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鼓王

 熊山村是江汉平原的一个小山村,村里有一班吹打手,是很常见的那种民间乐团。他们自筹经费,自谱乐曲,四邻八乡谁家有个喜事,就请他们上门吹吹打打热闹一番,有了丧事也会把他们请去,让他们用凄婉哀怨的鼓乐声寄托哀思。这班吹打手也不在意主人给多少钱,随便打发几个就行,他们图的是凑个热闹。

在这班吹打手里敲鼓的名叫王七。吹打手又叫八鸣锣鼓,它总共有八种乐器,演奏时都以鼓点声为准,所以王七也是这班吹打手的领头人。

这王七虽然身材瘦小,但一双眼睛却像鹰眼一样炯炯有神,似乎能看透一个人的五脏六腑。他那一张鼓是祖传下来的,据说是豹皮扪成的,虽然黑不溜秋,发出的声音却是雄浑悠扬。他的乐谱也是祖传下来的,被王七那双手敲出来,时而高亢,时而低婉,王七就因为敲得这一手好鼓,加之性情豪爽,所以赢得了人们的爱戴,在村子里也颇有威信,大家都尊称他为鼓王。

这一天,邻村的刘财主娶媳妇,又请鼓王这一班人去助兴,一直忙了三天三夜,才宾客散尽。告别刘财主,鼓王背起架子鼓,领着他那一班兄弟赶回熊山村。在途经双子河时,走在前头的鼓王忽然听到"扑通"一声响,鼓王回过头来朝走在后面的刘圣说:"喂,你别乱敲我的鼓呀,这荒山野地里,鼓声会引来鬼魂的。"

刘圣说:"谁敲你的鼓呀,好像是有什么东西掉河里了。"大伙回头一望,只见不远处的河里有一个人忽沉忽浮,双手乱划,不由一齐惊叫:"不好,有人掉河里了!"

救人如救火,七八个人直奔河边,有两个会游水的连衣服也来不及脱,一个鹞子扎进水里,一边一个把落水的人架上了岸,才知道这个人竟是邻村的程小平!

2 且说这程小平是个私生子,自出世后便不知父母是谁,被送给一户人家做养子。养父程千圣生了四个女儿,就是没一个儿子,自收养程小平后,便把他当亲生儿子看待,疼他宠他。可程千圣的兄长程文圣却视这个收养的侄子为眼中钉肉中刺,因为那程千圣虽然为人老实,但十分能吃苦,几十年的勤耕苦做,竞也让他积累了一些家业,这让他早已垂涎三尺。

程千圣没有儿子,兄长程文圣便打起了坏主意,提出要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弟弟,若干年后,程千圣的家业便全是他的了。程千圣当然明白兄长那一肚子的坏主意,他请来保长说和,并送给兄长五十块大洋,养子才算正式跟着姓了程,成了程家的人。

十岁那年,养父母为他订了一门亲事,养父母一心盼着他为程家添丁继承香火。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十七岁那年,养父母相继去世,没有了庇护,灾难立即降临到他的头上。养父母尸骨未寒,伯父就召集族人,不承认他是程家的人,限他三天之内净身出户!就这样,他就像变戏法似的,一下子就成了个无家可归的游魂,连未来的岳父一家见他落魄的样子也翻脸不认人了……

听完他的诉说,所有在场的人都唏嘘不已。鼓王沉思良久,说:"小伙子,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远近闻名的鼓王,你还没听过我敲的鼓吧,如果就这样死了,岂不是你最大的遗憾?这样吧,明天早上你到我家里来,我敲一通鼓给你听,以后每五天听一次,一个月之后,你若是还想不开,跳河上吊随你的便,我鼓王绝不拦你!"

众人不知他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程小平此时却有了好奇之心,好像忘记了自己所有的苦难,说:"你的鼓声真的那么好听吗?"

