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委最新风险提示解读:监管趋严 行业逐步迈向合规化

8月24日,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对此行业内人士以及各大律师纷纷对此进行解读。

五部委最新风险提示解读:监管趋严 行业逐步迈向合规化

(五部委最新风险提示解读:监管趋严 行业逐步迈向合规化)

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提示: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旗号,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资金,侵害公众合法权益。此类活动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是炒作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之实,主要有以下特征,此类活动以“金融创新”为噱头,实质是“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资金运转难以长期维系。请广大公众理性看待区块链,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

针对近期全球各国公布的区块链以及加密货币监管政策,金色财经独家采访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陈云峰律师进行政策解读,陈云峰律师表示,全球各个国家相继出台区块链技术、加密货币的政策,主要能够释放两个信号:首先,区块链行业逐步受到各国政府部门的关注,政府已经开始研究并且规范行业发展,这对行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创新科技如果确实能够解决现实的痛点的话,将会慢慢从一群人、一个行业扩展到整个国家各个方面的应用;其次,整个监管形式毫无疑问是趋严的,从无法可依到明确的行业标准、政策,甚至立法,都逐步规范区块链技术、加密货币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今日,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肖飒在其个人公众号上发文,解读银保监会等五部门共同发布的《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肖飒表示,风险提示中明确提出"代为投资,极可能是诈骗活动"。这句话具有重要的现实立案价值。这就意味着,ETH等也有望成为诈骗罪的犯罪对象,而不仅仅是2013年被定性的特定的虚拟商品一比特币。也就是说,未来诈骗罪立案的范围可能会较大幅度扩大,保护的范围也在扩大。

人民日报今日也发文提示,防范以“虚拟货币”等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

此前,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小组组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公开场合表示,虚拟货币交易场所和ICO行为,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坚持“露头就打”。互联网金融整治办人士透露了监管下一步:一是对124家服务器设在境外,但实质面向境内居民提供交易服务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网站采取必要管控措施,下一步将加强监测,实时封堵。二是加强对新摸排的境内ICO及虚拟货币交易相关网站、公众号等处置。三是从支付结算端入手持续加强清理整顿力度。多次约谈第三方支付机构,要求其严格落实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相关业务的要求。指导相关支付机构加强支付渠道管理、客户识别和风险提示,建立监测排查机制,停止为可疑交易提供支付服务。

关于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活动,大家应该时刻关注,及时做好风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