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只剩零头,信而富怎么了

股价只剩零头,信而富怎么了

面对自身跌跌不休的股价,在美上市的信而富(XRF:NYSE)于8月15日宣布了一项2000万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短期效果明显,当天股价大涨16%,第二天涨幅更是高达30%,但很快就有消息称投资人普遍对信而富“感到失望”并对回购计划不买账,第三天起股价就从高位回落,连收六根阴线。截至发稿前(8月26日),其股价为2.24美元/ADS。

这一次的短期大起大落,放眼这一年多来不过是个小插曲。当前的股价,较其去年4月28日6美元的发行价已跌去超过六成,甚至不及去年10月12.86最高价的零头,总市值只剩下了1.46亿美元。

近几个月来,在美上市的互金中概股集体经历震荡,一度有多家公司破发。除信而富外,其他同类公司股价也有不同程度下跌。

除外部环境、市场变动等普遍影响因素外,信而富跌得这么惨,可能更多得从自身找原因。根据其财报,信而富正经历着财务亏损、现金流大幅缩水,这是股价持续下跌、市值大幅缩水的重要原因。

业内人士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信而富此前过于依赖现金贷业务,没能及时转型的结果。

如今的信而富,市场表现与其市场地位严重不符。对比今年3月在美上市的“袖珍”互金平台爱鸿森,当前市值为1.35亿美元,与“老牌龙头”之一的信而富一个量级。与宜人贷、趣店等其他几家领头羊相比,信而富已经被远远抛在了后边。

虽然爱鸿森与信而富市值接近,但两者业务规模却相差悬殊。据爱鸿森官网数据,自2013年成立至今,其累计交易额为11.46亿元人民币,而信而富仅今年一季度的借款交易总额即高达4.91亿美元。这即是说,信而富一个季度的交易量即超过前者五年之和。

信而富2001年成立,2010年开始涉足网贷,一度是国内最大的网贷平台之一,也是业内第二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上市之初,信而富也曾“春风得意”,股价一度翻番,如今却形同市场弃儿。

业绩泥潭

信而富的问题,最直接的表现是业绩持续下滑。

这首先表现在持续亏损且幅度扩大。据信而富招股书及其财报,从2015年到2017年,信而富历年的亏损金额分别为3003万美元、3340万美元、3660万美元。

这种趋势仍在今年延续。据其财报数据,在新的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下,其一季度净亏损3020万美元,为去年同期净亏损数额(1490万美元)的两倍之多。二季度相对较好,净亏损1060万美元,同比则窄了22%。

对一季度亏损的扩大,信而富解释说,这其中包含新会计准则GAAP收入认定标准之下的450万美元非现金性减损和试点新项目910万美元的一次性成本,后者因监管政策变动而终止。但即使不按GAAP计算,信而富第一季度经调整后的亏损也超过去年同期。

对赚钱指标的“恶化”,信而富解释说,是行业“高速奔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平台在规模增长和获客速度已经放缓不少。

一边是增长放缓,另一边支出却在增长。今年上半年,信而富的运营费用(包括服务性费用、销售和营销费用、管理费用、产品开发费用)大幅上升。

其中,一季度管理费用为199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0%,且此项费用逾七成用于完善现金消费类借款业务基础设施及筹备备案相关事宜。产品开发费用为420万美元,同比也增加83%。二季度管理费用为1659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4%,信而富方面表示,管理费用的增加主要来自组织架构调整产生的100万美元成本,以及第三方催收服务成本增加的90万美元。

这没能带来业务的实质提升,其相关业绩指标仍在下滑。今年一季度信而富的新增借款人为3.1万,较去年同期的54.4万大幅下降94%,为2017年以来的最低值;撮合借款交易笔数250万笔,较去年同期下降37%;撮合借款的交易量同比仅增长了1%。二季度新增借款人7.3万,不及去年同期76万人的十分之一。

信而富方面表示,这是由于公司主动调整风控策略,在借款撮合上主要向重复借款用户倾斜所致,这使得单笔借款平均金额大笔上升,而借款交易笔数的下降也是意料中的事情;并且新借款产品的创新已经开始为公司吸引信用行为良好的高质量新增借款人。

不过,这也被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是经营额策略的“开倒车”,虽然借款期限变长、贷款额度上升,但寻求优质贷款也意味着息差下降,这是网贷平台主要的收入来源,反过来又导致了信而富净亏损扩大。

