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開會?」原昆明軍區話劇編導張揚:我攢了60年的創作故事

張揚先生,原昆明軍區話劇編導,他1950年就加入軍隊文工團,多次到少數民族地區巡演,並參與創作了不少反映少數民族生活的文藝作品。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瞭解雲南民族工作、雲南邊疆民族更深更廣的時空背景。在他的描述中,邊疆民族不僅是工作的對象,也是文藝創作的母題,還是想象新中國的方式。

“話劇=開會?”原昆明軍區話劇編導張揚:我攢了60年的創作故事

丨雲南少數民族

邊地見聞

今日民族:請為我們介紹一下,您是怎麼加入到軍隊文工團的。

張揚:我參加革命是1949年12月。12月7號盧漢起義,昆明開始做戰備準備,地下黨成立了雲南人民戰地救護隊,我就參加了這個救護隊。1950年2月救護隊解散,這個時候正好文工團招人,我的一個同學把這個消息告訴我,我就去報名參軍了。

我加入的是十四軍。十四軍軍部在大理,負責滇西防衛。十四軍進入雲南後,就開駐大理,文工團只留下政委和幾個同志,採購影片、接收改編過來的國民黨演劇18隊,以及招新人。3月23號,我和同學兩個人,加上文工團餘下的其他人,坐汽車去大理。我算正式參軍了。

十四軍文工團住在大理的一個財神廟。那個時候文工團裡有戲劇隊、軍樂隊、美工隊、電影隊,還有籃球隊。我就被編到戲劇隊。

今日民族:那時候,你們文工團有沒有跟邊疆少數民族接觸的機會?

張揚:有,我們駐大理,跟當地白族有接觸。除此之外,我還三次到邊疆民族地區去演出。1950年6月份,中央命令14軍42師從雲南進藏,麗江派的是126團。我們文工團被派到麗江歡送126團進藏,那次我們在麗江演了兩個月。那時候演出,都是在廣場上擺凳子,一半是給軍隊,另一半就給地方上的機關和老百姓。

“話劇=開會?”原昆明軍區話劇編導張揚:我攢了60年的創作故事

丨淮海戰役組歌

今日民族:演了哪些節目?

張揚:小節目有大合唱《淮海戰役組歌》,還演一些秧歌劇,比如《買賣公平》《兄妹開荒》;大節目就是大歌劇《不要殺他》,講的是我們解放戰爭初期,為找嚮導,戰士誤傷老鄉,要受軍法處置,老鄉替戰士說情。那時候要搞好軍民關係,剛到新解放區就排了這個大節目。

我們6月去麗江,“八一”過完後我們就回大理。一路上也演出。到了洱源演出《不要殺他》。演了一半,突然地震了。後來我們才知道,8月15日,西藏發生8.6級大地震。地震一來,嘩啦啦,老百姓全跑了,我們的戲演不成了。

今日民族:您第二次深入少數民族地區,去的是哪裡?

張揚:1952年,到景頗山去。去幹什麼呢?一是體驗生活,二是收集材料,準備搞創作,參加軍區的文藝匯演。

我們去的時候,走的是保山、騰衝這條線,也是一路演出。出了騰衝,我們到盈江,再到太平街,現在叫太平鎮,然後從這裡進景頗山寨。住在寨子裡,老鄉給我唱歌、跳舞,跳的舞蹈動作簡單,就是今天的目瑙縱歌。晚上,我們聽到寨子裡面傳來的歌聲,仔細一聽,原來是教會歌曲。一問才知道,這裡有教堂,信奉基督教,這些歌曲是過去外國牧師教他們唱的。

