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新政後,多晶如何持續保持競爭力?

531新政後,多晶如何持續保持競爭力?

531光伏新政後,國內下半年需求驟減,光伏產業鏈整體價格大幅下跌,單、多晶硅片價格一路拉鋸,單多晶產品的市場熱度也是幾番交替。從單多晶的歷史市佔比看,雖近年來單晶市場份額在穩步提升,但多晶始終佔據著更高的市場份額,2017年多晶產品仍佔比60%以上。ITRPV2018預測,2018年單晶市場份額將持續提升,有望與多晶平分秋色。

在此背景下,多晶如何持續保持競爭力將至關重要。事實上,多晶產業鏈從鑄錠到切片、再到電池與組件,一直致力於提升產品的性價比,並且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531新政後,多晶如何持續保持競爭力?

全球單晶與多晶市場份額預測

金剛線切多晶硅片技術及發展方向

在硅片端,使用金剛線切片可謂是降本的重要利器,具備硅耗少、損傷少、出片多、省輔料、低能耗等多重優勢。單晶在業內率先推廣和應用金剛線切割,並在2016年實現金剛線切割單晶硅片的普及,使得單多晶成本差迅速縮減,進而推動了單晶硅片的市佔率的攀升。

由於金剛線切割多晶硅片會面臨制絨困難的問題,故多晶切片在2016年之前仍以砂漿切割為主。隨著近年來金剛線切多晶絨面解決方案的成熟,金剛線切多晶硅片技術在2017年得到大力推廣,並有望在2018年基本完成金剛線技術對砂漿切割的替換。

531新政後,多晶如何持續保持競爭力?

金剛線切割硅片發展現狀

來源:《2018中國金剛線切片與黑硅技術年度報告》

金剛線切多晶的大幅推廣,使得金剛線的市場需求在2017年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呈現出“一線難求”的態勢;同時也引發了各金剛線企業的競相擴產,以及更多的市場參與者進入金剛線製造行業。據統計,“531新政”前硅片市場對金剛線總體需求350萬千米/月,金剛線產能保守估計在800萬千米/月以上;目前,需求已降至150萬千米/月以內,金剛線產能出現嚴重過剩。成本高、質量差的金剛線企業將面臨淘汰,金剛線行業從“一線難求”轉為“降價提質”。

因此,金剛線切硅片的薄片化和細線化已勢在必行。通過薄片化和細線化可以降低硅片硅耗,提高硅片產量,進而降低硅片切割的硅成本。目前市場主流的硅片厚度是180μm,領先的硅片製造商已具備量產150μm的技術能力,預計將來有望降至140到100μm。目前使用的主流的切割單晶和多晶的電鍍金剛線線徑是60μm和65μm,預計後期切割多晶和單晶的母線線徑可分別降至50μm和40μm。可見,金剛線切片仍具備較大的降本潛力。

黑硅技術現狀及發展方向

在硅片端,革命性的金剛線切多晶硅片技術展現出了巨大的成本優勢和潛力。針對金剛線切多晶制絨難的問題,業內推出了多套成熟的可量產解決方案,包括添加劑直接制絨技術、表面預處理技術和黑硅技術等。

添加劑直接制絨技術和表面預處理技術最大的優點是幾乎無需增加成本,易於實現大規模量產,因此在金剛線切多晶推廣的初期得到一定規模的應用,但是該類方法並不能提升電池的轉換效率,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黑硅技術分為幹法和溼法黑硅技術,兩者均可完美解決金剛線多晶絨面難題,並具備較高的效率增益,但幹法黑硅設備投資相對較高,溼法黑硅技術用相對較低的投入成本,即可有效提升電池效率及組件輸出功率,具備更高的性價比。

據亞化諮詢統計,目前溼法黑硅主要生產商包括協鑫、阿特斯、展宇、比亞迪、尚德、東方日升等,截至2018年上半年,國內溼法黑硅產能已達25GW。主流溼法黑硅工藝為含Ag添加劑,Cu/Ag及無金屬添加劑工藝有少量應用;黑硅量產機臺仍以槽式機為主,有少量鏈式機臺在評估。

