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資本跑馬圈地,咖啡市場站上風口

各路資本跑馬圈地,咖啡市場站上風口

近日,沃爾瑪通過銷售有機咖啡進軍高端咖啡市場。越來越多的資本嗅到了咖啡市場的香氣,發力咖啡市場。雖然行業巨頭星巴克國內市場增速出現下滑,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目前國內的咖啡市場尚未成熟,仍需培養。

咖啡市場發展勢頭迅猛

近日,沃爾瑪開始銷售來自哥倫比亞咖啡烘焙商生產的有機咖啡。這款名為Mash-Up的咖啡將只在1200多家沃爾瑪商店及Mash-Up官方網站出售。據悉,推出Mash-Up咖啡,也被視作是沃爾瑪佈局高端食品領域的舉措。

除了沃爾瑪進軍高端咖啡領域,越來越多的高端咖啡品牌近年來也顯示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

智言諮詢集團的 《2017-2021年中國咖啡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隨著咖啡飲品在國內漸漸被人們接受,目前我國咖啡行業中,現磨咖啡的發展潛力大於速溶咖啡。隨著消費者的咖啡品味越來越高,速溶咖啡已經不能代表咖啡消費,消費者開始認知咖啡的品牌、風格和純正度,並希望享受咖啡帶來的樂趣。

報告顯示,中國咖啡消費量每年增長幅度在15%-20%,部分一線城市這一數字達到30%左右。有機構預測,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將超萬億元。

倫敦國際咖啡組織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咖啡市場增速僅2%,而中國市場的咖啡消費增速高達15%。對比中國傳統飲品茶葉的消費增長,也可以看出咖啡消費增勢迅猛。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的數據計算,2017年中國茶葉消費僅增長了3.3%,增幅下降1.9%。

在高速增長的良好預期中,各路資本開始在咖啡市場跑馬圈地。除了傳統咖啡館Costa、太平洋、雕刻時光、漫咖啡、動物園咖啡,近年來出現了外賣咖啡、精品咖啡、便利店咖啡和自助咖啡機等新形式的咖啡項目。

2017年,主營為高端玫瑰及珠寶的roseonly旗下GreyBoxCoffee宣佈完成1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估值達到1億美元,表示要做“中國最好喝的精品咖啡”。

起源於法國勃艮第精品咖啡烘焙店的精品咖啡連鎖品牌布魯諾咖啡近日完成Pre-A輪融資,估值4億元人民幣。2018年該品牌將重點佈局華北、華南、西南三大區域的北京、成都、深圳、天津四大主力城市,預計2018年底在國內市場以及俄羅斯市場開出百家門店。

2018年,神州優車的團隊推出的瑞幸咖啡橫空出世,推出微信分享免費增一杯、買五送五等優惠措施,以隨時送達的外賣策略,遠超其他競品,開啟了中國咖啡外賣的市場,對近年來業績下滑的星巴克發起挑戰。

星巴克急尋合作伙伴

在多方資本輪番轟炸,各路新興品牌崛起之際,多年來一直佔據“老大”地位的星巴克的市場表現開始下滑,星巴克不得不開始尋找新的合作伙伴。

8月2日,星巴克與阿里巴巴宣佈達成三年戰略合作。星巴克將在阿里旗下餓了麼外送平臺和盒馬鮮生門店開展咖啡外賣服務,並將會員數據開放給阿里,利用阿里的支付、物流和新零售技術擴大客流、提升服務便利性和新鮮感。

這已是2016年星巴克與騰訊在支付等方面達成合作後再度牽手互聯網企業。此次星巴克向阿里開放數據、將咖啡銷售場景擴展至盒馬門店等舉措,被外界詮釋為一次更積極的探索。

雖然與速溶咖啡、外賣咖啡不同,星巴克一直強調其不僅是一家咖啡館,更是通過咖啡這種社會黏合劑為人們提供社交空間,然而,瑞幸外賣咖啡以及眾多新崛起的精品咖啡館已經對其市場造成了衝擊。

事實上,就在星巴克與阿里宣佈達成合作前一週,其2018年三季報顯示,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額九年來首現負增長,降幅為2%,中國成為其全球表現最差的市場。參照2017年7%的同店銷售增長率、2018年前兩個季度6%和4%的增長率,星巴克在中國市場下滑趨勢明顯。

“在中國,外送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對星巴克來說,外送服務將是對咖啡門店的有力補充。”星巴克中國區首席執行官王靜瑛在此前的三季度業績發佈網絡會議中對媒體和投資者說。

國內咖啡市場尚需培養

不過,雖然星巴克的銷售額出現了負增長,但其在國內的“老大”地位暫時還未被撼動,新興的精品咖啡、外賣咖啡的發展似乎並未達到開店時的願景。

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咖啡館數量已經超過10萬家,市場增長率也高達16%,遠超世界平均水準,國內市場競爭激烈。但同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6個城市均為負增長,平均閉店率高達14.1%。以星巴克、漫咖啡為代表的傳統連鎖品牌,在門店流量上依然領先於其他類型門店。

一位資深業內從業者說,當前精品咖啡市場看似一片繁榮景象,但實則存在不少問題。在他看來,咖啡師的從業水平參差不齊,再優質的咖啡豆也達不到精品咖啡的水準。並且,消費者缺乏對精品咖啡的理解和認知,以及消費的自信度。此外,獲得資本助力的精品咖啡要想大幅擴張並不容易,這還需要背後擁有強大的培訓、研發、供應體系做支撐。

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表示,咖啡創業門檻不高,基層員工工資也不高,人才難養也難留,所以不少品牌一擴張就倒閉。真正的精品咖啡受限產量、價格、工藝等因素市場較窄,消費者也需要具備一定的咖啡知識和鑑賞能力。“現在的精品咖啡館更多是一個體驗經濟,但只有把精品咖啡生活化而不是體驗化,整個市場才有出路。”王振東說。

對於中國未來的咖啡市場,“現在這個階段做市場預測還為時尚早,不過中國的咖啡市場此前一直是星巴克獨大,這的確很奇怪,中國市場絕對容得下另一個咖啡大品牌,雖然我們不確定它是不是瑞幸,或是其他,但目前來看,至少瑞幸這樣的創業公司有一個一流的團隊,這是很重要的競爭力。”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投資管理教授兼PE投資人陶迅說。

“過去幾十年來,星巴克定義了線下咖啡連鎖的規則,你是新事物,和它競爭,不論基於生存發展還是未來趨勢,都要做到和星巴克不一樣。”咖啡創始人之一張洪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