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鼓王

 熊山村是江漢平原的一個小山村,村裡有一班吹打手,是很常見的那種民間樂團。他們自籌經費,自譜樂曲,四鄰八鄉誰家有個喜事,就請他們上門吹吹打打熱鬧一番,有了喪事也會把他們請去,讓他們用悽婉哀怨的鼓樂聲寄託哀思。這班吹打手也不在意主人給多少錢,隨便打發幾個就行,他們圖的是湊個熱鬧。

在這班吹打手裡敲鼓的名叫王七。吹打手又叫八鳴鑼鼓,它總共有八種樂器,演奏時都以鼓點聲為準,所以王七也是這班吹打手的領頭人。

這王七雖然身材瘦小,但一雙眼睛卻像鷹眼一樣炯炯有神,似乎能看透一個人的五臟六腑。他那一張鼓是祖傳下來的,據說是豹皮捫成的,雖然黑不溜秋,發出的聲音卻是雄渾悠揚。他的樂譜也是祖傳下來的,被王七那雙手敲出來,時而高亢,時而低婉,王七就因為敲得這一手好鼓,加之性情豪爽,所以贏得了人們的愛戴,在村子裡也頗有威信,大家都尊稱他為鼓王。

這一天,鄰村的劉財主娶媳婦,又請鼓王這一班人去助興,一直忙了三天三夜,才賓客散盡。告別劉財主,鼓王背起架子鼓,領著他那一班兄弟趕回熊山村。在途經雙子河時,走在前頭的鼓王忽然聽到"撲通"一聲響,鼓王回過頭來朝走在後面的劉聖說:"喂,你別亂敲我的鼓呀,這荒山野地裡,鼓聲會引來鬼魂的。"

劉聖說:"誰敲你的鼓呀,好像是有什麼東西掉河裡了。"大夥回頭一望,只見不遠處的河裡有一個人忽沉忽浮,雙手亂劃,不由一齊驚叫:"不好,有人掉河裡了!"

救人如救火,七八個人直奔河邊,有兩個會游水的連衣服也來不及脫,一個鷂子扎進水裡,一邊一個把落水的人架上了岸,才知道這個人竟是鄰村的程小平!

2 且說這程小平是個私生子,自出世後便不知父母是誰,被送給一戶人家做養子。養父程千聖生了四個女兒,就是沒一個兒子,自收養程小平後,便把他當親生兒子看待,疼他寵他。可程千聖的兄長程文聖卻視這個收養的侄子為眼中釘肉中刺,因為那程千聖雖然為人老實,但十分能吃苦,幾十年的勤耕苦做,競也讓他積累了一些家業,這讓他早已垂涎三尺。

程千聖沒有兒子,兄長程文聖便打起了壞主意,提出要把自己的兒子過繼給弟弟,若干年後,程千聖的家業便全是他的了。程千聖當然明白兄長那一肚子的壞主意,他請來保長說和,並送給兄長五十塊大洋,養子才算正式跟著姓了程,成了程家的人。

十歲那年,養父母為他訂了一門親事,養父母一心盼著他為程家添丁繼承香火。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就在他十七歲那年,養父母相繼去世,沒有了庇護,災難立即降臨到他的頭上。養父母屍骨未寒,伯父就召集族人,不承認他是程家的人,限他三天之內淨身出戶!就這樣,他就像變戲法似的,一下子就成了個無家可歸的遊魂,連未來的岳父一家見他落魄的樣子也翻臉不認人了……

聽完他的訴說,所有在場的人都唏噓不已。鼓王沉思良久,說:"小夥子,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遠近聞名的鼓王,你還沒聽過我敲的鼓吧,如果就這樣死了,豈不是你最大的遺憾?這樣吧,明天早上你到我家裡來,我敲一通鼓給你聽,以後每五天聽一次,一個月之後,你若是還想不開,跳河上吊隨你的便,我鼓王絕不攔你!"

眾人不知他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程小平此時卻有了好奇之心,好像忘記了自己所有的苦難,說:"你的鼓聲真的那麼好聽嗎?"

