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美水美人更美—青林口古镇旅游记

山美水美人更美—青林口古镇旅游记

青林口古镇

青林口古镇位于四川江油市40多公里的群山相交处,当我来到这里就好像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古镇依山傍水,房屋是清一色的清代建筑,无一例外家家户户都是一楼一底,或者是二楼二底,但都是二层楼,房屋门面用料大多都是木结构。在二层楼房屋檐下,不管是民居还是商店都挂上大红灯笼,给古老的小镇营造出节日般的欢乐气氛。这些清代二层建筑都显得高大气派、古老质扑,同时又是那么精致雅观,拦柱窗格雕工细腻。散落在小镇的几所庙宇、会馆不但气势恢宏而且画栋雕粱,保留得非常完好。走在青色石板路的街道上,街道上行人不多,整个街道显得空荡幽静,坐在家门口的老人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喝着茶聊着天,有的就坐在那里,看着街道上过往的行人。也有山民把装满山货的担子放在街上,出售山货,但没有喊声,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也有三三二二的妇女牵着小孩或者抱着婴儿出现在街道上。整个古镇给人的感觉是怡淡、闲适、慵懒,好像时光在这里放慢了脚步。

山美水美人更美—青林口古镇旅游记

青林口古镇

当我来到古镇东面那座挂着“红军桥”匾幅牌子的廊桥桥面,坐在石凳子休息时,一位长相甜美的当地女导游带领五六位外地游客来到桥上,女导游说:“刚才我们游览了老街街景,现在我们来到了红军桥,这座桥是为了纪念一位姓刘的女红军而命名的,原来叫做合贤桥,1935年红四方面军打退国民党军队后在这里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但是红军在些只住了一个多月就奉命撤退了。其中一位刘姓女红军负了重伤,不能随大部队转移。后来被国民党“清共队”查获。女红军宁死不屈,壮烈牺牲。解放后当地人们要求将桥名改为“红军桥”。女导游讲完后,游览的游客纷纷拍照留念。

山美水美人更美—青林口古镇旅游记

红军桥

山美水美人更美—青林口古镇旅游记

红军桥

在游客拍照时我询问女导游,“这里还有哪些景点?”女导游说,“有万寿馆、《西游记》外景拍摄地、有红军文物陈列馆、还有就是刚才我介绍的那个女红军的坟墓“红军墓”。从和女导游的谈话中得知,青林是江油市首批入选全国美丽乡村的古镇,是江油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中央电视台《西游记》剧组看中了这里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看中了这里的自然风光,在这里拍摄了二集外景,从此,坐落在这里的青林古镇才名声鹊起。

时值中午12点整,我问导游,“这里的饭店那家有特色。”女导游说:“你跟我们一起去吧,李家饭店是当地最好的饭店了,就在红军桥下。我们这里的特色菜是豆腐,是用本地的黄豆磨成豆腐。看起来白嫩、细腻,闻起来清香,吃起来有韧性。”在李家饭店我点了一大盆蛋清豆腐,炸豆腐、还有当地的油炸小鱼,一共化去60元。李家豆腐固然名不虚传,果真像女导游说的那样,清香有韧性,很好吃啊。

我这次来古镇是接受了我本地杂志社的邀请,为本地六位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写一组传记的。其中一位老同志吴坚是个军医,解放后是当时中南军区卫生部的副部长,在“文革”期间下放在这里参加过劳动,就住在青林公社(即现在的青林古镇)一个名为冷家坝的村庄,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我决心到实地作一番调查。按照我原来的打算,第一天好好游览,从苏州乘动车到江油已经是两夜一天的时间了,放松一下,第二天争取去冷家坝。

吃过中饭走出饭店,我又来到了红军桥,我向那下面望去,红军桥下面是一片低洼的平原,平原中央是一个湖泊,整个村庄围着湖泊延伸,平原、湖泊和四周连绵的群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出现在我面前。

我准备从桥下走下去时,一辆摩托车来到面前,摩托车主是一个中年人,看上去憨厚老实。他说:“先生是外地来的游客吗?”我说:“是啊。”他说:“你别看前面的湖泊还有四面群山离你很近,其实路还是远的,要不你就乘我的摩托车去游览。”我说:“价格多少?”他说:“半天100元,带你游览很便宜的。”我说:“好啊。”我说:“师傅不知怎么称呼你?”他给我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他的名字魏福虎。他说:“你就叫我福虎好了。”福虎指了指下面的村庄说:“村庄名称叫做冷家坝,村上人大多姓冷,我都认识的,你要不要去看看这里的村庄?”我说:“好啊,我这次来就是要到冷家坝啊。”他说:“这么会有这么巧的事啊。”我说:“我说我家乡苏州的一位参加抗日的老战士在“文革”期间在这里居住过,我想了解他的一些情况。”

