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都是合伙人,但沒有創業精神不配當合伙人

現在遍地都是合夥人,我每天要見十幾個大大小小的團隊,經常都是來一群的合夥人,一介紹就是:“這是我的合夥人。”但是有多少創始人真的懂什麼叫合夥人?

合格的職業經理人,應該具有創業態度和企業家精神

我常常要澄清一個觀點,大家經常把我們這些高管創業,喜歡把它描述成創業者和職業經理人的分水嶺,就好像昨天你是職業經理人,今天你成了創業者。

創業現在是一個時尚,出門一說我是創業者就感覺自己無上的榮光,一說我還是職業經理人就感覺垂頭喪氣。其實完全沒有必要,也是一個錯誤的認知。

確實,在EMBA、MBA的課程裡面,我們經常談到創業者的態度和企業家精神,很少有一本書專門寫到職業經理人精神,沒有這樣一本書。是不是大家把職業經理人錯誤地戴在或者冠以在普通的經理人的頭上?我認為,真正合格的職業經理人應該具有創業態度和企業家精神,這才是合格的職業經理人。

合夥人在今天,為什麼如此重要

合夥人確實不同於普通的或者我們傳統意義的職業經理人。

“職業經理人”的概念風行於大工業時代,所以,“職業經理人”是工業時代的產物。我們今天這個時代雖然在向互聯網時代轉型,但是工業時代逐漸的轉變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所以,我們大多數人,還是要做一個好的職業經理人,不要期望每一個人都做一個創業者,這不見得是一件對社會很有意義的事情。

但是一旦進入創業,在今天的移動互聯網的創業,這個時代跟傳統工業化時代和傳統行業的區別,在於傳統行業、傳統的做法靠的是經驗,但是移動互聯時代下,企業的發展是靠學習,學習速度非常快,幾乎沒有時間容你去積累經驗,你要不斷的發展和進步。

遍地都是合夥人,但沒有創業精神不配當合夥人

所以,這樣一個時代下,沒有一個人是萬能的,沒有一個人什麼都懂。正是因為尋找基因不同的合夥人,大家在一起互相成就、互相彌補,互相幫助對方成長,有這樣一群人共同幫助一個機構不斷向新平臺邁進,以及跟它的競爭對手去競爭。

正是因為移動互聯時代下的這種特性,才使得合夥人在今天變得如此的重要。

“合夥人”的概念其實是個西方概念,它在西方社會產生,最早產生於服務性的行業,包括律師、會計師、金融領域,很少看到有工業、重工業資產的行業,上來就有合夥人,那不太容易,當那些服務行業,他們需要更快的隨著社會生產的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自己的經營模式,所以合夥人變得非常的多,包括律師事務所。

遍地都是合夥人,但沒有創業精神不配當合夥人

為什麼今天在中國,合夥人變得如此重要?

是因為大量新生企業在不斷滋生,每天北京新產生的創業企業,就有五六百家之多,在這樣的狀態裡面大家不斷的迭代更新,不斷從競爭中成長起來,學習週期變得非常短,要快速的成長。

遍地都是合夥人,但沒有創業精神不配當合夥人

恰恰是應該基因不同、知識不同,經驗可能不同的一夥人,才配當合夥人,合夥人和職業經理人確實有很大不同。這是一群互相彌補、互相補充,成為一個核心團伙才能帶領這個團隊往前走很重要的一個領導群體,這跟原來的董事長帶領一群職業經理人往前走,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合夥人:背靠背的信任

在一個企業裡面,有不同層面的合夥人,也有不同階段下的企業合夥人,對於初創企業,以及像京東這樣規模的企業,對於發現合夥人和高潛力人才的定義是不同的。

雷軍經常講:他創業之初70%的時間都在找人,他找的是他那個層面的合夥人。合夥人要互補,要不一樣,甚至要成為自己的鏡子,甚至能跟你自己最熟悉的東西互相挑戰。

遍地都是合夥人,但沒有創業精神不配當合夥人

我們找合夥人最怕的是,我們找我們最熟悉的那些人,跟我們觀點最一致的人,最後找的是同質化的人,這個不是合夥人最需要的,也違背合夥人的最根本的原則,我們要找不同的人,基因不一樣的人,但是為了同一個理念,同一個遠大理想,同一個願景去奮鬥,這是合夥人最根本而且是背靠背的信任。這是很重要的。

