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5秒廣告!缺錢以及屢屢傳聞被收購的ofo,想出了這麼一個……昏招?

先看5秒广告!缺钱以及屡屡传闻被收购的ofo,想出了这么一个……昏招?

一段廣告之後正片內容才正式開始,這種現象似乎常見於優酷、騰訊等視頻播放平臺。

讓人意料不到的是,共享單車ofo也開啟了這種商業模式的探索。而不同之處是,ofo是邊放廣告,變給你解鎖碼。

先看5秒广告!缺钱以及屡屡传闻被收购的ofo,想出了这么一个……昏招?

今天,ofo正式宣佈推出短視頻廣告業務。此次ofo新推出的短視頻廣告業務命名為“視聽風暴”,ofo的商業合作伙伴可以通過在ofo平臺上投放定製化的有聲短視頻,獲得曝光。這些投放短視頻廣告的企業包括可口可樂和趣多多等企業。

為何ofo這麼拼命的尋找盈利方式,之前不還說要被滴滴收購了嗎?

01

誰願意看5秒廣告

掃碼開鎖不能直接騎車,還得看5秒廣告,ofo推出這種短視頻服務真的挺怪。

先看5秒广告!缺钱以及屡屡传闻被收购的ofo,想出了这么一个……昏招?

對此,有網友表示不滿。也有網友對此沒什麼感覺。

因為ofo使用場景大部分是在戶外,而用戶需要使用數據流量來解鎖單車。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加入短視頻,要麼解鎖之後的廣告需要在WiFi環境下提前加載完成,要麼就需要使用數據流量來加載。

這種情況對於很多用戶其實是無法接受。因此,如果ofo可以憑藉這項業務與通信運營商進行合作,就可以解決前面提到的問題。

對於ofo來說,解決資金問題是他們當前任務的重中之重,短視頻廣告顯然可以給他們帶來廣告費用。

然而,這並非是ofo第一次嘗試推動商業化來獲得更多的利潤。無論是邀請明星來錄製解鎖聲音,還是與一些廠商推出訂製款車型,都是ofo在商業化上的嘗試。

但是,儘管進行了如此多的嘗試,ofo的商業盈利依舊是一個巨大問題。

目前,ofo的下一輪融資還沒有到來,此時進行多種盈利嘗試是非常有必要的。有知情人士透露,ofo每個月用於運維的支出需要2.5億元。

如果能夠通過商業化獲得更多的資金,並輔以新一輪的融資,那麼將可以有效的解決資金鍊斷裂的問題。

02

搜索更多盈利模式

先看5秒广告!缺钱以及屡屡传闻被收购的ofo,想出了这么一个……昏招?

進入2018年以來,由於遲遲未能獲得新一輪融資,ofo在商業化變現方面加快腳步。

今年5月,ofo CEO戴威在內部會議上表示,公司將全面啟動victory的行動,目標是全面實行盈利。ofo也一直在推進其盈利計劃。在今年6月,ofo宣佈,包含車身廣告、App端內廣告、企業綠卡的B2B各項業務的總營收已超過1億元,同時ofo在國內100餘座城市也已實現盈利。同時,ofo還表示,已先後上線了看看新聞信息流、小遊戲等有商業化潛力的功能。

此前,有多家媒體報道稱滴滴正在與ofo進行談判,意欲以14億美元收購ofo,且談判已接近尾聲。ofo隨後對此表示否認。

然而,日前有消息稱,ofo正在著手關停澳大利亞和美國、德國部分城市的業務,當地的車輛正在以3美元一輛的低價被回收。

在越來越多共享單車已經免押金的驅使下,ofo還在採取措施收取更多押金。

據悉,7月23日0:00起至7月30日24:00期間,ofo小黃車原價199元的年卡,限時99元讓利新老用戶。全國用戶通過ofo小黃車官方進入活動頁面,即可搶購到1張99元紅包年卡,購買紅包年卡成功後立即生效;紅包年卡生效後365天內用戶可以免費騎行ofo小黃車,每日限20次,每次騎行前兩小時內免費,超過部分正常計費。

活動期間,ofo小黃車還推出了邀請好友返現活動,即購買99元紅包年卡的用戶,分享鏈接邀請其他ofo單車用戶參與活動,成功邀請1位好友,可獲得50元現金獎勵,成功邀請2位好友,可獲得100元現金獎勵……以此類推,對於一些社交達人來講,獲得10萬獎勵並非難事。

據ofo小黃車相關負責人介紹,返現獎勵只要滿10元即可提現,活動返現總額無上限將惠及千萬用戶。預計ofo今年還會探索更多盈利模式以給用戶更多便捷的服務。

可是,這種便捷的服務對ofo來說有什麼好處嗎?