在此基礎上,溼法黑硅工藝又迎來了一個重要的降本方向——單面黑硅。單面黑硅是將生產工藝中的單片上料和雙面制絨改造為雙片上料和單面制絨。該工藝易於升級,設備產能增加接近100%,加工成本降低40%以上,相同產量條件下,排廢量降低接近50%。據悉,單面黑硅的生產成本可降至0.02-0.05/片,成本直逼傳統制絨工藝,而效率增益可達0.3%-0.5%。

單面黑硅制絨工藝

在推出第一代“TS”雙面黑硅產品後,保利協鑫在2017年11月繼而推出了“TS+”系列單面黑硅片。該產品開創性地採用了“正面制絨”+“背面拋光”的獨特工藝,同時具備優良的表面陷光性能和更優的背面鈍化效果,效率更高而成本更低,性價比顯著提升。“TS+”背面採用拋光技術,使得硅片制絨加工成本降低40%以上,並更適用於PERC技術。通過一系列工藝技術優化,“TS+”第二代黑硅片的電池效率增益將提升至0.5%,而組件功率增益也將提升至5W(60片)。2018年,保利協鑫揚州基地實施了5GW單面黑硅大技改,“TS+”第二代黑硅片還榮獲了2018SNEC最高級太瓦鑽石獎。

“金剛線+黑硅+PERC”:高效多晶技術的必由之路

如前文所述,“金剛線+溼法黑硅”以接近傳統制絨的成本,可使電池效率增益提升0.3-0.5%。在此基礎上疊加PERC技術後,黑硅PERC的電池效率可提升1.2-1.5%,量產平均效率達20.1%-20.4%。“金剛線+黑硅+PERC”的效率比普通多晶單純使用黑硅或PERC之和仍高出0.2-0.3%左右,實現了“1+1>2”的效果,為行業帶來了更高性價比的產品,已成為高效多晶技術的必由之路。

協鑫集成於2018SENC重磅發佈了超高效300W+系列新品,採用了金剛線高效黑硅PERC技術。其中,應用了“TS+”第二代黑硅片的300W+單玻系列MBB多晶組件,量產功率達305W,是全球量產效率最高的多晶常規版型組件,超過應用領跑者滿分指標。

此外,據阿特斯CEO瞿曉驊博士介紹,阿特斯還將在2019年量產“高效鑄錠+黑硅+PERC”的超高效黑硅多晶PERC技術,量產電池效率有望達21.1%,希冀以多晶成本,達到單晶性能,持續提升多晶產品競爭力。

金剛線+黑硅組合技術實現了多晶產品的提效降本,且仍有效率進一步提升的技術路徑和成本進一步下降的解決方案。再加上PERC技術的匹配,無疑讓多晶產品更具性價比和競爭力。

而單晶與多晶路線之爭,借用瞿曉驊博士所言,多晶與單晶,潮起潮落,各有其時,各取所需。未來,市場會給出答案。

亞化諮詢主辦的第三屆金剛線切片與黑硅技術論壇2018將於9月12日江蘇常州召開。

來自保利協鑫、阿特斯、江西展宇、無錫尚德、蘇美達能源、中村超硬、高測股份、榮德新能源、1366科技、浙江昱輝、中科院微電子所、南昌大學、IHSMarkit等的專家將做大會報告。

2018光伏單晶拉棒、多晶與類單晶鑄錠技術論壇將於10月在浙江杭州召開。會議將探討光伏行業展望與單晶硅片和多晶硅片市場分析,單晶、多晶、鑄錠類單晶與直接法硅片工藝優化與發展前景,連續拉晶(CCz)技術優勢與應用展望,CCz對顆粒狀多晶硅和高性能坩堝需求分析,單晶拉棒與多晶鑄錠的安全生產與智能製造,單晶拉棒和多晶鑄錠用高性能輔材等

亞化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