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在中國更有名的李白、曹操、杜甫,卻在日本輸給了白居易?

在中國幾千年璀璨的文化畫卷裡,唐詩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詩人們或浪漫飄逸,或惆悵婉約,或慷慨激昂,從古到今,從美景到美人,從兒女情長到當時社會的問題,從春花秋月到哲學思想,可謂是百花齊放百鳥爭鳴。據《全唐詩》不完備統計,整個唐朝時期,有名記載的詩人就有兩千三百多位,詩作五萬多首。唐詩不但對後人研究唐代的民俗風情、人文社會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世界上許多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為什麼在中國更有名的李白、曹操、杜甫,卻在日本輸給了白居易?

盛唐氣象

比如,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著名武將西鄉隆盛,就有“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的名句。其中“桑梓地”出自《詩經.小雅.小弁》“為桑與梓,必恭敬止”,後世則用桑梓指代家鄉;而“青山”引自“青山處處埋忠骨”,二者都是唐詩常用的意象。

為什麼在中國更有名的李白、曹操、杜甫,卻在日本輸給了白居易?

西鄉隆盛

又比如,二戰中南京陷落後,松井石根跋涉200公里到達蘇州,只為和寒山寺那塊刻著“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石碑合影。因為對《楓橋夜泊》的熱愛,日本人甚至在東京的青梅縣仿建了一座寒山寺,楓橋古寺一應俱全,鐘樓上直接寫著“夜半鐘聲”四個漢字。

為什麼在中國更有名的李白、曹操、杜甫,卻在日本輸給了白居易?

寒山寺

但如果在日本問起最愛的詩人是誰,得到最多的回答卻是:白居易!

為什麼在中國更有名的李白、曹操、杜甫,卻在日本輸給了白居易?

白居易

數代日本天皇都對白居易的詩十分熱愛。嵯峨天皇曾經抄寫過許多白居易的詩,還與朝臣討論,甚至設置了專門的侍讀官;仁明天皇重賞了獻上《元白詩筆》的部下;醍醐天皇更是明說:“平生所愛,白氏文集七十卷是也”。平安時代朝廷還開設《白氏文集》講座,幾代天皇都曾與朝臣一起讀詩論詩,其樂融融。對朝臣、貴族來說,熟讀白詩是基本文學修養,否則根本無法融入上流圈子。在民間,文人雅客們也紛紛組織詩會,讀詩寫詩,以模仿和引用白樂天詩句為榮,直接摘取樂天詩句作為詩歌名或自己的雅號。如菅原道真名句“葉落梧桐雨打時”便直接化用白居易《長恨歌》中“秋雨梧桐葉落時”,日本漢詩集《扶桑集》的風格,受到白居易詩作的影響也十分明顯。

為什麼在中國更有名的李白、曹操、杜甫,卻在日本輸給了白居易?

嵯峨天皇

隨著時代的推進,白居易在日本的影響力絲毫沒有減弱。作家川端康成在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詞中用來概括日本文學傳統美的“雪月花”,出自“琴詩酒伴皆拋我,雪月花時最憶君”,是白居易的《寄殷協律》;白居易所造四大園對日本園林產生了教科書一般的影響;大約十五世紀左右日本人創作的戲劇《白樂天》,直到六百多年後的今天依然在上演。

為什麼在中國更有名的李白、曹操、杜甫,卻在日本輸給了白居易?

川端康成

同屬東亞文化圈的大和民族,為什麼選擇了曾被蘇軾評價為“白俗”的白居易,而不是久有盛名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或者一代文豪兼梟雄曹操呢?

粗略地分析,原因大概有三點。

其一,白居易的詩,通俗卻不粗俗。如“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句,沒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和比喻,簡單白描卻十分生動。又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句,簡約卻不簡單,看似寫平常的自然景象,實則蘊含人生哲理。沒有晦澀的措辭,不需要博古通今的典故,淺顯易懂,非常適合能看懂漢字,但沒接觸過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體系的外邦人閱讀。

為什麼在中國更有名的李白、曹操、杜甫,卻在日本輸給了白居易?

雪景

其二,曹操的求賢若渴,李白懷才不遇,杜甫為家國情懷而憂國憂民,這些情感未必能引起日本文人的共鳴。一個給軍艦取名都充滿了風花雪月,還熱愛看櫻花飄零鋪滿水面的民族,更容易從白居易的詩句中發現美和禪意,因為這裡滿是清新又有點淡淡憂傷的小資情調。如“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句,與日本貴族對精緻、風雅的追求非常吻合。

為什麼在中國更有名的李白、曹操、杜甫,卻在日本輸給了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其三,白居易所生活的中唐,是整個唐朝由盛轉衰的時代,白居易無力改變歷史的潮流,但也無法完全無動於衷。而白居易文集傳入日本時是平安時代中期,外戚掌權,自然災害頻發,社會動盪不安,貴族們焦灼卻無可奈何的心境與晚年的白樂天非常接近。歌以詠志,文以載道,大唐的白居易以詩寄情,大和的貴族們讀詩慰藉,流行起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為什麼在中國更有名的李白、曹操、杜甫,卻在日本輸給了白居易?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折枝,湖南妹子一枚。原創不易,寫作不易,感興趣就加關注冷兵器戰場吧,我們是一個有溫度的自媒體。

下期預告:三省六部制不是隋朝首創,竟是一個瘋子開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