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央行隔空喊话之后,国务院常务会议一锤定音!

财政部央行隔空喊话之后,国务院常务会议一锤定音!

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确定围绕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推动有效投资的措施。一是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三是加快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出资到位,努力实现每年新增支持15万家(次)小微企业和1400亿元贷款目标。四是坚决出清“僵尸企业”,减少无效资金占用。

文 | 任亮(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

最近,央行和财政互怼事件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央行研究局徐忠发表文章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真积极,整顿地方政府性债务不能一推了之,应着力避免财政风险金融化。此后,财政部相关人士作出回应,表示积极财政政策不等于提高赤字率,金融机构不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受害者。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可视为对上述争议的回应和定调。不过,此次会议更深层次的背景在于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必须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进行缓冲。当前,我国经济存在三个风险点:一是中美贸易争端朝不乐观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加大,可能对外需造成冲击;二是房地产和投资增速存在下行压力;三是信用风险频发以及金融体系风险偏好下降使得地方融资平台以及企业流动性风险大幅上升。此次会议明确了财政政策要更积极、货币政策要更宽松,这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基调将从“紧财政、宽货币、紧信用”向“松财政、宽货币、稳信用”的方向转变。

货币政策方面,首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是对边际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确认。4月23日政治局会议中提出的“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表述并未出现在本次会议中,同时在操作层面,三次定向降准以及超预期新增MLF投放均验证了货币政策转松的趋势。其次,会议要求“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措施”,传递了纠偏信用过紧局面、稳定信用预期的政策意图。近期,监管部门相继推出了MLF担保品扩容、银保监与银行座谈会、投放MLF资金匹配银行购买低等级信用债以及较预期宽松的资管理财细则等多项举措,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将有效缓解信用紧张局面,稳定信用增速。第三,此轮宽松具有显著的结构性特征。会议提到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引导金融机构利用降准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引导金融机构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等,这有利于控制经济下行和企业违约风险,但宽松氛围蔓延至房地产等行业和市场的可能性不大。

财政政策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发力,增强对稳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今年上半年,我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7.8%,增速比去年同期慢8个百分点。1-5月财政累计收大于支,至6月份方转为支大于收。此外,上半年地方债发行仅1.4万亿,低于去年同期的1.86万亿。这意味着实际上今年上半年基本处于财政紧缩状态,下半年财政发力空间较大。按照本次会议的要求,未来财政边际宽松的效果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减税降费鼓励研发创新,刺激高端制造业投资。会议提出“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边际上利好大型研发企业。同时,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增值税留抵退税,这将激励企业创新,推动高端制造业投资。二是加快地方债发行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利好基建领域。今年以来,信用债违约频发,同时财政部对地方政府融资规范加强导致基建增速持续大幅下行,上半年狭义基建仅增长7.3%。会议提出“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推进建设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因此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触底反弹,进而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总体来看,此次会议意在通过明确财政货币政策新的协调配合方式来创造相对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重点扶持基建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有针对性地扩大内需,这将有助于缓解短期经济下行局面、有效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