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牀不離七、棺不離八」,到底有什麼講究?

從古至今,中國人講究吉利,都喜歡把一些美好的願望寄託在一些器物之上,而且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語言更是源遠流長,人們用諧音代替了這種意願!比如一些地方人們結婚的時候要在床上撒上紅棗、花生、桂圓、蓮子,象徵著人們對新人美好的祝福“早生貴子”。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到底有什麼講究?

過去結婚的時候一些家庭買不起傢俱,就只能請人來製作傢俱,木匠在那時候可是一個非常火的職業。在木匠這個行業中也遵循著一些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在打床的時候尾數要留“七”,製作棺材的時候尺寸都是“八尺”,製作桌子的時候邊長尾數要有“九”。

第一“床不離七”,七和妻諧音,床上離不開妻子,象徵夫妻婚後生活和和美美、白頭到老。木匠打床的時候一般都會在尺寸和結構上留七,比如床板由七塊小的木板做成、床的寬度二尺七等。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到底有什麼講究?

第二“棺不離八”,八和發諧音,棺和官諧音,寄託了人們希望祖先保佑自己升官發財的美好願望。中國人對於祖先都有一種崇敬,認為祖先能夠保佑自己家族興旺發達,所以在喪事禮節上都尤為重視,任何一個細節都很嚴謹。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到底有什麼講究?

第三“桌不離九”,九和酒發諧音,桌上離不開酒證明這家人賓客很多,預示著家族興旺。每當去到親戚朋友家的時候,親戚朋友都會拿出美酒來進行招待,桌的尺寸上留“九”,寄託了主人家希望自家“賓客滿門”的期盼。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到底有什麼講究?

這些有趣的民俗語言寄託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希望,也是中華民族底層人民智慧的體現。有些可能帶有封建迷信的色彩,希望大家可以辯證的對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