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蘇格拉底可以比較一下嗎?爲什麼?

東相詡


同為影響巨大的文化名人

儒家始祖孔子(前551-前479)出生在春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是中華文明開枝散葉、開花結果的鼎盛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由孔子所創立的儒家學派屬於諸子百家之一,對後期影響較大的是思孟學派。該學派是由孔子晚年的親傳弟子曾參-孔子孫子子思-儒家學派集大成者孟軻奠基的,習慣上被稱之為是“孔孟之道”。

孔孟之道主要的訴求在政治功利——“修齊治平”

公元前二世紀,在漢武帝劉徹接受了儒家學者董仲舒的“君權神授”和“天人感應”等學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000多年來,中國官方意識形態領域一直信奉儒學,通過“修史”、“科舉”和“帝王師”等途徑,對中國乃至於整個大中華文化圈的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孔子也因此被供進了人文廟堂,被尊為“至聖先師”、“文聖人”、“萬世師表”等。

董仲舒是把孔子推向人文廟堂的關鍵人物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前469-前399)是在孔子死後10年出生的,比孔子晚出生86年。那個時候,也正是西方文化界擺脫神創論的束縛、尋求理性文明最鼎盛的時期。

從公元前八世紀至公元前二世紀,中西方同時呈現出文化鼎盛的人文生態,但區別在於:中華文明是在人文始祖伏羲開啟之後,一脈相承地傳承下來的,屬於中國自己的原生文明;古希臘文明卻並非原生文明,而是受古巴比倫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影響產生出來的文明。

西方哲學奠基者古希臘三賢: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


作為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古希臘三賢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對西方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他們的傳承脈絡也非常的清晰: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

蘇格拉底最後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進新神論和腐蝕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處死刑。儘管蘇格拉底曾獲得逃亡的機會,但他仍選擇飲下毒堇汁而死,因為他認為逃亡只會進一步破壞雅典法律的權威。

喝下毒堇汁之前的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之死對西方文化影響巨大,使西方人反思了2400多年。

同奠基了“性善論”的倫理價值體系

《易經・繫辭上》曰: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繫辭》出自孔子之手,孔子“述而不作”,先秦文獻《繫辭》的原作者早已不可考。經孔子傳承整理過後,“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就成為儒家“性善論”的根基,後來又得到了孟子的發展,建立起了“性善論”的倫理道德哲學。

從邏輯嚴謹的角度來看,既然陰陽為道,“繼之者”肯定是有善有惡、善惡共體,只繼善、不繼惡,豈不是違背了陰陽律?!

儒家始祖孔子

就對西方文化的影響而言,蘇格拉底受老師阿納克薩戈拉所提出的萬物動因“努斯說”的影響,將古希臘哲學的研究方向從研究本體論的自然哲學,轉向了研究目的論的精神哲學,建立了“性善論”的倫理道德哲學。

蘇格拉底說:

一是善。”

事物的最終原因是善。”

西方哲學奠基者蘇格拉底

孔子整理先秦典籍居功至偉,蘇格拉底無形中導致西方神學的崛起

孔子“述而不作”,他自己的傳世之作是由其弟子們整理記錄其言行語錄和思想的《論語》。孔子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對中國先秦文獻的傳承居功至偉。

蘇格拉底一開始進入哲學思想領域的時候,一直是在研究本體論。蘇格拉底自己信奉本體自然觀和本體決定論。蘇格拉底用理性描摹的本體是:

事物的產生與滅亡,不過是某種東西的聚合與分散。”

這裡的“某種東西”自然是本體。但因前蘇格拉底時代到哲學家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無法邏輯自洽,自圓其說。

蘇格拉底說:

神靈將哪些最為重要的東西給自己保留了。

蘇格拉底把本體問題交給了神。身為西方思想泰斗,蘇格拉底的這一斷言對西方後世思想界影響不可謂不大。

前蘇格拉底時代到哲學家對本體雖然不是正解,但大都有解,如:水、無限定、氣、數、土、火、四根說、種子說、原子論等;蘇格拉底之後直至今日,西方哲學史上的思想大神只能是描摹本體,如用“存在”、“理念”、“物”、“心”、“實體”等。

蘇格拉底將本體問題交給了神,也促進了公元二、三世紀之後基督教神學的崛起!


文喜有話說 2018.8.26.


文喜有話說


可以比較一下,就年齡的話,孔子比蘇格拉底大了整整10歲。就期傳承:孔子-曾子-子思-孟子是儒學一個重要的脈絡。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組成他的一個脈絡。

孔子所講的仁愛道德,勇敢與正義被人們狹隘的認知為簡單的恢復周禮,以為孔子的思想支離破碎,那是因為人們似乎認為看了《論語》就可以瞭解孔子了,是有點幼稚。《論語》是語錄型的東西,如果把孔子講述的東西都記載下來,將是漫漫長卷,不利於流傳和普及,所以,只有專業、深研的人去研討,非專業人士則以《論語》來補充自己的知識。

