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简介

遂溪县,广东省湛江市辖县,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岛上,西临北部湾,东临湛江港湾。这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中国醒狮之乡”、”中国第一甜县”及粤西“红色革命老区”所在地。

遂溪县鲤鱼墩贝丘遗址是距今7000—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居住遗址,是雷州半岛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方,称为“雷州半岛第一村”。遂溪县历来都是雷州半岛北部经济贸易的繁华集市,是中国南大门的主要商埠之一,是雷州半岛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通的重要中心,素有“湛江市区后花园”之称。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简介

  • 中文名称

  • 遂溪县

  • 外文名称

  • Suixi county

  • 行政区类别

  • 所属地区

  • 广东省湛江市

  • 下辖地区

  • 15个镇

  • 政府驻地

  • 遂城镇

  • 电话区号

  • 0759

  • 邮政区码

  • 524300

  • 地理位置

  • 广东省雷州半岛北部

  • 面 积

  • 2023平方公里

  • 人 口

  • 90.77万人

  • 方 言

  • 粤语、雷州话

  • 气候条件

  • 热带季风气候

  • 著名景点

  • 鲤鱼墩贝丘遗址、遂溪烈士公园、遂溪文化广场、遂溪醒狮广场等

  • 机 场

  • 遂溪机场

  • 火车站

  • 遂溪火车站

  • 车牌代码

  • 粤G

  • 区码代码

  • 440823

  • 荣 誉

  • 中国第一甜县、中国醒狮之乡等

建置沿革

设治前

遂溪县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期。

公元前355年,隶属楚国,后为百越边境。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归属象郡。秦末汉初,遂溪以至雷州半岛为南越之地。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伏波将军路博德领兵平南越,置合浦郡徐闻县,遂溪属徐闻县。

三国时遂溪初属蜀,蜀失荆州后归属吴国珠官郡(后为珠崖郡)。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称合州。开皇十年设置铁杷县。开皇十八年改椹县为椹川县。大业初改合州为合浦郡,椹川县并入扇沙县。

唐武德初又再设椹川县,改合浦郡为南合州。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更名为东合州,将椹川、扇沙并入铁杷县,归属东合州。贞观八年(634年),雷州刺史陈文玉奏请朝廷批准,把东合州更名为雷州,雷州同此而得名。天宝元年(742年)改雷州为海康郡。

设治后

唐天宝二年(743年)改铁杷县为遂溪县,意取“溪水合流,民利遂之”。遂溪县属海康郡,县治设今湛江市郊旧县村,此为遂溪得名之始。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恢复海康郡为雷州。

北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改雷州为雷州军,将遂溪并入海康县。五年,又恢复雷州。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又再设置遂溪县,县治设在现今遂城。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为雷州路。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更名为雷州府。

清承袭明代的体制,仍为雷州府,辖遂溪等县。

民国二年(1913年),遂溪属高雷道,十五年属南路行政委员会,二十一年属南区绥靖公署,二十五年属第八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三十八年属第十四区公署。

1949年11月遂溪县解放。1957年11月遂溪与廉江、海康南渡河北合称雷北县,麻章划归湛江市管辖。1960年改为雷州县。1961年分县,恢复遂溪县建制。属湛江专区(后改湛江地区)管辖。1983年9月属湛江市管辖。

1996年,遂溪县面积2005平方千米,人口82.4万人。辖18个镇:遂城镇、黄略镇、洋青镇、沙古镇、界炮镇、北潭镇、杨柑镇、下六镇、港门镇、岭北镇、乌塘镇、河头镇、草潭镇、乐民镇、建新镇、北坡镇、江洪镇、城月镇。县政府驻遂城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遂溪县总人口807015人,其中: 遂城镇72996人,黄略镇82572人,洋青镇36963人,沙古镇24357人,界炮镇49670人,北潭镇14889人,杨柑镇72505人,城月镇79843人,乌塘镇14485人,建新镇17917人,岭北镇21355人,北坡镇41484人,港门镇29796人,草潭镇28594人,下六镇26778人,河头镇28950人,乐民镇30641人,江洪镇25061人,附城(虚拟镇)53794人,城西(虚拟镇)30956人,雷州林业局5767人,广前糖业发展有限公司17642人。

2002年,遂溪县辖遂城、黄略、建新、岭北、城月、河头、江洪、乐民、乌塘、北坡、港门、草潭、洋青、杨柑、下六、北潭、界炮、沙古18个镇,228个村委会、18个居委会。

2003年10月,撤销北潭镇、下六镇、沙古镇,分别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界炮镇、草潭镇、洋青镇。调整后,遂溪县辖遂城、黄略、建新、岭北、城月、河头、江洪、乐民、乌塘、北坡、港门、草潭、洋青、杨柑、界炮15个镇。

2009年末,遂溪县面积2023.36平方千米,辖15个镇,25个居委会、229个行政村。县政府驻遂城镇。

历史事件

宋代名人贤士在遂溪

宋代的寇准、苏轼、秦观、李纲、赵鼎、胡铨等名人贤士,曾先后蒙冤被贬雷州或琼州(海南岛),路过遂溪。他们的雄才大略和高风亮节,为遂溪人民所敬仰。其中寇准、李纲、苏轼等在途经遂溪时曾留下墨迹。

李纲(1083-1140) 字伯纪,号梁居士,福建邵武人,徽宗时进士,建炎元年任宰相。1133年李纲被贬逐海南。是年秋,路经遂溪县境留宿城月,与湖光岩和尚琮师厚交。后遇赦北归,仍至城月,赠书别琮师。诗云:"衲子来参去不辞,更劳飞锡远追随。赠师银布劳收取,便是金裥嘱别时。好住湖光摄此心,有缘终会有知音。梁溪老去孤峰顶,月白风清难更寻。"

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邗(今陕西渭县)人,北宋政治家,官至丞相。1020年受奸臣丁渭的排挤,被贬雷州,路经遂溪,宿于城月,曾作《闻杜宇》、《偶事》等诗。第二年在雷州病逝。寇准在雷州期间,设立教馆,介导办学,带来中原文化,引导百姓破除迷信,建设真武馆,为发展雷州半岛的文化作出了贡献。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杰出文学家和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历任翰林学士兼侍读、兵部尚书兼侍读和端明殿翰林侍读等职。宋元符三年,他被贬琼州,宋徽宗即位后遇赦北归,途经遂溪兴廉村(今乐民城),宿于佛舍净行院内。该村私塾教师陈梦英相见恨晚,极力挽留,苏东坡盛情难却,一住40天,留赋词两首记述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