找這樣的合夥人,做起來很難,比在九萬個員工裡面發現高潛力人才更難,怎麼激勵他們?給他們機會?給他們平臺?這是技術性的工作。而尋找到創始企業合夥人,那個是緣分性的工作,甚至不是靠努力可以得到的。

創始人的圈子非常重要,決定了他能否找到合適的合夥人

對創業企業來說,怎麼找到合適的合夥人?現在創始人交往的圈子非常重要,這個社會是一個交圈文化的時代。所以這個創始人社交層面交往的人,眼界夠不夠寬?他看人的視角夠不夠寬?有沒有接觸到足夠寬的人群?這個非常重要,決定了這家企業能不能找到豐富多彩的合夥人。

我看了很多創業企業,有的非常成功,有的就非常侷限,我也問他們,你們是怎麼找的這些人?他們有的是同學、親戚、老鄉。有的根本就不認識,但是他們很快地聚集在一起,我想這就是能力和緣分,不是努力可以得到的。

創業的眼睛裡,放著金光者

合夥人,之所以叫合夥,不是誰僱傭誰,特點就是大家合在一起入夥。既然合了夥就是要共創、共享、共擔,這個非常重要。尤其在創業層面,創業是馬拉松,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堅持到最後,這一夥人也會有人掉隊,也有人半路就走了,這個非常正常。

遍地都是合夥人,但沒有創業精神不配當合夥人

怎麼面對高管離職,怎麼換高管?

這就好比革命者拋頭顱撒熱血,看不到明天就可以成功,但是他相信未來。

所以遠大的理想和夢想,確實是團結合夥人非常重要的東西,這真不是虛的東西,是很實在的東西。

我經常到3W咖啡館,你確實可以看到創業者的態度和創業者眼睛裡的光芒,和大企業的職業經理人真的不一樣。他眼睛裡是有金光的。

這種金光是什麼東西?

無論中國還是國外,我看到那麼多的創業者,他們都有共同的特徵:有夢想,為夢想而創造的那種熱情,這是創業者必須有的特質。

遍地都是合夥人,但沒有創業精神不配當合夥人

為創業而創業,才是真正的創業

所以,我經常說,創業到底是什麼目的很重要,創業到底是為了引資?為了上市?為了發財?為了財務自由?為了好玩?為了出名?為了熱鬧?為了趕時髦?其實都不對。

創業就是為了創業,為創業而創業的創業,才是真正的創業。創業這個事兒我就喜歡,創業失敗了我還要創業,你問你的合夥人,他是不是這樣想?讓他們捫心自問。如果不是這樣,他就不是一個合夥人。

今天談合夥人的一個背景,是在談在創業時代下的合夥人,但是,為什麼成熟的美國社會,今天也在走合夥人制呢?就是因為這種制度,能夠讓基業長青,可以讓企業走的更遠。

現在是不是有必要培養一個基業常青的企業?這個值得探討,但是有必要培養一家保鮮的企業,這非常重要。保鮮靠什麼?靠的就是創業的態度和激情。

合夥人對職位沒興趣

下一個層面就是激勵高潛力人才,如果沒有上面一層,談不到下面一層。上面沒有創業的熱情,你怎麼激勵下面的?激勵下面的人,把他真的變成合夥人,事業合夥人,包括期權?這個都是手段的問題,給他打造平臺,讓他有發展的空間和上升渠道。

這個渠道不是上升到時候什麼職位,合夥人制度最有意思的就是你對職位沒興趣,你如果對職位有興趣,這個公司就不是合夥人的公司,明天我當個副總裁,高級副總裁,執行副總裁,等等,這些在合夥人公司裡,提都不提。

遍地都是合夥人,但沒有創業精神不配當合夥人

合夥人是這麼認為的,在上面這一層合夥人搭建的平臺上,給我一個平臺。所以,好的創業企業,有本事的,就是把蛋糕做大,不是讓大家分蛋糕。

你要把蛋糕做的越來越大,讓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蛋糕,成立一個越來越大的蛋糕。

不是這個蛋糕怎麼分配,明天你上來擠我一下,我上來擠你一下,這就是傳統企業的問題。

我們現在也在搭建一個眾創空間,以及一個聯合辦公的平臺,實質上是鼓勵我們高潛力的中層管理者,給每個中層管理人員製造很多發展機會,把蛋糕做大了,最後自己平臺就大了,這就是第一層、第二層合夥人,以及下面的年輕人怎麼變成合夥人?我覺得這就是企業的活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