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旦卓瑪 我們要保持住民族音樂的純真

才旦卓瑪 我們要保持住民族音樂的純真

才旦卓瑪,藏族,中國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曾參演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曾榮獲全國首屆“金唱片”獎、“五洲杯金曲獎”、西藏首屆“珠穆朗瑪文學藝術基金獎”等。

才旦卓瑪是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歌壇的一個標誌性人物。她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民族藝術歌唱家,她的歌聲飽蘸深情,熱情洋溢,聲情並茂。她演唱的歌曲《翻身農奴把歌唱》《唱支山歌給黨聽》《北京的金山上》膾炙人口、家喻戶曉。她也成為西藏民族音樂唱腔的代名詞。

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

保持民族特色

中華民族聲樂藝術百花園裡有一朵特別的花,那就是藏族音樂藝術。無論是表演風格、演唱技巧還是藝術特色等方面,藏族音樂藝術都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全的具有藏族特色的民族聲樂演唱體系。

才旦卓瑪就是直接繼承和發展了西藏民歌的演唱特點和思想感情,同時西藏民族特色使得才旦卓瑪培養出了一個歌唱家的基本素質。在一次次的下鄉巡迴演出中,才旦卓瑪抓住一切機會虛心向民間藝人瓊布珍及其他民間藝人和歌手請教“囊瑪”、“堆諧”、“酒歌”和“弦子”等各種藏族民歌的演唱技巧和特點,采風錄音,邊學邊唱,這才讓她嫻熟地掌握了藏族民歌特殊的演唱技巧。

“作為一名音樂工作者,我一直覺得,民歌其實是一個民族的‘根子’,是個必須要的東西。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很多民族的東西都是從民歌上面發展而來的,離開了民歌,我們就失去了屬於自己本民族的東西。無論唱民族歌曲也好,搞民間音樂也好,民歌這個‘根子’不能丟,根子一旦斷了,民族就好像失去了靈魂。”才旦卓瑪說得沒錯,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的文化藝術都屬於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組成部分,應該得到同等的尊重與發展,所以在演唱風格上應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它能反映出本民族的感情同時也能豐富生活。然而現在這些民族特色和風格被淡化了,產生了同化的趨勢,許多民族歌手的演唱籠統地逐漸地被“漢化”,他們都有著極為相似的“優點”——一樣的字正腔圓,一樣純正的普通話,同樣優美的音色,甚至演唱時面部表情都極為相似,顯得非常的“專業”。這也就是造成今天歌壇“千人一聲”“風格單一”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這樣是不對的,才旦卓瑪說:“我們的國家這麼大,有56個民族,幾乎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代表性音樂。這些音樂不僅在國內,在國際上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說起這些,才旦卓瑪還提到:“我經常會出國參加一些演出,那個時候也會看一些其他國家的表演,你會發現,每個國家自己民間的東西都豐富得不得了。”

正是看到這點,才旦卓瑪才確定地認為我們應該守住這些代表本國、本民族特色的東西,並好好地發展它。她認為,應該多挖掘我們中國各個民族的音樂,因為我們的民族音樂就是一個大寶庫,有太多值得發掘和表現的內容在等著我們。當她看到越來越多的原生態歌手的演唱獲得大家認可時,她很欣慰,並以自己的經歷為例,傳達給這些年輕的歌手:“讓自己唱的東西多一點,路子就寬一些。在上海音樂學院時老師沒有封閉我,沒有單用藏族的歌來套住我,而是讓我學習外國歌手如何把握花腔女高音,聲音很鬆弛,不僵硬。當然有個前提,就是必須先唱好自己民族的歌。唱各種各樣的歌曲,從中發現科學的發聲方法,這很重要。我現在還能唱得了歌,跟科學發聲方法有很大的關係。”

才旦卓瑪就是在演唱中繼承和發展了藏民族以真聲為主,真假聲結合的發聲方法,這種發聲方法不是純粹的“白聲”、“喊叫”,它是有氣息支持的,是較為自然的混聲唱法。發出的聲音高亢嘹亮、寬廣抒情,又悠長婉轉,具有靈活性。受西藏高原的地理環境影響,人們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響,藏族人民形成了這種風格、地域性很強的音色和發聲方法。

當年的才旦卓瑪唱歌根本不用話筒,因為她的聲音高亢激昂,再用話筒擴音簡直要刺穿人的耳膜。如今才旦卓瑪不得不拿起了話筒,她說:“到底不那麼年輕了。”同時代的歌唱家大多告別了舞臺,可是她說:“我離不開舞臺,我就是想唱、喜歡唱,叫我放棄歌唱事業不行。我要把對祖國、對人民的一腔深情都唱出來,直到不能再唱的那一天。”

唱歌不能隨便唱

要帶著感情唱

才旦卓瑪擁有一副非常漂亮的嗓子,練就了精湛的歌唱技藝,有著“永遠為人民歌唱”的強烈信念。與其說她在歌唱,不如說她在傾訴;說她在傾訴,不如說這是情感與靈魂的激盪,真情的自然流露。

