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的初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初中是人生的“关键期”,初二年级是初中学习生活的“关键时期”,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方面,初二学生都会产生明显的变化。初中是生理的激变期,而初二年级(尤其是男生)正是生长的高峰期。相比初一学生,除身高、行为举止、大脑机能的迅速发展,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也都有很大变化和提高。初二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和品德发展的质变期,既可能向积极方面变化,也可能向消极方面变化。我们应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积极变化,防止消极变化。生理发育除了带来自我意识的变化外,还会带来人际关系的变化,如男女生之间会觉得大家都是“大人”了,因而产生异性间的微妙心理变化,对异性的亲近和追求的性意识开始“觉醒”,有的还发生“初恋”,甚至造成过失或犯罪。

初二年级既没有刚入初中时的天真,也没有感觉到学习的紧张,同时也是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多发期”,被称为“初二现象”。学生成人感增强,极力想表现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摆脱家长与教师,甚至社会的“约束”,追求思想、行为的独立与自由。但由于心智发展还不成熟,“成人感”的急速上升与“个人独立能力”的矛盾日益显现。所以,情绪起伏大,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差,易激动,叛逆性强。学习方面积极性和自制力不高,注意力难以集中到学习上,学习效率低,对于自己的学习情况不能做出客观的分析,对成绩感到自卑,有的学生有厌学情绪。青春期“自我封闭”意识开始出现,有“孤独感”“寡言”等现象。课余生活开始向单一化转变,兴趣爱好狭窄,开始通过课外手段来宣泄自己的焦虑与不安,容易沉溺网络、言情小说等。和同学相处时爱哄闹,容易发生冲突,男女生交往比较敏感。开始普遍萌发早恋现象。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具备极大的极端性,极易因为一件小事骄傲自满、热情高涨,也很容易在遭遇小挫折的时候消极低沉、孤独压抑。

初中二年级是学生整体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思维发展进入关键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初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记忆力、注意力均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初二之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成为主导学习成绩的关键点,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成为了学习成绩是否优良的主要因素。

初中二年级地理科目结业,面临结业考试,大部分的学生出现不会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导致学习侧重点有所偏差。

我还是简单的介绍一下学科知识吧:

语文

字、词积累,常用句子、段落积累,作文素材的积累,阅读、写作技巧的总结,在这一年中很关键,语文素质成型的一年

数学

1主要学习勾股定理、实数、四边形、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式及证明等

2三角形、四边形和圆是初中几何的基础也是重难点,考试中分值占很大比例

3综合证明题难度增大,分式计算及分式方程难度较大

英语1词汇量增大,难理解、难记忆

2语法点琐碎、灵活,考试常考的时态语法规律、宾语从句、词性变化、句型结构、状语从句等均是初二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3阅读难度增大,英语作文的写作要求提高

初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习惯及方法1听课和笔记抓不到要领,效率不高

2死记硬背,不理解消化

3不懂不爱问,有问题不及时请教老师同学

4不看课本,不复习就做作业

5不重视理论和基本训练,偏重钻研难题

6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7自学方法差

家庭教育生活方面:1 尊重孩子,采取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当成人来对待,将言论权还给孩子,把选择权、决策权部分的交给孩子。家庭中的一些重要事情让孩子参与讨论与决策。对孩子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在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多鼓励、少批评。

2 理解孩子的想法。对某些现象和观念家长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但不一定为了让孩子服从而坚决反对。

3 防止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过渡纵容,一是一味压制。两者都不会有好的教育结果。因此,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家长必须坚守基本的道德原则,以此来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度,防止偏离正确的人生轨迹。

4 家长本身的自律意识要强。要求孩子的首先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否则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极度反感,甚至强烈叛逆。

