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预言已经一一应验,读懂《道德经》这一章就够了!

玄梦君将给大家每日一章老子的智慧语录。

老子的预言已经一一应验,读懂《道德经》这一章就够了!

老子在两千年前就开章明义的在德篇的第一章述说了人性是如何一步一步堕落的。反观现在我们这个社会,由于信仰的缺失,现在人们的道德素质的确值得我们警示,举个小小的例子。笔者听到周围朋友这样说:现在刚工作的年轻人,动不动就给同事、上司脸色看,自己能力不行,连两句稍微重一点的话都听不下去。觉得混得不舒服了就拍拍屁股走人,招呼都不打一声,没有一点责任感。也许这只是个别现象,但是也算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吧。我们看看老子先生他是如何预言的。

第一章 论德

  • 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翻译:上德是在道“零”的状态而去用那个德“一”,还没有从道“零”分散为五个子系统“木(仁德)、火(礼德)、土(信德)、金(义德)、水(智德)”,居一未散,所以有德;下德状态的德“一”已经分化成了五种能量,完整性已经丧失了,为了防止德行的继续丢失,所以要修德而不说自己有德。

老子的预言已经一一应验,读懂《道德经》这一章就够了!

点评:真正有德之人是具备仁义礼智信五种德行,没有缺失的。所以想要成为圣人先要问一问自己,这五个方面都做好了吗?真正的有德之人,不必说自己有德。稍微欠缺一点的人,知道自己德行不够,所以也不会自夸。仁义礼智信拿其中任何一条来自居都不是一个圣人的行为。

老子的预言已经一一应验,读懂《道德经》这一章就够了!

  • 原文: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

翻译:上仁是一种自然的爱,是一种天性的流露;上义是出生以后在这个世界感知学习到的东西,需要我们自己去遵守这个规律。上礼也同样是从社会中学到的知识,但是如果没有仁、义、信德培扶那么这一点礼德也会被消磨殆尽,在这之前只能振臂高呼提醒大家保护自己的德行,即使这样也是没有什么办法防止他继续堕落的。

老子的预言已经一一应验,读懂《道德经》这一章就够了!

点评:不伤害其他生命其实是一种天性,大家都有仁爱之心,所以小时候所有人都淳朴善良。到了后来,我们明白了如何与他人相处,为什么要懂礼貌,什么时候应该怎么样做等等。但是一旦这个人变得冷酷无情的时候,就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了,因为他已经不懂得珍惜生命了,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一旦到了这种地步就会迅速堕落,最终毁掉了自己的生命。

老子的预言已经一一应验,读懂《道德经》这一章就够了!

  • 原文: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翻译:人们在丧失了道德的能量以后,一定会依着失德、失仁、失义、失礼的状态等级向下滑坡。伴随着守信的缺失,仁、义、礼、智这四种德行也就濒临崩塌,出现种种乱象,随后就是愚昧混乱的时代了。

老子的预言已经一一应验,读懂《道德经》这一章就够了!

点评:这种规律适用于任何时期,试想一个人连起码的信仰都没有,那么他岂不是就可以为所欲为了?首先要树立起基本的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好,儒释道三家的价值观也罢。然后才可以说什么是不能做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提倡做的。总之就是,因为相信生命,所以热爱生活。

老子的预言已经一一应验,读懂《道德经》这一章就够了!

  • 原文: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

翻译:所以有志向想成为有道之人的,需要首先建立扎实的信念、信仰,遵从道德的教化,毫不动摇。只有舍弃愚昧的思想,分析自己五种德行是否有缺失, 才能有可能成为一位有德行的人。

点评:原本以为老师教我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只是书本上的教条,到了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些都是满满的财富。我们一旦成人了,就需要对自己负责,如果我们没有这些基础的信仰来约束我们,就容易在人生的道路上面翻车。只有稳稳把握好道德的这幅方向盘,才可以让我们在今后的道路中走得稳,到达彼岸。

注:由于摘取的是原本道德经——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版本,因此版本为德篇在前,所以又称《德道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