第二天,程小平依约来到了鼓王家。鼓王把他领到院子里,在一张小凳上坐下,然后架起了那架黑不溜秋的鼓。鼓王在鼓前站了个马步,挽起衣袖,双手忽地从腰间掏出两根鼓槌。只见他气一沉,立时,一对鼓槌上下翻飞,雨点般地落在鼓面上。"咚咚咚……"那鼓声时缓时急,缓时如小河里的水,静静地流淌,急时似惊涛拍岸,卷起浪花千尺。

程小平凝神细听,不知不觉地渐入佳境。随着鼓声从低婉到高亢,他只觉得有一股血气从脚底通过丹田直达胸间,然后继续上涌,最后竟直冲脑门。这时的程小平只觉得神清气爽,似乎浑身都有着无穷的力量。他大声喊道:"鼓王呀鼓王,你果真是名不虚传,妙,妙极了!"

程小平真的每隔五天就来鼓王家听他敲一回鼓,才听到第二十天,他的心胸已是豁然开朗了,他对鼓王说:"谢谢你用这种独特的方法救了我,你的鼓声太神奇了,竟然能让我那颗已死去的心回转过来。以后我一定好好地活着,并且要活出个人样来。"

鼓王却是一脸的严肃,语重心长地叮嘱他:"孩子,你知道我敲给你听的是一首什么曲子吗?"

程小平摇了摇头,一脸的茫然。"这是一首《鼓舞》,是祖上传下来的,祖先有训轻易不能示人,因为据说听了这首曲子的人,虽然能够激发一个人的潜力,但同时也助长人的邪念和贪心,我之所以救你,一是看你貌似忠厚,二来也想试试这首曲子是不是真有这样的魔力,现在看来祖先的遗训是对的,从今后,你可要好自为之!"

程小平"嗵"地一声双膝跪地,说:"您老救了我的性命,情同再生父母,今后若有出息,定当报答。"

自此,程小平杳无音信,据说是去了县城,先是在码头上卖苦力,后在闹市区摆了个水果摊,再后来就去县政府的自卫队当了差,穿一身军装四处巡逻,竟然真的出人头地了。

3 两年后,江汉平原沦落,熊山村也经常能看到日本鬼子的身影。

这天,出去两年不见踪迹的程小平回了熊山村,他一身长襟衫,戴一顶太阳帽,那不伦不类的打扮让大家伙儿感到稀奇,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他的后面还跟着一队日本兵。他们一进村,就直奔鼓王家里而去,人们纷纷猜测:一定是这程小平感激鼓王当年的救命之恩,今天是特意回报他来了!

可这只是大家一厢情愿的想法。程小平进了鼓王的家,后面还跟着个留八字须、穿军装戴军帽的日本军官。鼓王的脸立即沉了下来,程小平却是皮笑肉不笑地说:"老爷子,我程小平绝不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当年多亏了你相救,才有了我的今天,现在,我接你去城里享享清福。"

鼓王冷笑一声,说:"去城里?城里的油米贵如金,你养得起我呀?"程小平摇摇头,指着那个日本军官,说:"不用,我为你在太君那里找了份美差,别看太君整天在战场上厮杀,其实却是个文雅之人,而且对中国的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你跟着他,空闲时就为他敲敲鼓,还愁不吃香的喝辣的?"

鼓王说:"你还是死了这份心吧,你的情我领了,我一把老骨头,还经得起几下折腾?你就放过我吧。"

程小平那张笑脸立刻阴沉了,说:"我说老爷子,你还是识相点好,你要知道,有多少人想给皇军当差还没机会呢,你老别敬酒不吃吃罚酒!"

鼓王反唇相讥:"只有像你这样没骨气的人才去给小日本当哈巴狗,我真后悔当初救错了你!"

