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誡子書》全文僅95字,要拿它教育孩子,自己先背過去吧

歷史上的諸葛亮是不得了的人物,在所有關於三國時代的各類作品當中,諸葛亮都是繞不過去的人物。而且從文學方面來說,諸葛亮的《出師表》和《誡子書》更是流芳百世。

諸葛亮《誡子書》全文僅95字,要拿它教育孩子,自己先背過去吧

《出師表》寫出了一代忠臣的切切之語,讀來無不讓人落淚。後人甚至曾說,讀《出師表》不哭者可為之不忠,可見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之高。

不過相比而言,今天的我們更為推崇諸葛亮的另一篇文章,也就是《誡子書》。今天的我們對於教育是非常重視的,以後也會越來越重視。諸葛亮這篇文章是送給8歲孩子的告誡之書,其中多有金句,且有不少有很高的知名度。

諸葛亮《誡子書》全文僅95字,要拿它教育孩子,自己先背過去吧

這篇文章全文僅95字,要拿它教育孩子,至少咱們自己得先背過去吧?且看: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這篇古文當中,“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是我們很熟悉的,曾經作為語文課本中的一條知識點大講特講;而後“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經典駢文句式,闡明修身養性之道理,千百年來也是備受推崇。其餘“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都體現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導,憐子之心可見一斑。

諸葛亮《誡子書》全文僅95字,要拿它教育孩子,自己先背過去吧

開篇就是“夫君子之行”,直接提升到君子修行的境界當中,“君子”是我國古代士大夫修行的目標之一,在這裡顯然體現了諸葛亮對於兒子的期望。“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8個字是一種追求,以安靜平和修身養性,以節儉勤勞來培養德行。

此後是“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裡談到志向的問題,不清心就不能做到明確志向,而不排除外來因素的紛擾則就更不能達成遠大的學習目標。“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說明學習的重要性,靜心才能學習,學習才能提升才幹。

諸葛亮《誡子書》全文僅95字,要拿它教育孩子,自己先背過去吧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不通過學習,自己的才幹得不到長進;如果沒有學習的志向,自然也就不會有學習的成就!“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太過放縱自己的性情,必然會影響精神的積極性;如果太過於急躁對於性情的養成也是一種傷害。

而後寫到要珍惜時光,“年與時馳,意與日去”,年華隨著歲月會逐漸流逝,人的意志力、精氣神也會慢慢消散。“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如果不把握現在學習的機會,任憑生命慢慢凋落,不接觸世間之事,不為這個社會所用,最終只能悲哀的守著那一間破房子,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諸葛亮《誡子書》全文僅95字,要拿它教育孩子,自己先背過去吧

這篇古文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教導,其中有勸誡,有期望,甚至還有“威嚇”。但是這文章的主旨是很清楚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夠把握住現在學習的機會,認真學習,以求未來能有個好前程。

對於今天我們教育孩子,這篇古文依然有很多可以借鑑的地方,而且其中很多道理都講述的很清楚,理解起來並無難度。但正如有人所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今日要拿這篇古文教育孩子,那麼就請先把這95個字(含標點)背過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