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股逾八成上漲!高送轉成催化劑,12個股大資金淨流入均超億元

次新股逾八成上漲!高送轉成催化劑,12個股大資金淨流入均超億元

作為A股市場中獨特的一類群體,次新股板塊一向不甘寂寞,儘管目前的市場熱點在於藍籌股,果不其然,1月 11日,次新股呈現集體異動之勢,整體上漲了0.95%。據統計,在410只上市未滿一年且處於交易狀態的次新股中,逾八成實現上漲,板塊內更有28只次新股實現漲停。

很顯然,個股分化行情是2017 年以來市場一個顯著的特徵。2017 年截至 12 月 29 日年內最後一個交易日,上證綜指上漲6.56%,代表大市值藍籌的上證50上漲25.08%,滬深300上漲21.78%。創業板指跌 10.67%。大小盤股走勢分化貫穿全年,次新股指數全年大跌 39.97%,無疑是2017 年最為受挫的板塊之一。

從新股發行上看,可謂是質量與數量並重,2017 年以來上市的新股過往三年業績成長性好於 2015、2016 年上市的新股。2017 年以來上市的新股在上市前三年(2014-2016 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均值為 14.51%,歸母淨利潤上市前三年複合增長率均值為 27.57%,兩項數據均高於 2015、2016 年上市新股水平。2017 年新股發行並非為了解決 IPO 堰塞湖一味追求速度,相反,在高標準審核之下,新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有所提升。

就個股而言,次新股走勢受到所屬行業及次新股板塊的雙重影響,但未來次新股可能會出現分化,作為板塊主題炒作的屬性減弱,基本面因素佔據主導。因此對於次新股,建議要“去粗取精”,挖掘真正具備持續成長性的個股,長期佈局。當前市場環境下,重現 2016年次新股“雞犬升天”的行情概率很小,投資者對於公司的篩選標準日趨嚴格,因此不應該再把次新股看作一個主題進行板塊式炒作,而是應該挖掘真成長而積極佈局。

在當前IPO嚴審之下,新股整體質量有望提升,2018 年次新股板塊表現值得期待。2018年 IPO 形勢大概率延續 2017 年大發審委設立之後的風格,常態化發行與高標準審核並舉,全年發行數量或低於 2017 年。大發審委上任後,“高標準審核”的執行上升到了更高的級別。可以認為嚴審之下自身質地不佳和透明度不高的公司將很難上市,相反,能夠上市的公司身上沒有硬傷和漏洞,或將具有更高的稀缺性。在新股基本面質地提升的條件下,新股上市後表現值得期待。

次新股整體性行情有賴於市場流動性和投資者風險偏好的提升。短期內市場風格出現明顯切換的可能性不大,但這並不影響優質個股的佈局意義。建議投資者關注上市前業績高增速、主營業務具有稀缺性、技術水平和行業地位高的優質新股。

值得關注的是,次新股的上漲離不開資金的持續流入。同花順數據顯示,開年以來,德賽西威(8.61億元)、美芝股份(7.13億元)、光弘科技(4.76億元)、寒銳鈷業(2.63億元)、上海雅仕(2.48億元)、名臣健康(1.78億元)、中欣氟材(1.52億元)、恆銀金融(1.41億元)、聯誠精密(1.39億元)、中曼石油(1.26億元)、華通熱力(1.16億元)和振靜股份(1.11億元)等12只次新股的大單資金淨流入額均在1億元以上,這為股價上行提供了充足的動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