第二天,程小平依約來到了鼓王家。鼓王把他領到院子裡,在一張小凳上坐下,然後架起了那架黑不溜秋的鼓。鼓王在鼓前站了個馬步,挽起衣袖,雙手忽地從腰間掏出兩根鼓槌。只見他氣一沉,立時,一對鼓槌上下翻飛,雨點般地落在鼓面上。"咚咚咚……"那鼓聲時緩時急,緩時如小河裡的水,靜靜地流淌,急時似驚濤拍岸,捲起浪花千尺。

程小平凝神細聽,不知不覺地漸入佳境。隨著鼓聲從低婉到高亢,他只覺得有一股血氣從腳底通過丹田直達胸間,然後繼續上湧,最後竟直衝腦門。這時的程小平只覺得神清氣爽,似乎渾身都有著無窮的力量。他大聲喊道:"鼓王呀鼓王,你果真是名不虛傳,妙,妙極了!"

程小平真的每隔五天就來鼓王家聽他敲一回鼓,才聽到第二十天,他的心胸已是豁然開朗了,他對鼓王說:"謝謝你用這種獨特的方法救了我,你的鼓聲太神奇了,竟然能讓我那顆已死去的心迴轉過來。以後我一定好好地活著,並且要活出個人樣來。"

鼓王卻是一臉的嚴肅,語重心長地叮囑他:"孩子,你知道我敲給你聽的是一首什麼曲子嗎?"

程小平搖了搖頭,一臉的茫然。"這是一首《鼓舞》,是祖上傳下來的,祖先有訓輕易不能示人,因為據說聽了這首曲子的人,雖然能夠激發一個人的潛力,但同時也助長人的邪念和貪心,我之所以救你,一是看你貌似忠厚,二來也想試試這首曲子是不是真有這樣的魔力,現在看來祖先的遺訓是對的,從今後,你可要好自為之!"

程小平"嗵"地一聲雙膝跪地,說:"您老救了我的性命,情同再生父母,今後若有出息,定當報答。"

自此,程小平杳無音信,據說是去了縣城,先是在碼頭上賣苦力,後在鬧市區擺了個水果攤,再後來就去縣政府的自衛隊當了差,穿一身軍裝四處巡邏,竟然真的出人頭地了。

3 兩年後,江漢平原淪落,熊山村也經常能看到日本鬼子的身影。

這天,出去兩年不見蹤跡的程小平回了熊山村,他一身長襟衫,戴一頂太陽帽,那不倫不類的打扮讓大家夥兒感到稀奇,更讓人覺得奇怪的是他的後面還跟著一隊日本兵。他們一進村,就直奔鼓王家裡而去,人們紛紛猜測:一定是這程小平感激鼓王當年的救命之恩,今天是特意回報他來了!

可這只是大家一廂情願的想法。程小平進了鼓王的家,後面還跟著個留八字須、穿軍裝戴軍帽的日本軍官。鼓王的臉立即沉了下來,程小平卻是皮笑肉不笑地說:"老爺子,我程小平絕不是個忘恩負義的人,當年多虧了你相救,才有了我的今天,現在,我接你去城裡享享清福。"

鼓王冷笑一聲,說:"去城裡?城裡的油米貴如金,你養得起我呀?"程小平搖搖頭,指著那個日本軍官,說:"不用,我為你在太君那裡找了份美差,別看太君整天在戰場上廝殺,其實卻是個文雅之人,而且對中國的民間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你跟著他,空閒時就為他敲敲鼓,還愁不吃香的喝辣的?"

鼓王說:"你還是死了這份心吧,你的情我領了,我一把老骨頭,還經得起幾下折騰?你就放過我吧。"

程小平那張笑臉立刻陰沉了,說:"我說老爺子,你還是識相點好,你要知道,有多少人想給皇軍當差還沒機會呢,你老別敬酒不吃吃罰酒!"

鼓王反唇相譏:"只有像你這樣沒骨氣的人才去給小日本當哈巴狗,我真後悔當初救錯了你!"