5 最后,鼓励学生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脱离低级趣味、培养高雅情趣。同时培养竞争意识和坚定意志,学会与人交往,体会成功和挫折,培养心理承受能力。从挫折和困难中逐步成长,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学习方面: 1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2 该龄段的孩子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求知欲强。但部分学生学习缺乏远大理想,情绪不稳定,不善于自制。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听课精力不集中,每堂课下来都是糊里糊涂,经常留下“课后累”,学习成绩迅速下降。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家长就要设法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锻炼顽强的毅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让孩子自己激励自己,尽早阻止学习“下滑”。

3帮助孩子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4初二时课程内容加深,难度加大,作业增多。可各门课程到底应该咋学,部分初二学生心中没数,客观上要求家长帮助引导孩子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学习全过程上掌握一套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家长引导孩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过渡。

5家长要与教师加强联系、紧密配合,加强对初二学生的教育

6学习转变;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家长要经常与教师取得联系,使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与教师始终保持一致,当孩子学习有了进步,就要热情地鼓励、肯定,当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就要配合教师想办法及时把拉下的课程补齐。家长还要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召开的家长会、开放日、家长学校召开的学习与研讨活动等。

7家长要做到及时检查、指导、督促、评价

8对学生,家长除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温馨的家庭学习环境外,还要做到适当管理。要及时检查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如发现孩子在学习上没有或不经常预习、复习,家长就要指导、帮助孩子找出原因,并共同商量制定一个可行的改进学习的计划。然后督促实行,如孩子坚持得好,学习成绩提高了,就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

辅导方案调整学习状态,查漏补缺,改善学习方法和习惯1咨询师全面分析学生学科漏洞,制定学业水平测试冲刺辅导计划;

2 2学习管理师全程跟踪,督促辅导老师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全程监督计划实施进度以及效率、效果。教会孩子自主制定科学的、合适自己的学习计划;

3 帮助孩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鼓励手脑并用,及时做好高质量的错题总结,查缺补漏;

4 明确学习目标,对自己的知识弱项进行重点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6 6定期测试,让家长看到孩子成绩逐步提高,同时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必须有效利用时间。

7 针对孩子的期中期末考试有针对性的辅导

8 做好初二初三的衔接辅导,让您的孩子比别人快走一步

周末(平时晚上)同步辅导,超前拔高语文:

1 构建学生的语文知识网络,制定适合学生自己的复习计划。

2 针对学生本周所学知识点,查漏补缺,选择相应的典型进行重点练习。

3 根据学生的理解吸收情况选择性的预习新课。

数学:

1 解决本周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夯实数学的知识点,易失分点。

2 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结合中考题型,讲练结合。

英语:

1 梳理学生本周所学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初中阶段语法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应试技巧。

2 教授英语学习方法,引导良好的整理知识点的习惯。

3 结合考题进行针对性练习提高。

可以由相应科目一线在职老师进行串讲复习,让孩子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物理:

1.学好相关学科,垫石铺路 物理课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课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数学中的方次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极值的讨论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需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所以学好数学和语文对学好物理课很重要。(特别是在八年级物理,要学会建立图像,其中T-t,s-t,m-v的理解)

 2.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习兴趣 理论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在物理运算中也要联系实际。数学运算中有一个四舍五入的原则,但在物理运算中不一定适用。有一次我在讲浮力时让学生计算8个人渡河需几根相同的原木时,学生计算结果是需要5.2根,几乎全班同学都采取四舍五入,答案是5根。我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分析5根原木受到的浮力与8人重力相比哪个大,会有什么结果,从而使学生知道,物理中有时不能生搬硬套数学原则。

3.总结交流学习方法 在一章或一个单元学完后让学生总结这部分知识的基本结构,即这部分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总结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写出学习小结,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对知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交流知识的重点、难点,交流学习方法。

4.注重实验探究性活动的培养 在新课程中物理探究性的活动非常多,如:1.平面镜中成像的问题,2比较物质的物理属性(如硬度跟那些因素有关)等等,在日常生活中,体育课上掷铅球,你认为铅球是不是用纯铅做的,在活动中,因注意观察现象、与原理的理解。通过自己的交流与合作,掌握理解新知识。

期中期末考前节假日、假期衔接辅导、专项突破、提前进入复习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