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安置大中专技校生的“心结”

断断续续写了二十余篇高等学校就业制度改革(即取消分配)“后遗症”的文章,在并轨转型中最受伤的莫过于90年代末广大的大、中专、技校生(含中师生)。这些莘莘学子以计划指令的模式招进来,却以“新”的模式放养出去。如此将计划的交给市场,令其自生自灭只能说政策的简单粗暴。

就业并轨改制二十余年来,广大社会民众与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们早已习惯了入学归入学、就业归就业的思维。谁也不会将自己就业的不幸和政策关连起来,更不会把就业难的问题推到政府头上。时代的大踏步前行令我等不经意间便成了冬烘,今天再屡次发文讨论分配问题似乎越来越过时,话语声也越来低沉了。

未安置大中专技校生的“心结”

然而分配问题总是“未安置大中专技校生群体”的一个心结,无论你说不说,无论你关注不关注,问题却始终摆在那儿。我也是其中一员,虽说现如今混的差强人意,也不稀罕政府会“回心转意”送我一份正式工作,但那个不分配的“心结”却始终在那。

当初风风光光地考上中专,老师同学眼中的学霸,村里孩子们的学习榜样,却因不分配失业在家沦为笑柄。

像一个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的战士,

像一个被父母弃于街头的孩子,

那时的无助历历在目。

数不清求职过程中碰过多少次壁,

数不清自己干过多少回临时工,

数不清糟过多少回白眼。

这经历与学霸身份不符?这是赤裸裸的人生!也是症结之所在。

未安置大中专技校生的“心结”

当年的努力奋斗为的就是有份工作,走出农村。农村人苦,农村人累,初中三年发奋读书,书本我能倒背如流,更别说正背。满怀欣喜地念中专,等到毕业一纸不分配就将我们打发了。

二十年了,那些当年成绩甩几条街的学渣们却有意无意拿我的“光荣往事”当读书无用论的注脚!当我听到这话的时候总觉得是对我莫大的讽刺与嘲讽,我的心都碎了,心在流血。

白天安静的时候我常常默默流泪,深夜做梦,常在梦中气醒。一个中专同学曾说过:就因为我考了中专,而没安排工作,这个我一生的痛,我死都不会瞑目!

没有这种经历的,永远都体会不到我们的心情。

我曾把经历写成《十八年前,我中专毕业》一文,很多网友感叹我悲催的人生,其实我还算幸运的。后来考了小学老师,工作八年后辞职又去念了个大学,然后混进高中当老师,几年后我再度辞职读研究生,毕业后混进大学教书。

此处不灌鸡汤,我曲折的奋斗过程各位看官自行脑补。我的经历其实也算不得什么,班上那些中专同学混的比我好的也有人在,混迹于政界、商界、娱乐界的所谓“成功人士”也不在少数。

可虽说中专的一些同学们混得人模人样,可都有个共同的心结。那就是倘若当初不念中专,或者包分配,日子会走些曲折,人生会少走很多弯路。有时维权讨的真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尊严。

最后我想告诉90后一代的是,老中专生没你想象中的那么差。金子不发亮,那是因为它埋在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