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08北京奥运:一位工兵团长的8月8日

回眸2008北京奥运:一位工兵团长的8月8日

2008年8月8日,对时任北京军区某工兵团团长王洪国来说是一个终生铭记的日子。因为这天连着百年梦圆的国事,还牵挂着他无法忘却的家事。

“洪国,爸爸刚刚走了……”8日清晨,正在奥运备勤点值班的他接到妻子从湖北老家传来的噩耗,尽管已有思想准备,无法自抑的难过还是如潮水般涌来。

这一年的5月12日深夜,作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总队长,王洪国带领150名官兵千里驰援,先后转战都江堰、汉旺、汶川、北川等重灾区,从深层废墟中成功营救出49名幸存者。5月29日从地震灾区撤回,他来不及喘口气,又奉命于31日带队进驻奥运安保备勤点。这时,老家传来父亲病重住院的消息。

此时,重任在肩的王洪国实在无法抽身回家。工兵团近500名官兵担负着北京赛区相关场所的安排排查、事故灾害现场抢险救援和协助医学救援队转运伤员等重要任务,仅安检对象就包括83个比赛场馆和目标。他需要集中全部的心思和精力,指挥部队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而且决不允许有任何失误和差错存在。默默地,他在心里为父亲祈祷平安。

进驻备勤点后,工兵团共出动兵力5000余人次,动用车辆200多台次,先后对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奥运村和媒体中心等80多个奥运场馆和涉奥目标,进行“地毯式”的全面安检。

也许数字是枯燥的,但透过这组数据就能了解他们安检的难度和强度有多么大:单在国家体育场,工兵团的官兵共检查房间1114间、座椅 9万1千余个、垃圾箱1134个、配电箱605个、空调86个、灭火器443个、消防栓474个、竖井122个、下水井82个、灯具2643个、电梯28部、推车40个、外挂钢桥12个、马道1100米、其它办公附属设施5252个,以及花盆297个、树木2100棵、绿地6000平米,整个安检面积是194000平米,用时10个半小时。

令王洪国欣慰的是,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虽说官兵们只休息了两天,但他们的每一次工作经北京市奥运指挥部验收,都是一次性合格。

8月3日,医院下达了父亲的病危通知书。王洪国和妻子商量后,决定由她和女儿赶回老家替他尽最后一份孝心。而这一天,王洪国带领200多名官兵对国家体育场等3处场馆进行安检。

“替我给父亲多上两柱香,让女儿在父亲的坟前多跪一会……”通过电话给妻子交待好事项,王洪国用力搓了搓瘦削的脸庞,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奥运开幕式那天担负值班任务的陈剑参谋依然记得,快步从走廊走回值班室的团长神情变得有些凝重,但显得很镇定。

陈剑还悄悄透露了一个小细节:作为抗震救灾先进群体的代表,北京市政府赠送了王洪国一张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能够亲临现场亲眼目睹那一盛大的历史性时刻,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但是,王洪国主动放弃了。他对记者说:“作为奥运安保部队的一名指挥员,在奥运会开幕式当天,我的位置不该在看台,而是在值班的战位。”

8月8日这天,在能够目视到“鸟巢”的备勤点,王洪国带领部队全副武装,24小时昼夜值班备勤,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然情况。

如今,精彩的2008北京奥运已成往事,但王洪国和他的部队当年在奥运幕后的默默奉献和付出,在我的采访本上依然那么清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