情感是歌唱藝術的主要內容,歌唱是源自人心靈的情感的直接表現,歌唱的本質就是表達思想感情。“有的歌曲,我拿來以後,我自己要先能夠體會到。我的好多歌曲都是歌頌黨的,歌頌祖國,歌頌家鄉。自己首先要認識到這個歌什麼意思,自己知道了、明白了才能唱出感情。練歌的時候也不能隨便練,也要帶著感情。觀眾的眼睛是很雪亮的,觀眾的耳朵是很好的,這個人是不是真心的唱得好,他們都明白。觀眾聽懂了,作為一個演員就成功了。我唱歌不是為個人,我唱歌是為人民服務,為大家服務,大家都聽懂認可了,你就成功了。觀眾會評價你,你是不是真心唱的。”在演唱《在北京的金山上》、《唱支山歌給黨聽》、《共產黨來了苦變甜》、《毛主席的光輝》和《翻身農奴把歌唱》等等這些歌曲時,才旦卓瑪把自己對黨、毛主席,對周總理的無限感激和愛戴之情溶入其中,深入細膩地表達了西藏人民對中國共產黨,對新中國的無限熱愛之情,也唱出了自己所經歷的苦難和幸福,唱出了百萬農奴的心聲。她是藏族人民的女兒,同藏族同胞血肉相連。她的歌聲超越了民族,超越了國界,跨越了時空,直到如今,她的歌曲仍舊在傳唱著。

說起為什麼會選擇在藏族發展,這其中有段淵源。1958年,當時只有21歲的才旦卓瑪被上海音樂學院錄取,從此走上了文藝工作的道路,從最早的成名曲《翻身農奴把歌唱》,到她的代表作《唱支山歌給黨聽》,再到後來的《北京的金山上》,才旦卓瑪很快用自己過人的音樂天賦和清澈動人的嗓音征服了全中國的聽眾。然而當她面臨畢業選擇的時候,是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的一句話,改變了她的一生:“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在我畢業的時候找到了我,他對我說,你最好還是回去(西藏)工作,他說西藏人民很需要你們,西藏需要很多像你們這樣的文藝人才去發揮自己的作用,很好地去為西藏人民服務。周總理當初說的這一番話,我是一直都記在心裡。”

回到西藏的才旦卓瑪用自己後半生的所有精力一直實踐著總理的囑託,她走遍了西藏的各個角落,她用歌聲為家鄉人民送上了問候與祝福。而在始終堅持自己的歌唱事業的同時,才旦卓瑪也一直沒有忘記讓西藏的民族音樂、民族藝術發揚光大下去,她說:“作為一個民族,如果離開了自己的文化藝術,將會影響到整個民族的興旺。我希望我們西藏的文藝工作者、特別是年輕的一代,民族的東西不僅能自己學好,還能很好的發揚、很好的宣傳,不僅在西藏,在國內,還要在國際上宣傳、發揚我們自己的文化藝術。”

才旦卓瑪的藝術成就和影響遠遠超越了她所處的時代與環境,超越了單純的歌唱家的範疇,超越了同她名字相連的聲樂藝術,她一直致力於少數民族歌曲的發展,把藏民族的聲樂推向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為繼承和發展民族聲樂藝術開闢了一條新路。

同時才旦卓瑪還在西藏舉辦青年歌手比賽,並專為培養少數民族歌手設立了“才旦卓瑪藝術基金”,選拔出優秀的青年歌手送到內地藝術院校深造。“我們中國的民族音樂還是要發展,要宣傳。停留在一個地方也是不行的。怎麼樣更好的給它配合好。比如我寫的歌,我那個民歌寫出他的特色來,這樣就好。我和譚維維唱《唱支山歌給黨聽》,當初她也給我們不少西藏的新歌唱出去,給全國人民。她有我們西藏的歌唱得很好的。我覺得《唱支山歌給黨聽》,不僅像老的這一代人,喜歡、傳承下去,歌頌黨,歌頌祖國是永遠要唱的。”她說,希望年輕的藏族文藝工作者保護好自己民族的東西,在此基礎上提升民族的特色,為西藏和全國人民服務。

不僅如此,才旦卓瑪還致力於藏戲的發揚光大。她說,藏戲是西藏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其歷史比載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崑劇還要悠久。每逢藏族民間傳統節日,比如藏曆新年、雪頓節、望果節等,都有演出藏戲的風俗。只憑一鑔一鼓的伴奏,藏戲演員身著五彩斑斕的傳統服飾,演繹起藏民代代相傳的八大戲本故事。藏戲的發聲更接近西洋美聲唱法,而藏戲的表演卻更接近中國傳統戲曲。多年來,藏戲少為外人所知。才旦卓瑪頻繁地走訪西藏民間,收集藏戲唱段,同時把這些唱段帶到演唱會上。她說:“我要讓更多人瞭解藏戲,保護藏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