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经典史话(89):何瑭除恶

焦作经典史话(89):何瑭除恶

何瑭除恶

编者按:吾儿强胜我,要钱做什么?吾儿不胜我,要钱做什么?这是明朝怀川名士何瑭生前常说的两句口头禅。何瑭临终,曾给子孙留下遗言,让把其生前口头禅刻在墓碑上,以供后世子孙铭记,至今墓碑尚存。何瑭生于明朝成化十年,即公元1474年,字粹夫,号柏斋,祖籍武陟县人,7岁移居河内,即今天沁阳市。弘治年间喜中进士,先后任翰林院编修、大明府开州知州、东昌府同知、太常寺正卿、南京户部尚书等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扬善惩恶,深受百姓爱戴,留下许多史话传奇。

在荷塘一生众多史话传奇中,其中“何瑭除恶”一说流传最广。

说是明正德十年(1515),何瑭因政绩突出,由大明府开州知州(今河北省大名县一带),升迁东昌府(今山东省聊城)同知(知府副职)。走马上任之日,车马尚未进入东昌府官衙,被一位老妇人拦住了去路。老妇人破衣烂衫,口口声声,状告一位叫汤兴的花花公子。何瑭连忙走下官车,将老妇人领进府衙,细细听了案情。采取调取案卷,明察暗访等手段,很快查明汤兴仰仗父亲身为定州(今河北定州市)知州权势,在当地强抢民女,滥杀无辜的来龙去脉。

汤兴见势不妙,连夜骑马赶往定州,向父亲汤元中做了禀报。

汤元中经过一番思考,对汤兴说:儿子啊,此案若以强抢民女、滥杀无辜论处,你罪当砍头。若以儿女私情、失手打死了人来论,其罪可大可小。到时追加一些赔偿银两,民不告官不究,依然可以一了百了。俗话“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和穿”。依爹来看,你立马带上一些银两,尽快赶回东昌城,趁着夜色将银两送往何瑭官宅,言明我意,请求何大人从轻处罚。依本官之见,我与何大人虽然没有直接共过事,但他会考虑同朝为官的面子,手下留些私情。再说,像此类可宽可严的案子,又有几个官员不喜欢银子的。

汤兴自是高兴,临行希望父亲能给何瑭写封书信,以求方便通融。

汤元中说:真是傻种一个,这类违法犯罪之事,岂能随意写信!到时候,何瑭真要论起真了,爹也得跟着你倒霉。如此一来,谁来救你!

一天上午,何瑭早早吃了饭,正在召集衙役商议抓捕汤兴事宜,哪知汤兴带着银两,大摇大摆走进了府衙,声称尊奉开州知州父亲之命,前来祝福恭贺。同时献上银两,说明来意,希望同知大人多多关照此案。

何瑭见对方自投罗网,依然不动声色道:汤兴啊,对你代表知州大人前来恭贺,本官深表谢意。只是人命关天大案,法不容情啊,看来要委屈一下公子了。待本官审明案件真相,再做定夺吧。何瑭话落,向衙役示意将其拿下。

汤兴原想官员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夜间送银两通融与白天没有什么两样,岂知何瑭是个刚正不阿的家伙,见势不妙,拔腿想跑。

衙役们眼疾手快,纷纷冲上前去,三下两下将汤兴拿下投进了大牢。

何瑭经过一番审讯,发现汤兴强抢民女、滥杀无辜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快刀斩乱麻,依法将汤兴处以斩刑,没收了汤兴贿银。东昌百姓拍手称快。

此事过后,汤元中怀恨在心,利用朝廷各种关系,四处散布谣言,无辜中伤何瑭。

何瑭见正德皇帝整天迷于酒色,朝廷鱼目混杂,官场腐败,干脆以身体患病为由,二次恳请辞职回了怀川。

正德十六年(1521),武宗驾崩,世宗嘉靖称帝。嘉靖登基伊始,为一展抱负,下诏将武宗一朝贬职或请辞回乡官员,只要有作为的,复又召回朝廷,继续委以重任。

何瑭应诏,先后做了山西提学副使、南京户部尚书等职。何瑭死后,皇帝追封礼部尚书,谥文定。

何塘一生留有许多史话传奇,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不再一一细说。

焦作经典史话(89):何瑭除恶

图片:何氏宗亲会所制牌匾(来自网上)

焦作经典史话(89):何瑭除恶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焦作——城市文化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