03

何時才能塵埃落定

先看5秒广告!缺钱以及屡屡传闻被收购的ofo,想出了这么一个……昏招?

昨天,極客公園報道稱滴滴收購ofo的協議已經達成,作價20億美元左右,ofo的眾多小股東正在陸續收到需要確認簽字的文件。戴威暫時保留董事局職位,ofo的其他幾位聯合創始人出局。

當日晚間,經緯中國合夥人肖敏獨家回應《中國企業家》,稱ofo以20億美元被滴滴收購是“假消息”

先看5秒广告!缺钱以及屡屡传闻被收购的ofo,想出了这么一个……昏招?

經緯中國是ofo的B輪投資方,並在ofo之後的幾輪融資中持續跟進。據公開資料,肖敏是ofo的董事會成員之一。同時,經緯中國也是滴滴出行的投資方之一。

ofo聯合創始人於信也在朋友圈轉發該消息並回應:“週一就提前闢謠了,週三還要再來一遍。假的。結局?還早。”

先看5秒广告!缺钱以及屡屡传闻被收购的ofo,想出了这么一个……昏招?

近幾個月,關於ofo的賣身傳聞已出現數次,每次ofo都會闢謠。

今年4月,虎嗅報道稱滴滴高層已經在推進收購ofo的談判,如果一切如滴滴所願,收購消息將在6月前後官宣。當時於信發朋友圈表示,作為董事會成員,並沒有聽說這個事情。

5月,南華早報的消息稱,戴威拒絕了滴滴方面的潛在收購要約,並稱ofo在未來要繼續保持獨立發展,號召公司員工“戰鬥到底”。

從7月底開始,傳聞變得密集起來。7月30日,36氪報道稱ofo和滴滴的談判已經接近尾聲,滴滴在不斷降價,每談一次價格就折損一次,滴滴創始人程維的預期收購價格只有15億美金。文章中也指出,對此於信回覆稱這是“不存在的事”。

8月3日,鳳凰科技報道稱,ofo涉及的收購談判已經接近尾聲,滴滴與螞蟻金服將聯合出資收購,作價14億美元,同時還將另外承擔ofo 2億美元的債務。界面新聞則報道稱,ofo賣身為真,但買手名單中並沒有螞蟻金服。對此於信在朋友圈表示:“總想搞大新聞,可惜是假新聞。官方聲明我都不想發,太假了,稍微動動腦子。”

8月22日已經是ofo方面一個月內的第三次闢謠。除了一些收購傳聞,還有ofo裁員的傳聞

6月虎嗅報道稱,ofo整體裁員比例達到50%,對這一說法ofo很快進行了否認。關於裁員,今年以來詳細的官方說法只有於信在6月接受《財新》採訪中提到的“ofo運維人員從12000人縮減至9000人”。於信此描述為是“重新梳理團隊”,而不是“裁員”。

據《中國企業家》瞭解,ofo人員流失是事實,近一個月以來也在不斷裁員,其中供應鏈團隊是裁員“重災區”。一名年中離開ofo的員工表示,本週(即8月20日開始的這周)在職員工們收到的消息是“質量團隊留5個人,鎖採購留3個人,車採購留1個人,海外供應鏈團隊解散,物聯網團隊留4、5個人”。

種種傳聞背後,依舊是ofo資金承壓的現實。

公開資料顯示:

2018年2月,ofo兩次通過動產抵押換取阿里巴巴17.7億元借款。

3月,ofo宣佈完成E2-1輪融資8.66億美元,阿里巴巴領投。

6月7日,來自阿里的4.5億元借款已到還款期。來自36氪的消息稱,償還這筆貸款後,ofo又在嘗試通過抵押動產的方式獲得資金。

在外界看來,ofo苦撐多日,被滴滴收購或許是最好的出路,滴滴對ofo也有強烈的收購訴求。

滴滴最早在2016年9月參與了ofo的B+輪融資,此後還參與了ofoC、D、E輪融資。出行是滴滴主營業務的延伸,共享單車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僅依靠收購小藍單車與推出自營品牌青桔單車,只能在三四線城市拓展。

ofo在一二線城市的投放量,是滴滴最為看重的資源。收購ofo之後,滴滴也能與將摩拜收入囊中的美團相抗衡。

被美團收購後,摩拜實行了全國免押政策;在阿里的支持下,哈羅單車繼續和芝麻信用合作推行免押。在這種形勢下,ofo的是否能堅持繼續走著獨立之路呢?

先看5秒广告!缺钱以及屡屡传闻被收购的ofo,想出了这么一个……昏招?

精彩回顧

先看5秒广告!缺钱以及屡屡传闻被收购的ofo,想出了这么一个……昏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