山美水美人更美—青林口古镇旅游记

冷家坝

我坐上福虎的摩托车,摩托车飞快的沿着湖岸向村庄驶去。十分钟左右,我来到了那个叫冷家坝的村庄。村庄是沿着湖泊形成的。福虎的摩托车停在了村庄中间的一户正在办结婚喜酒的农户家,喝喜酒的人很多。我和福虎从摩托车上下来,就有人在喊:“福虎来喝杯茶?”福虎看看我说,“今天正是巧啊,来喝喜酒的乡亲这么多,也用不着一家一家去调查了,我们进去问问,说不定这里就有你想知道的那位老同志的情况。”我说:“去坐一会好了。”我和福虎就坐在湖岸的一顶大帆布棚里,里面放了五六只桌子。湖岸有五六顶这样的大帆布棚,看来主人家结婚宴请就在这帆布棚里,不一会就有人泡了两杯茶给我们,过了一会,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来派香烟了,福虎说:“老书记,儿子结婚,你忙了。”那位老书记说:“忙点也是正常的。”老书记问我:“从哪里来的?”我说:“是苏州过来的。”老书记说:“那是个好地方啊。”他问我:“在苏州那个地方工作?”我说:“是在苏州的工业园区当老师。”老书记说,“我在七十年代当兵时是在江苏的南通。”我说:“那里离苏州很近的,现在苏通大桥已开通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我和老书记闲聊时,两个小青年过来了,他们告诉我曾经在苏州打工了一年多,苏州那个工业园区他们也去过,建设得确实很好啊。我和冷家坝的村民闲聊了一会,福虎说:“这位苏州来的老师,想问问乡亲们,这里有没有一位从部队下放来的干部,他叫吴坚。”福虎说完,我从包里拿出一张吴坚的照片,让乡亲们辨认。坐在帆布棚里的人都说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老书记问了我时间后说,那个时间段自己正好出去当兵了。福虎是一个很机灵的人,他说:“后面房屋里还有三桌,我们到里面去问问年纪大的老人,也许他们知道。”我便随着福虎来到房子里,福虎打着招呼问坐在最里面的两位年龄看上去要七八十岁的老人,两位老人一看说:“这人认识啊,是个军医啊,还是一位高官啊,在苏联留学过,手里经常拿着一本外国书在看啊。”还有一位老人说:“他在这里劳动的时候,还帮村里人看病啊。他生活上有困难,乡亲们也经常帮助他的。”这时坐在另一桌的一群妇女也走过来看照片,一个胖胖的六十多岁的妇女说:“啊,这人我认识的啊,有一次,有一群人要来批斗他,我们一群妇女帮他送到了山上避风头啊。”那位妇女问我:“你是他什么人?”我说:“家乡的杂志要我写一篇他的纪念文章,得知他曾经在这里生活过,我就来了解情况了。”当我问到吴坚后来的去向时,那位妇女说:“他后来去修水库了。我问水库在哪里?”“在山里啊。”那位妇女说。这时福虎说:“老师,水库我熟悉的,那里现在是一家人开了个家庭饭店,我带你过去。”当我从屋子里走出来时,碰到老书记,他说:“福虎,你和苏州来的客人等一会,我去拿包喜糖。”福虎说:“我们还有事的,谢谢老书记。”我为冷家坝乡亲的热情所感动,连声说:“谢谢、谢谢。”

告这别这些热情的冷家坝村民,福虎说:“这群山怀抱中的湖泊岸上的村庄都是一个乡的,对面的村庄原来都属于青林公社的,现在叫青林口。我现在就带你去深山里的那个大水库看看,现在那里是一家人开的旅游饭店。说不定这一家人就认识那位叫吴坚的抗日老人。”福虎的摩托车带着我风驰电掣般向深山开去,两面山坡满目青翠风景美丽。

二十分钟后来到了水库,水库深深三面是山壁,南面围着栏杆,一家家庭饭店面对水库,这家家庭饭店是一座两层楼房,尽管楼层只有二层,但建造的很高大。饭店正中高耸着一块石碑,记录着水库开工的历史。在饭店前面的水泥场地上,我看到一位老妇人和他的儿子儿媳正在忙碌着洗碗,看得出中午有客人在这里用餐。场的东面放了很多空的啤酒杯,看得出生意还是不错的。我和福虎在树荫下的一只桌子上坐下休息,那位老年妇女便过来招呼我们,一会儿,她泡了两杯茶给我们,坐下来跟我们闲聊。当我拿出一张照片给她看时,我说:“这个人,阿姨,你认识吗?”她看了一下说:“我眼睛老花厉害,我去拿副眼镜。”当她拿了眼镜出来,细细的看了好一会。突然兴奋的说:“是他、正是他,他叫吴坚,修水库时他就住在我家里的。”接着老人回忆起那段历史,说自己的丈夫也是一名参加抗美换朝的老兵,自从吴坚来这里修水库后,两人就有很多共同语言,那时生活很艰辛啊,水库的活很累啊,那时吴坚年龄就大了,活到现在要100多岁了,他现在可能不在了。”我说:“他后来的情况不清楚,所以想弄清楚他的情况。”老人说:“文革结束后,他回去了,这一点是事实,他到哪里就不清楚了。”老人继续说:“我现在的这座两层楼房是后来造的,吴坚就住在这个地方。”老人带我去西面那个地方去看了,那边上是一片竹林。当我们告别老人,要付茶费时,老人硬是不肯收。

因为还要回到江油过夜,福虎的摩托车把我从水库沿着原路,带到了红军桥西面的一条通向江油的公路,这里没有汽车站,一辆通向江油的长途汽车路过这里,福虎招了招手,汽车停下了,我上了汽车,福虎还在向我挥手致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