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國軍軍長犧牲後,八路軍以其名字命名了一個縣,沿用至今

這位國軍軍長犧牲後,八路軍以其名字命名了一個縣,沿用至今

1941年9月,一位國軍高級將領在山西東峪同日軍激戰時,壯烈殉國。延安《新華日報》發表了專題社論和悼念文章。左權將軍含淚手書輓聯一副:

盡忠於民族國家努力求團結進步磊落奇才一世如君有幾;

堅持在敵後抗戰英勇至殺身成仁感懷將略數年知己情深。

八路軍決定把這位將軍的犧牲地——山西沁水縣改為士敏縣。這位受八路軍官兵敬仰的國軍高級將領就是時任98軍中將軍長的武士敏將軍。

這位國軍軍長犧牲後,八路軍以其名字命名了一個縣,沿用至今

1892年,武士敏出生於河北懷安縣柴溝堡鎮一個富裕的農民家庭。幼年讀私塾,1908年考入宣化中學堂,畢業後入天津北洋政法專門學校。他少有報國大志,憂國憂民,學生時代加入同盟會。

1915年,他隨郭宗道一起參加護國討袁鬥爭。1918年赴陝西參加靖國軍,期間結識于右任、楊虎城等人。

1924年受任聯絡馮玉祥等組織國民軍起義,起義成功後在保定組建國民軍第三軍騎兵一分隊,從此置身戎馬生涯,轉戰冀、魯、豫,與北洋軍閥多次搏戰。

1925年出兵滄州,截斷津浦路,聯軍攻克天津,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翌年,國民軍受挫,他與南漢宸一起赴蘇聯考察。

這位國軍軍長犧牲後,八路軍以其名字命名了一個縣,沿用至今

1927年,武士敏回國後,應楊虎城之邀,先後任西北軍旅長、師長、潼關警備司令。“七七”事變後,他懷著抗日救國的決心,率部出陝西、過黃河、奔赴娘子關前線阻擊日軍南進西犯,協同八路軍一二九師在正太路沿線重創日軍,後與敵人周旋於太行、太嶽山區。

1938年,他與八路軍一起協調作戰,在粉碎敵人“九路圍攻”、“八次包剿”的戰鬥中屢建奇功。尤其子洪口、天神山兩次伏擊戰,全體將士奮力拼殺大敗日軍一〇九師團,使敵人聞風喪膽。之後他晉升為98軍軍長。

1939年閻錫山背信棄義發動“十二月事變”掉轉槍口攻擊八路軍,武士敏將軍與八路軍保持著友誼和合作,始終將民族大義擺放在政治紛爭的前面,堅決不做讓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這位國軍軍長犧牲後,八路軍以其名字命名了一個縣,沿用至今

1941年5月,日軍集結臨汾、長治、晉城10萬多人向中條山進攻,中條山戰役爆發。由於國軍指揮系統紊亂,在協調各部防禦作戰時出現了較大紕漏,致使被日軍各個擊破。潰敗的大量國軍被日軍包圍,近2萬餘人投降當了漢奸,4萬餘人被俘,1萬餘人戰死,成為抗日戰爭期間罕見的大潰敗戰役。武士敏將軍沒有跟隨大部隊潰逃,而是率98軍轉戰于山西各地,成為中條山戰役中國軍唯一的閃光點。

98軍在日軍後方作戰,兵源和後勤物資都得不到補充,其處境相當的艱難。日軍派武士敏將軍的舊相識來勸降,將軍大怒曰:“我是一個軍人,我應該死在抗日的戰場!”遂將叛徒扣壓,繼續與日軍作戰。

這位國軍軍長犧牲後,八路軍以其名字命名了一個縣,沿用至今

1941年9月下旬,日軍集中主力3萬餘人,將98軍合圍在沁水縣東峪、西峪。武士敏臨危不懼,親臨馬頭山前線,指揮部隊頑強抵抗,浴血奮戰,並多次組織突圍,終因敵人封鎖嚴密,受到嚴重挫折。在突圍中,武士敏被敵人子彈擊中下顎,他高呼:“拼到底,不成功,便成仁!”而後壯烈犧牲,時年49歲。

武士敏將軍犧牲後,延安《新華日報》發表了專題社論和悼念文章,晉、冀、魯、豫邊區政府通令追認他為革命烈士,全區舉行追悼大會,並決定將將軍的犧牲地——沁水縣改為士敏縣。建國後,將軍的遺骨被重新安葬在“太行太嶽烈士陵園”,長治市建立了“武士敏紀念館”。

2014年9月,武士敏將軍被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