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好奢侈品,会损耗人的灵性提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喜好奢侈品,会损耗人的灵性提升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玩弄人就丧失了自己的品德,玩物就会让自己的志向丧失。

喜好奢侈品,会损耗人的灵性提升

除了对自身的伤害之外,对社会风气的伤害也很大。《淮南子》上记载,衰败之世的社会风气有一个重要的特点,“贵远方之货,珍难得之财”。就是重视远方而来的东西,珍视难得的财物,而不注重生活必需品,使天下质朴敦厚的风气日渐淡薄,以清为浊。

这种“贵远方之货,珍难得之财”的风气一旦形成,人们就会去抢购、收藏这些东西,想方设法地获得这些东西。结果偷盗的现象也会愈来愈多。

《论语》上记载,季康子患盗,就去请教孔子。孔子回答说:“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如果你自己不贪图财物,包括这些远方而来的财货和难得的珍宝,即使你奖励人们去盗窃,人们都不会去做的。上行而下效,上边喜欢什么,下边就会跟着效仿。上边的人重视伦理道德,下边的人也会注重修身;上边的人重视这些难得之货,下边的人也会跟着去收藏、抢购。《老子》上说:“我无欲而民自朴者也。”如果在位者自己没有欲望,那么百姓之间的风气也就自然淳朴。

《群书治要.尚书》上记载,在周武王的时候,西旅国来向周朝朝见时,献上了一种名叫“獒”的猛犬。太保召公得知此事之后,立刻撰写了《旅獒》一文,提醒劝诫周武王。这篇文章写道,圣明的君王慎修德行,四方外族之邦来归顺朝见,不论远近都献上当地的特产,不过是一些吃穿器具之类。圣明的君王于是藉此来显扬恩德与异姓诸侯国,使他们不要荒废了政事;又将宝玉分赐给同姓的诸侯国,以表达对亲情的重视。人们不轻看这些物品,因为它代表了君王的恩德。

喜好奢侈品,会损耗人的灵性提升

玩弄人就丧失了自己的品德,玩物就会让自己的志向丧失。不要做那些无益之事而耽误、妨害了那些有益的事,这样才能成就事业;不看重奇异之物、不轻视实用之物,百姓才能富足。犬马不是土生土长的不畜养;珍禽异兽不在国内繁育。不要把远方之物看得那么宝贵,远方的人就会归服;所看重的只是贤德之人,近处的人就会安心。平时不慎重对待细微的行为,最终会损害大德。就像要堆起九仞的高山,却功亏于一篑。若能真诚地奉行这些劝告,百姓将永保安居,天子才能世代称王。

古人“见微知著”。看到有人送了猛犬獒,立刻就担心武王沉溺于远方之物,把远方的贡品看得很珍贵,而丧失了自己的德行。所以,马上就写了这篇文章来劝谏,防微杜渐。

如果人的心思都花费在追求远方之货、难得之财上,人心就不会用在提升德行方面。甚至他会问你,什么叫“明明德”?那对我有什么用?当然能这样问的人已经不错了,因为他还知道有一个“明德”需要“明”。有些人醉生梦死沉溺于欲望的享受和满足之中,一天一天地堕落却不知不觉,哪里还懂得“明明德”?

喜好奢侈品,会损耗人的灵性提升

一个好的领导者的作风,会带动整个社会好的风气。古人说:“公门好积德。”一个人的影响力愈高,社会地位愈高,责任愈重,积德或者造恶也就愈容易。

主席办公室所摆的照片都是和家人在一起的照片,由此可见,主席提倡重视家庭伦理,重视孝道,知道要父慈子孝,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特别是二0一五年,在办公室里又摆上了《群书治要》,这本书被誉为“主席最爱读的书”。

这也是引导我们要重视学习圣贤典籍,重视汲取历史上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还摆着很多的活页夹,说明做领导者的要勤于政事,日理万机;还有一些照片是和百姓在一起,引导我们要和群众打成一片,要爱民。实际上这些都是在引导一种好的社会风气。

喜好奢侈品,会损耗人的灵性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