麼奔頭,抑鬱了,焦慮了,不孕不育了。總之,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表現出消極的、倦怠的狀態,就是陽氣衰弱的表現,就有“未老先衰”的意思。這時候,通過飲食生活或藥物的手段,可以改善這種“未老先衰”的狀態

有人說,金石藥能夠以形補形,就是改善“未老先衰”,其實不是這樣。因為歷史上,藥學家和煉丹士都用金石藥,但觀點、用途和使用頻次,顯然不一樣。藥學家總說,金石無情之品,慎用,不宜過用。所以直到現在,我們還會對硃砂、雄黃、砒石,甚至芒硝、石膏的使用,尤為謹慎;所以同仁牛黃清心丸會在原有局方的基礎上,去掉硃砂和雄黃;所以我們不會建議小孩隨意服用什麼保嬰丹、王氏保赤丸這樣的中成藥。但煉丹士和服石家就不同嘍,他們類似於現在的化學家,喜歡礦物藥神奇的化學反應,喜歡服用五石散來擾動陽氣獲得快感。但這般妄為,顯然不是真正的養生所奉。

真有神藥可以實現不老的神話?

有人說,二甲雙胍延長壽命,就是改善“未老先衰”,其實也不是這樣。因為未老先衰的治療,最重要的是補真氣、調元神,可吃藥可不吃藥。而二甲雙胍,首先一定是藥,其次很難判斷是不是在補氣?再次,那些什麼秀麗隱杆線蟲的實驗,實在是參考價值太低。因為古話說的好“夏蟲不可語於冰,井蛙不可語於海”、“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壽命只有一個夏天那麼長的蟲子,自然沒見過冬天的冰雪;而只活了不到一週的蟲子(秀麗隱杆線蟲),怎麼可能瞭解1年甚至100年的事呢?

真有神藥可以實現不老的神話?

所以,衰老本就是正常生命週期律的一部分,試圖使用各種中西藥(衰老細胞、幹細胞、輔酶、金石礦物藥、二甲雙胍等)來阻斷這種週期律,來“治癒”衰老,不太可能。但是,尊重週期律,通過藥物“改善”未老先衰的狀態是可能的。而這種狀態的改善,顯然也不僅僅是指壽命的延長。有些動物實驗結果,關注一下就好,不可輕信,更不可嘗試!

(藥劑科 金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