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微文化丨下访

下 访

东营微文化丨下访

东营微文化丨下访

出了医院病房,关中社区主任方化的心情难以平静,他为社区书记遭遇车祸而心痛,也为自己不主动作为而深深地自责。昨晚的一幕幕又在他脑海里浮现。

昨晚九点,方化和社区书记一同在街道党政办值夜班,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要求关中社区立即稳控一名重点人员。社区书记勇于担当,他让方化留守值班, 自己主动下访 。书记来到重点人员住所附近,在路边观察,以便夜访。不料,一辆疾驶而来的轿车刹车不及向他撞来,他被撞倒在地,轿车的一只前轮轧过他的小腿。他被紧急送往县医院,好在只是受了皮肉伤——人们称赞他干工作是好样的,真是“硬骨头”社区书记。

这位重点人员叫史楠,年近五十岁,是下岗女工。她的情况本来按政策该兑现的都兑现了,但她下岗后的第二年,符合条件留下的人员全部转了合同制,她觉得自己吃了大亏,加之丈夫身体不好,家庭困难,她又处于更年期好激动,就发疯一样上访。为此责任单位和信访部门做了大量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受外部因素影响,反复性仍很大……去年秋天,她曾两次去北京,在那儿不听劝阻缠访闹访,被依法行政拘留。

方化急急忙忙回到社区办公室。全国“两会”即将召开,社区书记正在住院,他感到担子很重,维稳压力很大,于是,立即召开社区稳控人员研判会议。大家一致认为,最难办最危险的就是史楠——“看好史楠,社区不难。”

东营微文化丨下访

史楠脾气大,有时反复无常恶语伤人。她的责任人换了又换,谁也不乐意担任。现任责任人是一位能说会道的女干部,说起史楠,她又气又怕;她曾挨过史楠的辱骂,不敢正面接触,只好“白天门口望,晚上看灯光,一天跑三趟,只盼再换岗。”方化决定亲自担任史楠的责任人。

史楠下岗后,将自己的沿街楼简装,二楼居住,一楼开店铺。店铺内,前面是超市,后面是按摩店。由于超市网点多,加之网购发展迅猛,她的超市冷冷清清。按摩店开得晚些,她早年干过赤脚医生,又自学了些按摩知识,就自任“按摩师”,由于技术不过硬,回头客很少。

方化以买东西为名来史楠的超市,史楠当然乐意招待顾客。方化借机同史楠聊天,了解她的家庭情况和思想状况。史楠知道方化是她的责任人后 ,便经常诉说自己的“冤情”,说到伤心处,常常情绪激动,泪流满面。

“俺为啥上访,还不是为了奔小康。”史楠激动地说。“转了合同制自然就小康,可现在每月俺和丈夫挣的钱还不如人家一个人挣得多。丈夫在对面的小区干门卫月工资只有一千二百元,还是社区领导协调的岗位。你说苦不苦?愁得俺经常失眠,想不开就走了上访路。”

方化真诚地说:“我已发动社区干部和其他熟人光顾你的门店,并要求社区干部发朋友圈做广告宣传,帮助你尽快把生意做起来。”

今年三月上中旬是维稳的关键期。为防止史楠进京,造成不良影响和责任追究,方化盯上靠上做史楠的思想政治工作,外围蹲守点的同志们轮流值班,经常吃住在车上,无怨无悔。

有一次,方化按着上级要求,去超市和史楠谈话,讲明利害,俩人一言不和,就吵吵起来。史楠竟连哭带闹,骂骂咧咧地下了逐客令,撵方化出去,接着扭头面对墙壁,不搭理方化。这突如其来的场面让方化很丢面子:怎么说变脸就变脸,说骂人就骂人,让人难以接受呢?方化只好尴尬地离去。

东营微文化丨下访

方化灰头土脸地往回走,冷风拂面,他清醒了许多:回到单位怎么向领导汇报?同事知道了不笑话吗?自己毕竟是有二三十年工作经验的基层干部,为了完成稳控任务,稳定一方,个人荣辱又算得了什么?于是,他停住电动车,转头往回返。他调整心态,鼓起勇气,重拾信心。

“嫂子,嫂子——我忘记买东西了,又回来了。”说完,方化微笑着到货架上选商品。

史楠撵走方化感到长了威风的同时,又担心失去这位察民情解民忧的实在人。其实她心里清楚,自己那“凶样”就是“猪鼻子里插葱——装象”,多年来经常这样“演戏”。

她在“老工友”微信群发了撵走社区主任的消息,群友们纷纷点赞留言,为她摇旗呐喊。有网友说,方化像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还有网友说,巾帼不让须眉……方化的突然出现使她始料未及。方化幽默风趣的话语,和蔼可亲的脸庞,一脸真诚的形象打动了她。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她一时没了脾气,从虚荣中回过神来,不好意思地说:“你真执着。”

方化天天到史楠的超市购物,买回家的物品攒了一堆,妻子埋怨他,为保守工作秘密,他谎称是店里减价商品抢购来的。

方化慢慢地就跟史楠混熟了,成了朋友一样还常电话和微信联系。方化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和政策攻心。史楠觉得方化说话靠谱,有水平,对他有了信任感,比较听他的话。

“变上访为下访”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方化不断下访,尽心尽力教育和帮助史楠,使她提高了思想认识,有了依法上访的理念,并用心搞经营,为家庭全面小康而努力着!

东营微文化丨下访

作者注: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作者简介:李树华,利津县人,基层信访工作人员,善于思考,关注农民。文章散见于市内报刊和网络平台。

东营微文化丨下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