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我並沒有說「沒關係」!

隨著胖豆兒長大,去外面玩,“打人”“被打”“被搶東西”“扔東西”這些頭疼的問題出現的越來越頻繁。

小時候:被打=無所謂

以前孩子小,遇到“被打”“被搶”東西,我基本上是無所謂的態度。

那時候我的處理方式是:在確保孩子沒受傷的前提下,安撫孩子幫孩子消除緊張感,然後繼續帶孩子玩。

孩子被打,我並沒有說“沒關係”!

之所以“無所謂”式處理,是出於兩個原因:

  • 孩子小接觸到的小朋友也都比較小,即便是被打,被搶,也都是孩子間善意的、無意識的“打鬧”。
  • 受孩子自身認知發育情況的影響,孩子自己對被打被搶沒什麼感覺。東西被搶轉身就去玩別的了,被打了不是特別疼也無所謂的樣子。

所以我一直沒有把“被打”當回事兒!

長大了:被打=不可以

孩子被打,我並沒有說“沒關係”!

其實一兩歲的孩子之間的“打鬧”大部分是“語言能力滿足不了社交需求導致的出手不分輕重”,一般問題不大。

但一歲半以後隨著孩子社交活動的增加,帶寶寶去公園或者遊樂場玩,時不時就會出現“被大孩子搶玩具、搶地盤、推攘、吼叫”的情況,儘管孩子不知道如何應對,但他已經有“不爽”、“委屈”的感受了,如果家長一直沉默應對、避讓應對、安慰孩子沒關係的話,很容易讓孩子養成內向膽小、自卑懦弱的性格。

但兩歲之內的寶寶受自身能力發展的制約,被欺負時除了委屈,幾乎不太會應對,要是被大寶寶欺負,就更是完全沒有反抗底氣了,所以如何教會寶寶用智慧應對就顯得尤為重要!

幫助孩子認知規則,建立是非觀念!

日常生活中通過情景模擬的遊戲不斷幫孩子強化社交規則,讓孩子知道在社交活動中自己應該如何做?同時清楚什麼情況下自己要勇敢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寶寶社交規則

  • 公共場所的玩具大家都可以玩,要遵守“先來後到”的原則。如果想玩的玩具已經有小朋友在玩了,要徵求小朋友同意才可以玩,小朋友不同意就去玩別的,等有空位在玩。
  • 別人的私人玩具,想玩要徵求主人的意見,獲得批准才可以玩。
  • 自己的玩具自己有權利決定要不要給其他人玩。
  • 公共場所的物品,別的小朋友已經在玩,強行搶走是不對的。
  • 未經過他人同意強行搶走別人東西是不對的
  • 打人發脾氣,推搡別人是不對的,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 公共場所的東西不能據為己有不讓別人玩(指可以大家一起玩的那種積木之類的)

教會孩子用智慧還擊“被欺負”

孩子被打,我並沒有說“沒關係”!

1. 首先堅定而大聲的告訴對方:

  • 這是我的東西,還給我!
  • 不可以打人!打人是不對的!
  • 你憑什麼打我!
  • 如果你在打我別怪我不客氣!

這個舉動通常可以威懾到一大部分對手,因為很多孩子在最開始打人、搶東西的行為是試探性的,若你不反抗,他就會越來越肆無忌憚!但如果你反抗了,她就不敢拿你當軟柿子捏了!

2. 如果對方拒不還東西或者還想動手:

  • 觀察對手的size,判斷自己是否“搞得定”。
  • 如果搞得定,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勇敢上去搶回來!或者直接上去讓他也嚐嚐被打的滋味,但是家長一定要提前告訴孩子哪裡可以打,哪裡不能打,讓孩子有分寸。(一般我們不鼓勵武力解決,但如果遇到惡意攻擊的無理行為,也需要合理捍衛!)
  • 如果判斷自己可能搞不定對手,以自我保護為主,找爸爸媽媽幫忙解決問題。媽媽可以先出面和小朋友協商,協商不成找其家長溝通,一般情況都可以維權成功的。
  • 如果真的遇到那種不講理的家長,直接告訴孩子這樣的人沒必要搭理了,和他講道理只是浪費時間。

3. 家長鬚知:

  • 堅持讓孩子鍛鍊身體,保持強健體魄是一切的根本,等胖豆兒大一些我會送他去學習跆拳道。
  • 當孩子尋求幫助時,家長一定要共情於孩子,尊重孩子的主觀感受,堅定的幫助孩子維護權益!不要礙於面子說沒關係,要知道孩子維權的勇氣來源於父母給予的滿滿安全感!
  • 告訴孩子任何時候保護自身安全最重要,切忌魯懵衝動。一定要確保周圍不存在危險物品障礙物等再動手。
  • 明確告訴孩子不能打哪裡,可以打哪裡,讓孩子既可以保護自己又不至於傷到別人
  • 如果遇到屢教不改的惡意攻擊行為,家長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教會孩子反擊細節

應對孩子短暫記憶=強化記憶+情景解析+媽媽示範

孩子的記憶時間很短,可能剛說完一轉身就又忘記了,那麼怎麼幫助孩子牢牢記住,熟練應用呢?

1. 通過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的提醒不同的情況的不同處理方式幫助孩子強化記憶。

2. 生活中看到類似的場景要通過對實際事例的講解,幫助孩子強化認知。

3. 和孩子玩情景模擬的小遊戲,讓孩子置身其中體驗的同時幫助其學會不同的應對方式。

4. 在早期孩子不敢正面應對的時候,家長帶著孩子勇敢“維權”,為孩子做榜樣,讓孩子慢慢學會模仿家長的處理方式勇敢面對!

孩子被打,我並沒有說“沒關係”!

最後提醒大家:不到萬不得已,家長不要直接干預孩子的社交活動,遇事先讓孩子自己解決並觀察孩子的處理細節,以便後續更有針對性的引導教育孩子!

我們要教會孩子做個遵守規則,有教養的人,我們不欺負弱小,但也決不允許別人隨便欺負我們!我們不惹事,但也絕不怕事!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成長為一個尊重自己內心,不盲目討好別人的有健全人格的人!

END

關注【胖豆兒媽媽】,看普通家庭如何“富養”孩子!

我是豆媽,用心育兒的HR媽媽

分享平凡家庭的“有娃”日常

總結普通家庭的帶娃心得

用真實的所見所聞、所知所感

讓您的育兒少走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