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国际——披着国家队的外皮,做着勒索的生意

大公国际——披着国家队的外皮,做着勒索的生意

8月2日,大公在面临监管部门的调查时,闹出了一出“我要见首长”的闹剧,然而大公的努力并没有什么卵用——8月17日傍晚,大公国际接连受到了交易商协会、证监会两张罚单,给予严重警告处分,责令限期整改,并暂停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证券评级业务一年

大公国际——披着国家队的外皮,做着勒索的生意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介绍,北京证监局联合中国证券业协会对大公国际开展了专项现场检查,发现四大问题

一是大公国际与关联公司公章混用,内部控制机制运行不良,内部管理混乱;

二是在为多家发行人开展评级服务的同时为发行人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有违独立原则;

三是部分高管人员及评审委员会委员资质不符合要求;

四是个别评级项目底稿资料缺失,模型计算存在数据遗漏等。

评级机构是债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对债券发行人的偿债能力和意愿出具报告,某种程度上决定发行价格。停业一年,对于失去公信力的信用评级机构而言,基本上意味着“凉凉”了。

大公国际——披着国家队的外皮,做着勒索的生意

披着“国营”外衣的大公

大公国际——披着国家队的外皮,做着勒索的生意

作为一个正儿八经的私营企业,大公国际在成立之初就为自己戴足了光环:

它由中国金融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协会、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金融学院等8家社团单位共同发起。

然而一个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复成立,人民日报发布开业通稿,甚至成立仪式还上了《新闻联播》的企业,大公国际很容易让人误解其带有国营的成分。

成立之后,大公国际一直把自己树立成一个民族品牌,它提高知名度的方法也简单粗暴——怼美国。2010年,大公国际发布报告,将美国的信用评级下调至“AA+”,排在了中国地方政府的“青岛城投”之后,一炮成名。

虽然并没有掀起什么大风浪,但好歹名声打了出去,而今年1月,大公国际再次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评级展望为负面,从A-降到BBB+,接近垃圾债评级水平

理由是:美国政治体制缺陷形成的政治生态使政府难以有效执政,国民经济发展因此偏离正确轨道。

其罔顾事实随意下调评级的行为,也侧面验证了大公国际债券评级的混乱程度。

大公国际——披着国家队的外皮,做着勒索的生意

混乱的债券评级

大公国际——披着国家队的外皮,做着勒索的生意

大公国际董事长关建中

大公国际创造的另一项奇观是——高评级违约事件频出,低评级却无违约事件

比如,评级为AA的债券凯迪生态于2018年5月7日发生实质性违约;由于主体流动性问题被投资者质疑的“新光债”,在债券收益率奇高的背景下,2018年3月,大公国际却上调新光的主体评级至AA+。

根据媒体统计,大公国际评级从AA档到A档债券的违约率分别为1.14%、1.22%、0.65%及2.08%;而A档以下,除了BB档违约率为25%以外,其余9档债券违约率全部为0。大家纷纷调侃,大公的评级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反向指标。

而其AAA评级的方法论混乱到什么程度呢?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11年著名的“723动车事故”,那时铁道部发言人留下了“反正我是信了”的经典名言。

大公国际——披着国家队的外皮,做着勒索的生意

在铁道部面临信任危机后仅仅一个月后,铁道部宣布拟发行200亿人民币短融券。

而在此之后,大公国际宣布维持铁道部AAA评级,按大公国际评级标准,AAA级表示债务人具有非常强的还本付息能力。购买这类公司所发行的债券“几乎没有风险”。

而彼时,大公国际为中国主权信用评级评定的等级为AA+,其低于铁道部的AAA评级。出现了子公司信用评级高于母公司的奇观。

大公靠怼美国把自己武装成“国家队”,然后堂而皇之地做起了“勒索”的生意。据报道,大公挂钩评级向企业兜售一套数据管理咨询系统。这套系统费用要数百万,另外每年还要追加数十万的系统服务费。

不愿意掏钱?小心沦为下一个西王集团。

今年2月,在西王集团发行短融期间,大公将西王集团的主体评级由AA+/负面大幅下调至AA/负面,而且是在申购日结束后、缴款日开始前,公布下调评级的公告,导致西王当期短融取消发行。但8月3日,大公评级又上调了西王集团的评级至AA+,评级展望调整为稳定。

市场盛传,西王集团遭遇评级下调的原因是不愿意花近千万的评级费

直到今年7月,也许意识到了自己的名声实在有些岌岌可危,网络上还有人发帖不断为大公正名:

大公国际——披着国家队的外皮,做着勒索的生意

可能它也没想过,打脸来的这么快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