後來,我們走的時候,他們唱《友誼地久天長》歡送我們。這首歌我也會唱,就跟他們一起唱,他們非常高興。

“話劇=開會?”原昆明軍區話劇編導張揚:我攢了60年的創作故事

丨景頗山

這一次,我們收集了很多材料,買了象腳鼓,買了景頗族的服裝,回來我們就編成景頗族舞蹈,參加雲南軍區的匯演。

我們第三次去邊疆,就艱苦了,那是1953年。西南軍區要搞匯演,我們文工團派人到阿佤山去收集材料,創作節目。

我們去了一個文藝組,二十幾個人,帶了兩臺晚會,一路走,一路演,走了9天,演了9天,經過南澗、雲縣、耿馬,才到了滄源縣城。那個時候滄源縣城很小,就一個廣場、新華書店、國營飯店、郵政局、貿易公司,大概就這幾間房子。

到滄源縣城後,要真正爬阿佤山了。爬阿佤山有兩個點必須要去,一個是班洪、班老;一個是永和方向的完冷,現在屬於緬甸,當時是未定界。

1950年,我們打殘匪的時候,追到邊境上去,解放軍已經到了阿佤山。但打完後,部隊撤回來,沒有建鎮;由於沒有建鎮,殘匪又跑了回來。到1952年時,說是要建鎮了,軍隊又再進阿佤山。

這個事情,就發生在我們文工團到訪前不久。軍隊進駐阿佤山,帶隊的是田樹青,他帶了一個排,進了三次才進去。

“話劇=開會?”原昆明軍區話劇編導張揚:我攢了60年的創作故事

丨滄源,古時俗稱阿佤山區,也稱“葫蘆王地”

第一次被佤族人攔在路上,他們在路上擺了一些甘蔗,一些茶葉。軍隊知道這個風俗,人家是友好的拒絕。第二次,換了一個寨子,又遇到這個情況。第三次,繞了更遠的路,佤族人看到解放軍那麼好,不讓進,就真不進,這回就讓進了。這就是田樹青三進阿佤山。


我們去阿佤山還有一個原因。當時,滇西工委開展做好事運動,要求邊防部隊和地方要在邊疆交朋友,做好事。地方上,還派出民族工作隊,工作就做得更具體。他們人也不多,去的時候還帶了布匹、鹽巴、針線、茶葉,還有鋤頭等一些物品。我們和民族工作隊,一塊兒進去。我們文工團,也有去做好事的意思,因為我們給他們唱歌,表演。

那時候的阿佤山,兩邊都是刀耕火種的坡地。田間勞動的人,有男有女,女的,下身只圍一塊破布,男的幾乎沒有衣服穿。路上相遇,為了避免尷尬,我們就派兩個同志打前哨,一看到他們來,就讓女同志隱蔽。

我們進去以後,先到了完冷,後來去了班洪、班老,在阿佤山幹了三個月。

“話劇=開會?”原昆明軍區話劇編導張揚:我攢了60年的創作故事

丨同時期的《藏民騎兵舞》

今日民族:你們又演出一些什麼節目?

張揚:有反映土改內容的小話劇;唱革命歌曲《二郎山》《藏胞歌唱解放軍》等,都不是我們創作的,那時候還沒有關於雲南兄弟民族的革命歌曲;有一些簡單的民族舞蹈,比如,藏族舞、傣族舞,我們自己編的《藏民騎兵隊》,還有一些難度較大的舞蹈,蘇聯軍民聯歡舞,庫班舞;我們還有雜技表演,比如變魔術,另外,電影放映很受歡迎。

今日民族:邊疆民族群眾對節目的反應如何?

張揚:好多老百姓就沒有看過話劇。所以,在邊疆表演話劇,還鬧過笑話。當時老百姓有些聽不懂我們的普通話,開幕有半個多小時了,“哎喲,解放軍,他們臺上開會要開完了,格是下面要演戲了呷?”他們以為上面你一句,我一句的話劇表演,是開會。所以,後來我們下到村寨,就不演話劇了。相比話劇,老百姓更願意看歌舞。

邊疆文藝

今日民族:文工團除了演出,有沒有創作過反映邊地生活的作品?

