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控制命令,讓物聯網應用主動出擊,徹底抵禦黑客的應用劫持

物聯網業務應用安全風險中,遠程控制命令風險最大

物聯網中的信息傳輸是通過採集數據上行與遠程命令下行的方式來進行的。業務系統通過海量終端節點的數據採集形成業務雲端數據,同時業務雲端發送遠程控制命令對感知終端進行控制、管理。

基於控制命令,讓物聯網應用主動出擊,徹底抵禦黑客的應用劫持

在物聯網應用的這個過程中,業務雲端對感知終端的遠程控制命令的安全非常重要。一旦被黑客劫持取得,就有可能存在物聯網業務應用被接管、控制的風險。所以,遠程控制如何抵禦非法劫持控制就尤為重要。

指令作為程序的最小單元,保護好指令就保障了業務應用的核心安全

遠程控制指令是一種數據單元,說白了就是我們常說的應用程序中的指令。指令是程序中最小的基礎單元,就像人的細胞一樣,如果我們對這些基礎單元進行認證識別,保障它的安全,不被非法複製和修改,那整個應用程序也就會變得安全。

基於控制命令,讓物聯網應用主動出擊,徹底抵禦黑客的應用劫持

基於以上指令保護的安全原理,對物聯網業務系統的核心指令(即:遠程發送的關鍵命令)進行安全加固和識別管理,並在業務系統中加入主動安全防禦管理機制,在不影響帶寬功耗和性能的條件下,業務系統與終端建立起對非法攻擊的主動防禦。這樣形成的物聯網安全體系才是最有效的防禦體系。

主動防禦建立在我方識別的基礎上,敵動我動,敵不動我不動

主動防禦體系形成後,在業務正常運行的過程中,一旦遭遇非法攻擊,這些已經加固的遠程命令便與業務系統配合起來一同反抗,實施主動防禦,完全杜絕黑客非法的入侵接管風險。當然,如果業務系統不遭遇非法攻擊,那整個系統自然也就會正常運行。

基於控制命令,讓物聯網應用主動出擊,徹底抵禦黑客的應用劫持

之所以是主動防禦,是因為防禦是建立在我方對敵方攻擊行為判斷的基礎上的:敵動我動,敵不動,我不動,且整個防禦不影響業務執行效率,這就是主動防禦的核心。

引石老王重磅:IPK主動防禦安全系統簡介

IPK(Identity Public Key)主動防禦系統,融合了目前主流的組合公鑰、IBC(SM9)、CLA無證書認證系統等,兼容各種基於標識公鑰的新型算法,解決了不同標識算法體系下的密鑰統一管理問題。

基於控制命令,讓物聯網應用主動出擊,徹底抵禦黑客的應用劫持

IPK安全系統的特點:

① 支持去中心化、點對點認證,且適用物聯網窄帶應用。

② 密鑰管理更加靈活、方便,與業務系統緊密結合,通過業務系統完成對物聯網感知終端的密鑰簽發。

③ 對業務系統的遠程關鍵指令與數據實現安全加固與授權,並提供系統安全策略與參數設置,實現業務系統主動防禦。

基於控制命令,讓物聯網應用主動出擊,徹底抵禦黑客的應用劫持

引石老王:從事信息安全工作20年,國內首批商業密碼從業人員,國家商業密碼應用的參與者與見證者。專注物聯網、人工智能應用的遠程控制指令的加固授權,致力於系統的反劫持防禦與信息安全反黑。

關注引石老王,為您解讀安全與高科技,提高安全意識,保障個人信息安全。歡迎關注交流、留言探討,期待與您的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