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防中巴邊境線的記憶

守防中巴邊境線的記憶

守防中巴邊境線的記憶

帕米爾,號稱“萬山之祖”,是一個艱險神秘而令人嚮往的地方,這裡有千里冰峰、萬年積雪;這裡有絲綢古道、血色峽谷;這裡有雲端國門、雪山哨卡。

1997年8月,我軍校畢業走進了這裡的雪山軍營,守衛著世界上最高的國門——紅其拉甫。

紅其拉甫,塔吉克語意為“血染的通道”。在群山環抱之中,兩棟呈“一”字形的紅磚平房,便是紅其拉甫哨所。軍營四周白雪茫茫。哨所前,一面火紅色的國旗直插雲霄,在潔白的雪域顯得耀眼奪目。

紅其拉甫邊防連組建於1949年,常年擔負中國與巴基斯坦一百多公里邊境線的守防任務。邊防連被中央軍委授予“衛國戍邊模範連”榮譽稱號,先後榮立集體一等功5次、二等功6次。

邊防連最高巡邏點海拔超過5800米。這裡平均海拔4700多米,終年積雪,空氣含氧量僅為平原的46%,風力常年都在七八級以上,寒季長達8個月。

上世紀50年代,連隊老一輩戍邊人以“三峰駱駝一口鍋、三根木棍搭地窩,儲冰融雪當水喝”的豪邁氣概,在這裡紮下了根。數十年來,代代戍邊人忠誠戍守邊關的信仰始終堅如磐石。

守防中巴邊境線的記憶

守防中巴邊境線的記憶

在這裡生活、工作,需要的不只是生存能力,還需要強大的信念和意志力來支撐。

由於高寒缺氧,這裡煮麵條都用的是高壓鍋;炊事員炸油條時,放在鍋裡的油往往要燒近兩個小時才能燒開;每年大雪封山後,一日三餐只有馬鈴薯、胡蘿蔔,見不到一片綠葉。

由於缺氧和缺乏維生素,官兵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心室肥大等高原疾病。紫紅色的皮膚、乾裂的嘴唇、凹陷的指甲......是邊關將士共有的、獨特的妝容。

每年,連隊都要對吾甫浪溝進行巡邏,這是全軍唯一一條因山高路險而只能騎乘犛牛執勤的巡邏線。吾甫浪溝執勤點素有“死亡之谷”之稱,往返一趟需要至少4天,巡邏官兵要翻越8座海拔5000多米的冰雪達坂,30多次涉蹚冰河......每一次都是生與死的考驗。有一天凌晨,巡邏隊正在宿營時被狼群包圍。十幾雙綠油油的眼睛盯著營地,低沉的嘶吼著,官兵們舉槍與狼群對峙了整整一夜......在巡邏途中,我們還遭遇泥石流、暴風雪、冰雹、雪崩。

我們快到巡邏點位時,由於地勢不斷上升,氧氣越來越少,兩腿痠軟無力,兩隻眼睛往外鼓,太陽穴鑽心地痛,肺像拉風箱一樣呼哧呼哧喘粗氣,聽到自己的心臟像擂鼓一樣嗵嗵地跳動......我們隨時可能倒下,再也不能起來。

“永遠忠於祖國,永遠忠於界碑”。我們到達了巡邏觀察點位,面對神聖的界碑,攀爬過程的所有的痛苦和疲勞,立刻煙消雲散,為祖國站崗放哨的光榮感、自豪感隨之而升,沸騰的血液周身奔湧,一個向界碑的軍禮,定格了軍人所有的價值。

守防中巴邊境線的記憶

守防中巴邊境線的記憶

返回連隊後,因為我們的襠部被磨破了,內褲都脫不下來......沒有痛,就沒有記憶。真刀真槍巡邏邊防,那是一種一輩子都忘記不了的美好。

中巴邊境是我們團隊防區的重點,也是分裂分子內潛外逃的重點地區,我們熟悉邊境上的一草一木,熟悉巴基斯坦邊防軍的生活習慣,也知道他們的國家雖禁酒,但他們愛酒如命,還知道他們愛走私一些三五煙、玉器、瑞士表.....

我守防七年,終結於2004年冬天的一個早晨。那個早上,雪山是那樣的純白而安靜,連隊四周悄然無聲,只有鮮紅的國旗在軍營上空的冷風中獵獵飄響,一聲老鷹的長鳴劃破了寂靜的天際,遠處的山崖旁有雪豹和岩羊在忽隱忽現地晃動......我向雪山哨所敬了最後一個軍禮,用眼光檢閱了這裡的一切,戀戀不捨地告別了連隊軍營。

走出雪山,復員回到地方了,生命從此不同,才明白“駐守邊關,更懂家國”的道理。

10多年來,我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中巴邊境,生活的艱辛雖瘦削了我的身體,但沒有消沉我曾為軍人的意志。每當晨曦初露,我都洗漱一新,肅立窗前,向千里之外的紅其拉甫行注目禮,映入眼簾的國門界碑下,開滿了紅杜鵑......

祝願中巴友好!祖國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