程小平露出了無賴嘴臉,說:"是啊,當年若不是你們救了我,我早就做了水鬼,後來要不是你的那首《鼓舞》,我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野心,你後悔也遲了吧。不怕告訴你,太君就是聽說你有那麼一首神奇的曲子,才讓我帶他來找你的,他帶兵打仗,正需要你去為他的部隊鼓舞士氣,所以說你今天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鼓王再也耐不住性子,"呸"地一口痰吐在程小平的臉上,罵道:"這**的日本兵燒我房屋殺我百姓,你自己替人家當狗奴才也就罷了,還要我去助紂為虐?你休想!"

那個叫山本一郎的皇軍也聽懂了鼓王的意思,"呼"地一聲抽出腰間的軍刀,用生硬的中國話說:"你的,良心大大的壞,死啦死啦的……"

程小平陰笑著說:"看到了吧,你若是不答應,吃虧的還有你的家人,還有整個村裡的人,你看著辦吧。"

鼓王不得不沉思起來,自己已是黃土埋腰的人,死了不打緊,要真是連累村裡人遭殃,那可不值得啊。想到這裡說:"好,我答應,但我有一個條件,我要太君親口答應,今後不能冒犯熊山村。"

4 第二天,鼓王背起他那架黑不溜秋的鼓進了日本鬼子修築起的碉堡。

村裡沒有一個人能理解鼓王,昔日受人敬重的鼓王,在人們的心目中一下子就成了貪生怕死之輩,連累他家裡人在人前也抬不起頭來。

這一天,山本一郎帶著他的部隊去龍珠村掃蕩,沒想到在野豬林中了八路軍的埋伏,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憑著手上精良的裝備,雖然還沒有大的傷亡,但八路軍佔據著天時地利,在山頭上阻擊,讓他們沒辦法突圍,雙方就這樣僵持不下。

一整夜過去了,山本一郎的部隊又累又餓,全然沒有了鬥志。這時,他想到了鼓王,要程小平跟鼓王說讓他敲那首神奇的《鼓舞》來鼓舞士兵的士氣。鼓王二話沒說,就地架起了那面鼓,只見他穩穩當當地紮了個馬步,袖子一挽,一雙鼓槌上下翻飛,那鼓頓時發出了沉悶的聲響:"咚咚咚……"

那鼓點,初時像雨點打在芭蕉葉上,繼而又像是金屬撞擊發出的聲響。所有的人都沉浸在裡面,卻並沒有像想象中的那樣令人神清氣爽,反而覺得像有無數螞蟻在心頭爬,慢慢地,只覺全身燥熱,心情煩躁,隨著越來越密集的鼓點聲,所有的人都覺得氣血洶湧,再也控制不住情緒,就連山本一郎也失去了理智,拔出軍刀朝前一指:"殺……死啦死啦的……"頓時,日軍就像一群四散奔逃的野獸,潮水般地往外湧去

日軍這一衝,就完全暴露在八路軍的槍口之下,加之這時的日軍並不是想著要打仗,只是按捺不住心中的那種躁動,盲目的往外衝,這犯了兵家之大忌。頓時,八路軍的槍炮聲、手榴彈的爆炸聲,響成一片,日軍就像狂風暴雨中的茅草,被攔腰吹折,不到一個小時,就死的死,傷的傷,就連那囂張的山本一郎,身上也被打成了馬蜂窩,躺在地上再也不能起來了。

鼓王長長地鬆了一口氣,心裡有一種無比痛快的感覺。正在這時,一發炮彈飛來,剛好落在他的身邊,硝煙過後,那面鼓已被炸出一個大洞,同時,一塊彈片也鑽進了鼓王的軟肋裡。離鼓王不遠處的程小平,一條腿已被完全炸飛了!

程小平吃力地問鼓王:"這是什麼曲子,怎麼跟我以前聽的不一樣?"

"哈哈哈……"鼓王爽朗地笑著,說:"剛才我敲的是一首《鼓躁》,也是我的祖上留傳下來的,它聽後能讓人產生一種煩躁的情緒,人一煩躁,哪還有理智去打仗,這些該死的日本軍,不敗才怪呢,他們早就該死了。"

"你……"程小平指著鼓王,還想說什麼,一顆子彈飛來,正好穿進他的心窩,話還未說完,他就倒在地上。這時的鼓王,像是完成了一樁心願似的,如釋重負地長吁一口氣,頭一歪,也倒在了那架破鼓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