張揚:很多。1955年,昆明軍區成立了專門的話劇團、歌舞團、雜技團和京劇團,我的工作也從大理調到昆明,我加入了話劇團,這個話劇團也叫國防話劇團,創作過不少跟邊疆民族有關的話劇。

比較有名的,有《遙遠的勐壠沙》,這個劇講部隊到邊疆後,一個指導員,被任命為區委書記和民族工作組組長,要進入村子開展民族工作。村寨有頭人,有頭人的幫兇,有國民黨特務,有受壓迫的傣族群眾。

“話劇=開會?”原昆明軍區話劇編導張揚:我攢了60年的創作故事

丨電影《勐壠沙》劇照

這個戲就寫如何開展民族工作,讓大家過好日子。1959年,參加全軍第二屆文藝匯演被評為優秀節目,之後國慶十週年獻禮,演出很成功,八一廠改編電影《勐壠沙》,成了民族工作隊的一個教材。

還有一部叫《邊寨之夜》,1956年3月排練,取材於滇南哈尼族地區,講敵我鬥爭形勢下,軍隊和少數民族群眾互相幫助的故事。

上世紀50年代,我們好多話劇作品,都跟少數民族,跟軍隊、邊防有關係,反映這種生活,以及工作經驗。除了剛才說的,還有《邊地之歌》《邊寨紅裝》等等。

今日民族:軍區創作的文藝作品,有沒有直接受到少數民族文藝的影響?

張揚:舞蹈方面,我們團學了不少,前面說過的藏族、傣族、景頗族,我們都學,學了編成我們的一些小節目。歌唱方面,我們團張文創作的《蒼山歌聲永不落》比較有名,也是受白族的影響。

“話劇=開會?”原昆明軍區話劇編導張揚:我攢了60年的創作故事

丨同時期的藏族舞

軍隊早期的文藝創作,主要還是受中原文化的影響。據我們一位領導說,雲南剛解放時,陳賡大將對軍隊的文工團提出一個工作要求,就是要用解放區的新文藝,佔領新解放區。所以,我們演出的大節目,都是在內地創作。但後來,各個文工團也都積極學習雲南少數民族的音樂歌舞,創作出了大量的優秀作品。


尤其音樂方面,作品比較多。寫《山間鈴響馬幫來》的陸雲,寫《有一個美麗的地方》的楊非,都是軍隊文工團的,但是他們跟我不是一個團。我比較熟悉楊非,我們都是高中生,在軍隊文工團裡算是受教育比較高的,我們很談得來。他愛人是我們十四軍的,所以,他經常往滇西跑。採風回來,他會很興奮地跟我說,他又收集了多少多少民歌。《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寫的是德宏,都流傳開來了,我才知道是他寫的。

今日民族:那時候搞創作,是怎麼體驗生活的?

張揚:下去收集材料,住在老鄉家裡頭,同吃同住是肯定的。他吃什麼,我吃什麼,吃完了,給糧票、給錢。然後他去勞動,我也得去,在勞動當中吹牛聊天,還問一些事情。

“話劇=開會?”原昆明軍區話劇編導張揚:我攢了60年的創作故事

丨電影《勐壠沙》劇照

比如,你們寨子裡面,我們解放軍剛來的時候,是怎樣的?他就告訴你,是怎麼回事。就是這樣聊。第二天,又一塊趕街。你又問,你們以前有錢沒有?“哎呀,以前趕街,就是拿一點東西來賣了,賣了,又買點肥皂啊。”我們一般都這樣子體驗生活。

也有一些緊急的任務,下去採訪,“你們那個事情,是怎麼回事?”問完,再問,“還有誰知道這個事?”然後,你又再找別的人去了解。這種三五天的工作方式少一些,更多的是前一種。

少數民族與軍隊

今日民族:50年代初,雲南邊疆的社會情況是什麼樣的?