信而富目前的业务量与其市场地位与形象并不匹配,这让市场开始对其资产质量存疑。同业的拍拍贷今年第一季度成交量为123.49亿元人民币,这是信而富同期的近四倍。

与信而富的解释不同,业界更倾向于认为,业务结构单一且转型缓慢,才是信而富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

转型迟缓

信而富是网贷行业的一个“先锋”,它很早就涉水现金贷。

据信而富官网、官微和APP信息显示,其产品主要有现金消费类贷款和生活方式类借款两大类,前者在其收入结构中占绝大部分比重。根据信而富财报,今年一季度其现金消费类借款毛收入为1970万美元,占收入总额的六成多,较去年第一季度消费类借款收入的670万美元,同比增长194%。

但在当前的强监管环境下,现金消费类贷款是一朵“带刺的玫瑰”。“现金消费类贷款和现金贷,两者神似形不似,如果当前仍以前者为支柱业务,则难保哪天会再趟浑水。”一位大型互金机构负责人警示。

2014年11月,信而富成为“吃螃蟹之人”,联合腾讯共同发布中国首款移动社交平台小额信贷产品“现金贷”;2015年10月,信而富又联合百度发布产品“现金贷”,一时风头无两。

但2017年开始,监管层重拳整治现金贷。随着监管政策的逐一落地,一众“携”现金贷上市的互金平台股价纷纷应声下跌,信而富也不例外。

遭遇监管整顿后,大批互金机构陆续采取措施以缓冲此次整顿带来的影响。例如:趣店集团于2017年底高调宣布成立大白汽车,布局汽车金融领域;拍拍贷则成立智慧金融研究院,发力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其他机构也纷纷淡化或雪藏现金贷业务,转而强调自身的金融科技属性。

直到今年4月10日,信而富才在“信而富消费贷”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则《更名通知》,将“信而富现金贷”更名为“信而富消费贷”。也就是说,

现金贷集中整治半年之后,信而富才将“现金贷”从产品名中隐去。

“太晚了,更别说转型了。”前述业内人士评价。第一季度财报发布后,上市互金公司纷纷提出了对业绩的展望,宜人贷、和信贷均预计2018年的贷款总额将比2017年高出15%左右,拍拍贷则将今年的目标定在了700亿-800亿之间。信而富则不得不“低调”许多。

据其二季度财报,信而富现金消费类借款毛收入为940万美元,生活方式类贷款毛收入为2570万美元,贷款类型构成较一季度发生变化。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业务调整实际相当于减少小额借款而增加大额借款业务比例,本质上信贷属性并未发生改变,故而此类调整带来的业绩回暖或并不可持续。

如何反转

尽管如此,信而富的管理团队仍非常乐观。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展望中,信而富预期今年下半年运营表现会显著提升,并将在年底前实现盈利。信而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征宇给出的药方是,新结构和测试新产品双管齐下带来的成本缩减和效能提升,由此带来交易与服务费毛收入和运营收入的加速增长。

问题是从上半年的情况看,这会否只是个空头承诺?信而富将有什么实质性动作?

仔细分析其财报,可发现信而富的现金流在下降。今年第一季度,信而富的现金流是-2290万美元,现金流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00多万美元;第二季度现金流为-1240万美元。问题持续凸显。

一位会计师事务所人士对记者表示,持续、足量的现金流才是企业抵抗风险的关键,若现金流不断下降,企业抗风险能力将受到影响。

横向来看,信而富让人看不懂的地方在于,在美国上市的同类公司大多很快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反转,而它还在为盈利而挣扎。除2014年实现了盈利外,之后几年都在亏损。

当下这家公司在做些什么?这也是个谜团。信而富CFO沈筠卿此前表示,上半年信而富将在设计、测试和上线新借款产品方面做出努力。但目前并没有看到实质性的变化。

“应该是在悄悄攒牌照。”一位分析人士说,多拿几张金融牌照,可以开展其他业务。

信而富旗下持股或控股的公司有信而富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海东信而富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上海信而富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信而富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青海信而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但其官网并未予以过多基础信息披露,无法找到关联链接。

“陷入攒牌照而忽视经营能力的怪圈就麻烦了。”多位受访人士认为。“对信而富而言,开拓合理、合规、合法的新业务,并注重提升业务增长的可持续性,真正发挥核心能力,才是关键所在。”上述分析人士说。

对互金平台而言,合规是根本。严监管仍是当下的行业关键词。近期央行发布公告称,将再用1到2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化解存量风险,消除风险隐患,同时初步建立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监管制度体系。

当下行业仍在进行一波优胜劣汰,新的波动给合规稳健的平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信而富将如何抓住这个契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