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春艺术团 每周日下午在新世纪广场等你

【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记者 任敬 张宁】“人家唱得真不赖!我几乎每周日都会来听戏。”8月12日下午,在新世纪广场北侧凉亭听戏的市民杨先生告诉记者,他每次都是骑20多分钟的车来听戏。正在表演的是市戏迷协会广场大舞台梨园春艺术团。

一次特别的创业

市戏迷协会广场大舞台梨园春艺术团团长李存军今年50岁,从小酷爱戏曲。“2015年,我和五六个朋友商量着成立了这个艺术团,在新世纪广场义务演出。”李存军说,他把成立艺术团当成一次特别的创业,利用自己多年的经营经验分析了艺术团需要开展的日常工作和举办演出的相关流程,把行政、运输、业务、治安管理等工作做了明确分工。大家非常积极,自费采购器材、租用场地、编排节目、协调参演人员,各项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

2015年5月1日,该艺术团在新世纪广场举办了第一次演出,吸引了100多名市民观看了演出。现场欢乐的氛围给了艺术团成员们极大的鼓舞。

“艺术团成立的初衷就是让喜欢戏曲的市民乐和,给大家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李存军说,只要天气好,他们每周日下午都会义务演出2个小时。

坚持只为共同的热爱

李存军说,通过大家的努力,艺术团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观看演出的市民越来越多,想加入的戏迷也越来越多。

“人员增多了,管理是一大难题。”李存军说,周日要演出,周五就得准备节目单、排练。李存军有店面,排练场地可以解决,但找人排练成了难题,商量好的演员临时有事来不了是家常便饭,尤其是遇到春节、中秋节等节日。

2016年中秋节前,他专门提前两天联系演出人员,结果到了演出前一天,人还是没来齐。当天晚上,李存军躺在床上一想到第二天的演出,愁得流泪。

“因为没有专业的场地,冬天的严寒和夏天的酷暑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夏天有时演出完,我们的衣服都湿得像泡过水一样。”李存军说,除此之外,工作与参加艺术团活动的矛盾也是一大难题。演员还好,只要周日抽时间过来演出就行了,可对于他们这些组织者来说,随着艺术团的壮大,需要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几乎没有时间专心工作。李存军几次想过放弃,但每次在街上遇到戏迷热情地打招呼时,他就会打消放弃的念头。

2016年年底,在市戏迷协会的帮助和协调下,艺术团增加了曲剧、大平调和自编的戏曲小品等节目,金不换等我市知名戏曲演员也会来义务演出。

李存军说,他们还经常进社区、下乡演出,有传统曲目、宣传十九大精神、反腐倡廉等内容。

另外,艺术团还和省内其他市的艺术团交流,邀请更多专业戏曲演员过来演出,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总值班:陈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