張揚:我對佤族的印象比較深。當時還是頭人統治,但是說老實話,完冷這個寨子,頭人家我去過,很簡陋,一個茅草房,裡面有一個火塘、一個羅鍋、一個竹架子、一張毯子、一些旱稻穀子和苞谷。

那時候,頭人之間矛盾頻發。我為什麼到這個地方去?就是去化解矛盾的。因為這個頭人和另一個寨子的頭人有點矛盾,我們指導員,就把他們兩家叫在一起,做團結工作。指導員去的時候,也帶上我了。

今日民族:他們對解放軍是什麼態度?

張揚:在班洪、班老,頭人來看我們演出,我們也簡單聊了幾句,沒有很深入。他們那個時候,知道解放軍好,共產黨好。甚至有緬甸來的佤族問,“是誰對你們那麼好?”我們說是共產黨毛主席,他們就說,你們還有沒有共產黨毛主席,也給我們緬甸一個。

“話劇=開會?”原昆明軍區話劇編導張揚:我攢了60年的創作故事

丨翁丁佤族原始群居村落

今日民族:對你們是很友好的狀態?

張揚:對。但在阿佤山,當時還有一些人很警惕。看到我們解放軍來了,他們就在旁邊站著,不吭氣。你過去以後,他們才走。可能是怕碰撞了有事。在景頗族地區,情況就好多了。景頗族會給你講這個,講那個,我們也給他們講內地的情況,講共產黨是幹什麼的,解放軍是幹什麼的,交流就多了。可能是他們和緬甸來往多,傳教士也在那裡傳播了很多外面的東西。

今日民族:當時的民族宗教政策怎麼宣講?

張揚:去之前,相關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我們都要了解。你們信仰什麼宗教,我們不干涉。政策方面,有的還請民委的同志來講,請搞政治工作、宣傳工作的同志來講。

今日民族:跟白族的關係,又是什麼情況?

張揚:與白族相處很和諧,有的白族還會說幾句漢話。我去的那家,老太太不會說,但他的兒子基本上會說。我們一講解放軍是怎麼回事,他就懂了,“對對對,你們解放軍好”,都會這樣說。

“話劇=開會?”原昆明軍區話劇編導張揚:我攢了60年的創作故事

丨1977年,洱海上的民兵

我到大理時,當地白族對解放軍就很有認識了。1949年12月,雲南一起義,邊縱9支隊就已經進駐大理了。對共產黨的部隊,早就介紹了,所以我們進去,老鄉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要尊重兄弟民族習慣,我們知道;他們也知道,我們解放軍尊重他們,所以,對解放軍相當熱情。

1952年,志願軍歸國代表團到大理訪問。大理古城白族的接待非常隆重。隆重到什麼程度?他們搞了一個“瞞天過海”,這是白族最隆重的一種歡迎儀式。地下全部鋪上松毛,從南門一直鋪到北門;兩邊的商家,賣布的商家,搭上白布天棚,從南門搭到北門。這叫不見天不見地,瞞天過海。當街的各家,拿出他們的那種長凳子,搭著像一個個臺階,把茶花全部擺出來,一路全是茶花,歡迎志願軍歸國代表團。

這種歡迎儀式,我還見過第二次,是1954年,歡迎全國人民慰問解放軍代表團時,也用“瞞天過海”接待。

張揚簡介

1931年出生,先後就職於十四軍文工團、昆明軍區國防話劇團。從1950年開始,多次深入邊疆和民族地區,從事文藝演出、調查,以及創作。其編、導、演作品有《中秋節的故事》《新娘子》《歡迎大喜》《鳳凰花開》《勐壠沙》《怒吼吧黃河》……

“話劇=開會?”原昆明軍區話劇編導張揚:我攢了60年的創作故事

從僅有高中學歷的“知識青年”到成就滿滿的知名話劇編導,張揚通過自學、邊做邊學、深入基層學的方法逐漸成長起來。在那個時代,有不少人正是通過類似的路徑得以進入專業領域,獲得知識。這樣的路徑雖然艱難、坎坷,卻更加磨礪了他們的心智,打造出優秀的作品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