蘇格拉底提倡的也是讓人們認識做人的道理,如孔子一樣,告訴人們什麼是民主,什麼是美德,什麼是勇氣,什麼是真理,什麼是勇氣,什麼是正直等等。

二者講的都是倫理道德,人們看到了《論語》,沒有看到孔子的思辨,所以,認為這是孔子與蘇格拉底的差距,豈不知,二者都有哲學方面的思辨。二者講求的都是秩序,追求的都是個人與社會的道德修養與規範,二者都出身貧寒,都是自學成才,都是極聰明的人,且都是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者。孔子志存高遠,卻得到當時為政者的嫉妒與遠離,及其死也被君王高度讚揚。蘇格拉底同樣被為政者厭倦與追捕,最終被判死罪,飲毒藥而死。

二者都是想讓這個社會有一個好的秩序,人們有好的修養,而兩個人的思想都講求“恕”,講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二者是東西方的先賢,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不是我們茶餘飯後拿出來褒貶的對象,就我們的認知,還不足以瞭解聖賢的思想。


陌路聽雨2


看似相隔萬里、毫無關係的兩個人,其實卻有著不少相似之處: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說,我的德行是上天給的,誰又能奈何了我呢?

蘇格拉底說: 美德即知識。人的行為之善惡,主要取決於他是否具有有關的知識。人只有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才能趨善避惡。

儒家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蘇格拉底強調培養人的美德,教人學會做人,成為有德行的人。教人學習廣博而實用的知識。

孔子說;有教無類。蘇格拉底從“美德即知識”的觀點出發,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張。他認為,通過傳授知識、發展智慧,就可以培養有道德的人。

孔子提倡: 學而時習之 不亦樂乎。蘇格拉底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形成了自己一套獨特的教學法,人們稱之為“產婆術”。

蘇格拉底的母親是產婆,為嬰兒接生;而他的“產婆術”教學法則是為思想接生,是要引導人們產生正確的思想;

孔子主張“君子不器”,但是蘇格拉底主張專家治國論,他認為各行各業,乃至國家政權都應該讓經過訓練,有知識才乾的人來管理;

孔子“敬鬼神而遠之”;蘇格拉底要求作將哲學從天上拉回到人間。蘇格拉底要追求一種不變的、確定的、永恆的真理,研究自我。


閒看秋風999


他們之間有很多相同和不同點,蘇格拉底和孔子可以算上同一時代人。蘇格拉底比孔子晚80年。

孔子和蘇格拉底,分別是東方和西方歷史上最早開創私人講學的教育家、思想家。兩位先賢都是口訴講學,沒有著專著,他們的言論都是由其弟子整理成書的。兩人都被譽為“人類的導師”,孔子還被稱為“聖人”,一個是代表古希臘文化中的思想家,開創哲學研究新方向的跨時代;一個是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和蘇格拉底都是全民講學,沒有貴賤之分,啟發學生的自主思考。但是他們教學方法有些不同。孔子是反詰和回答後還要你反思的回答。蘇格拉底主要是辯後的總結。還有他們的關注問題也有區別的。

不管如何,他們的時代都是大賢輩出的時代。對東西方的思想影響深遠。

不足望扶正。


墨海書童


蘇格拉底是人對自然的客觀思辯的哲學範疇。孔子是人對人的人文教條。沒有開慧的思想體系。蘇格拉底是人類思考哲學歷史的重要過程。孔子是繼承和發展周禮的儒學,一個是哲學探索者。一個是周禮驗究者。


立言50


蘇格拉底與孔子確實值得一比,如果蘇格拉底是真實存在過的。我曾經比較過,可以說不分伯仲。但是蘇格拉底的成就比孔子差了許多。他們教育的方式都是循循善誘,但是孔子還能教學相長,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個蘇格拉底不存在。蘇格拉底不修邊幅,渾身發臭。孔子儀表堂堂,愛美食愛華服,每日三省吾身一沐浴。蘇格拉底是個倔老頭,聽到反對意見絕不服,結果惹了眾怒,被投票判決死刑。孔子聽到人罵他喪家犬,他樂呵呵的說 沒錯,我真像一條喪家犬。


眾妙之門


蘇格拉底是西方文化的先賢之一。他的無畏性格影響了整個西方文化,帶來西方的科技,帶來了西方的民主政治。而孔子的儒家學說造就了中國的至高無上皇權的權威性,也造就了中國的芸芸眾生的奴性(不追求自由的自己,只追求傷害別人來成就自己的文化)。


良039025


孔子和蘇格拉底,是東西方的先賢,他們從不同角度講述人生的哲理,是人類社會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作《十翼》:關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段話告訴我們,中華文化從天地自然的變化,得到啟發轉化為人的文化。孔子講的是人與社會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是從天地自然萬物所得到的靈感,轉化而來的。


手機用戶3375198674


這個應該沒得比吧,如果非要比的話,也是關公戰秦瓊。



淡竹輕風


同是人類先賢,但處在東西方完全不同的兩個文明基礎上;雙方在不同的文明模式下以不同的思辯緯度探究自然與人文。各自的方向和成果也不在一個層面上。基於此,兩人不可放在一個學科框架內比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