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微文化丨下訪

下 訪

東營微文化丨下訪

東營微文化丨下訪

出了醫院病房,關中社區主任方化的心情難以平靜,他為社區書記遭遇車禍而心痛,也為自己不主動作為而深深地自責。昨晚的一幕幕又在他腦海裡浮現。

昨晚九點,方化和社區書記一同在街道黨政辦值夜班,突然接到上級通知:要求關中社區立即穩控一名重點人員。社區書記勇於擔當,他讓方化留守值班, 自己主動下訪 。書記來到重點人員住所附近,在路邊觀察,以便夜訪。不料,一輛疾駛而來的轎車剎車不及向他撞來,他被撞倒在地,轎車的一隻前輪軋過他的小腿。他被緊急送往縣醫院,好在只是受了皮肉傷——人們稱讚他幹工作是好樣的,真是“硬骨頭”社區書記。

這位重點人員叫史楠,年近五十歲,是下崗女工。她的情況本來按政策該兌現的都兌現了,但她下崗後的第二年,符合條件留下的人員全部轉了合同制,她覺得自己吃了大虧,加之丈夫身體不好,家庭困難,她又處於更年期好激動,就發瘋一樣上訪。為此責任單位和信訪部門做了大量工作,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受外部因素影響,反覆性仍很大……去年秋天,她曾兩次去北京,在那兒不聽勸阻纏訪鬧訪,被依法行政拘留。

方化急急忙忙回到社區辦公室。全國“兩會”即將召開,社區書記正在住院,他感到擔子很重,維穩壓力很大,於是,立即召開社區穩控人員研判會議。大家一致認為,最難辦最危險的就是史楠——“看好史楠,社區不難。”

東營微文化丨下訪

史楠脾氣大,有時反覆無常惡語傷人。她的責任人換了又換,誰也不樂意擔任。現任責任人是一位能說會道的女幹部,說起史楠,她又氣又怕;她曾捱過史楠的辱罵,不敢正面接觸,只好“白天門口望,晚上看燈光,一天跑三趟,只盼再換崗。”方化決定親自擔任史楠的責任人。

史楠下崗後,將自己的沿街樓簡裝,二樓居住,一樓開店鋪。店鋪內,前面是超市,後面是按摩店。由於超市網點多,加之網購發展迅猛,她的超市冷冷清清。按摩店開得晚些,她早年幹過赤腳醫生,又自學了些按摩知識,就自任“按摩師”,由於技術不過硬,回頭客很少。

方化以買東西為名來史楠的超市,史楠當然樂意招待顧客。方化藉機同史楠聊天,瞭解她的家庭情況和思想狀況。史楠知道方化是她的責任人後 ,便經常訴說自己的“冤情”,說到傷心處,常常情緒激動,淚流滿面。

“俺為啥上訪,還不是為了奔小康。”史楠激動地說。“轉了合同制自然就小康,可現在每月俺和丈夫掙的錢還不如人家一個人掙得多。丈夫在對面的小區幹門衛月工資只有一千二百元,還是社區領導協調的崗位。你說苦不苦?愁得俺經常失眠,想不開就走了上訪路。”

方化真誠地說:“我已發動社區幹部和其他熟人光顧你的門店,並要求社區幹部發朋友圈做廣告宣傳,幫助你儘快把生意做起來。”

今年三月上中旬是維穩的關鍵期。為防止史楠進京,造成不良影響和責任追究,方化盯上靠上做史楠的思想政治工作,外圍蹲守點的同志們輪流值班,經常吃住在車上,無怨無悔。

有一次,方化按著上級要求,去超市和史楠談話,講明利害,倆人一言不和,就吵吵起來。史楠竟連哭帶鬧,罵罵咧咧地下了逐客令,攆方化出去,接著扭頭面對牆壁,不搭理方化。這突如其來的場面讓方化很丟面子:怎麼說變臉就變臉,說罵人就罵人,讓人難以接受呢?方化只好尷尬地離去。

東營微文化丨下訪

方化灰頭土臉地往回走,冷風拂面,他清醒了許多:回到單位怎麼向領導彙報?同事知道了不笑話嗎?自己畢竟是有二三十年工作經驗的基層幹部,為了完成穩控任務,穩定一方,個人榮辱又算得了什麼?於是,他停住電動車,轉頭往回返。他調整心態,鼓起勇氣,重拾信心。

“嫂子,嫂子——我忘記買東西了,又回來了。”說完,方化微笑著到貨架上選商品。

史楠攆走方化感到長了威風的同時,又擔心失去這位察民情解民憂的實在人。其實她心裡清楚,自己那“兇樣”就是“豬鼻子裡插蔥——裝象”,多年來經常這樣“演戲”。

她在“老工友”微信群發了攆走社區主任的消息,群友們紛紛點贊留言,為她搖旗吶喊。有網友說,方化像彈簧,你強他就弱,你弱他就強。還有網友說,巾幗不讓鬚眉……方化的突然出現使她始料未及。方化幽默風趣的話語,和藹可親的臉龐,一臉真誠的形象打動了她。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她一時沒了脾氣,從虛榮中回過神來,不好意思地說:“你真執著。”

方化天天到史楠的超市購物,買回家的物品攢了一堆,妻子埋怨他,為保守工作秘密,他謊稱是店裡減價商品搶購來的。

方化慢慢地就跟史楠混熟了,成了朋友一樣還常電話和微信聯繫。方化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法制教育和政策攻心。史楠覺得方化說話靠譜,有水平,對他有了信任感,比較聽他的話。

“變上訪為下訪”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方化不斷下訪,盡心盡力教育和幫助史楠,使她提高了思想認識,有了依法上訪的理念,並用心搞經營,為家庭全面小康而努力著!

東營微文化丨下訪

作者注: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作者簡介:李樹華,利津縣人,基層信訪工作人員,善於思考,關注農民。文章散見於市內報刊和網絡平臺。

東營微文化丨下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