程小平露出了无赖嘴脸,说:"是啊,当年若不是你们救了我,我早就做了水鬼,后来要不是你的那首《鼓舞》,我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野心,你后悔也迟了吧。不怕告诉你,太君就是听说你有那么一首神奇的曲子,才让我带他来找你的,他带兵打仗,正需要你去为他的部队鼓舞士气,所以说你今天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鼓王再也耐不住性子,"呸"地一口痰吐在程小平的脸上,骂道:"这**的日本兵烧我房屋杀我百姓,你自己替人家当狗奴才也就罢了,还要我去助纣为虐?你休想!"

那个叫山本一郎的皇军也听懂了鼓王的意思,"呼"地一声抽出腰间的军刀,用生硬的中国话说:"你的,良心大大的坏,死啦死啦的……"

程小平阴笑着说:"看到了吧,你若是不答应,吃亏的还有你的家人,还有整个村里的人,你看着办吧。"

鼓王不得不沉思起来,自己已是黄土埋腰的人,死了不打紧,要真是连累村里人遭殃,那可不值得啊。想到这里说:"好,我答应,但我有一个条件,我要太君亲口答应,今后不能冒犯熊山村。"

4 第二天,鼓王背起他那架黑不溜秋的鼓进了日本鬼子修筑起的碉堡。

村里没有一个人能理解鼓王,昔日受人敬重的鼓王,在人们的心目中一下子就成了贪生怕死之辈,连累他家里人在人前也抬不起头来。

这一天,山本一郎带着他的部队去龙珠村扫荡,没想到在野猪林中了八路军的埋伏,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凭着手上精良的装备,虽然还没有大的伤亡,但八路军占据着天时地利,在山头上阻击,让他们没办法突围,双方就这样僵持不下。

一整夜过去了,山本一郎的部队又累又饿,全然没有了斗志。这时,他想到了鼓王,要程小平跟鼓王说让他敲那首神奇的《鼓舞》来鼓舞士兵的士气。鼓王二话没说,就地架起了那面鼓,只见他稳稳当当地扎了个马步,袖子一挽,一双鼓槌上下翻飞,那鼓顿时发出了沉闷的声响:"咚咚咚……"

那鼓点,初时像雨点打在芭蕉叶上,继而又像是金属撞击发出的声响。所有的人都沉浸在里面,却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令人神清气爽,反而觉得像有无数蚂蚁在心头爬,慢慢地,只觉全身燥热,心情烦躁,随着越来越密集的鼓点声,所有的人都觉得气血汹涌,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就连山本一郎也失去了理智,拔出军刀朝前一指:"杀……死啦死啦的……"顿时,日军就像一群四散奔逃的野兽,潮水般地往外涌去

日军这一冲,就完全暴露在八路军的枪口之下,加之这时的日军并不是想着要打仗,只是按捺不住心中的那种躁动,盲目的往外冲,这犯了兵家之大忌。顿时,八路军的枪炮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日军就像狂风暴雨中的茅草,被拦腰吹折,不到一个小时,就死的死,伤的伤,就连那嚣张的山本一郎,身上也被打成了马蜂窝,躺在地上再也不能起来了。

鼓王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心里有一种无比痛快的感觉。正在这时,一发炮弹飞来,刚好落在他的身边,硝烟过后,那面鼓已被炸出一个大洞,同时,一块弹片也钻进了鼓王的软肋里。离鼓王不远处的程小平,一条腿已被完全炸飞了!

程小平吃力地问鼓王:"这是什么曲子,怎么跟我以前听的不一样?"

"哈哈哈……"鼓王爽朗地笑着,说:"刚才我敲的是一首《鼓躁》,也是我的祖上留传下来的,它听后能让人产生一种烦躁的情绪,人一烦躁,哪还有理智去打仗,这些该死的日本军,不败才怪呢,他们早就该死了。"

"你……"程小平指着鼓王,还想说什么,一颗子弹飞来,正好穿进他的心窝,话还未说完,他就倒在地上。这时的鼓王,像是完成了一桩心愿似的,如释重负地长吁一口气,头一歪,也倒在了那架破鼓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