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足球队的经验适用于中国足球么?为什么?

皇甫毛毛丶


中国队一直亦步亦趋的追随着日本的脚步,却越离越远。

九十年代前,日本队在中国队眼里,就像现在的中国队已经不在日本队眼里一样。

日本足球的成功,最早给中国足球带来思考的是日本的巴西归化球员拉莫斯,把日本队很明显的拉高了一个档次。在1992年率领日本队获得史上第一个亚洲杯冠军。



于是92年中国派出第一支健力宝队远赴巴西,五年后归国出了一批像张效瑞,李铁,隋东亮,李金羽,李玮峰等优秀队员。从成材率来看健力宝模式是有成效的。但派了一届后面就没搞了,健力宝公司成功的“为各大俱乐部做了一件漂亮的外衣”。



而日本归化球员的历史可是有半个多世纪,从60年代的内尔松吉村,到三都主,小林乔治、到拉莫斯,后来98世界杯的吕比须,2010世纪杯的田中斗笠王等共100多位球员。

93年日本开始举办J联赛,中国94年搞了甲A超级联赛,开始也红火了一段时间,后来就被黑哨,假球,赌球淹没了。

日本足协制定了一个《百年计划》。20多年来,日本如一台精密仪器般严格地在执行,有些阶段性目标已经提前达成了。而中国不断变换着足协的掌门人,没有人愿意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都是急功近利地看着眼前。最近副掌门人说2022年要进军世界杯决赛圈。不知哪里来的底气。



日本不惜重金聘请外国教练,中国从施拉普纳,米卢开始,也是越请越大牌,直到请来世界名帅意大利人卡佩罗,卡内瓦罗,里皮,终于有了效果,成功的把意大利队带出了世界杯。

该学的都学了,但当日本队让比利时红魔陷入困境苦战时,中国“白斩鸡”已沦落到和印度“咖喱鸡”争夺谁是“鸡群中的战斗鸡”的地步。

不妨再来看看几组数据:

第91届日本高中足球联赛最后决赛中,现场涌入了五万多名观众。人数超过了有些世界杯决赛圈的比赛。



在2011年的时候,在中国足协注册的13—18岁的小球员数字,是3000人。日本的同年龄段注册缴费的有60万人,而日本总注册球员数才100万人。分析这个数字觉得很奇怪,日本小球员比率之高,难道过了18岁就不踢球了吗?

首先,要知道小球员为什么要去注册,毕竟要缴纳300-1000日元的费用。

原因是注册了才有资格参加日本足协举办的各种比赛。在比赛中踢球踢得好的学生,除了可以进职业俱乐部之外,还可以直接获得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名额,都是一些传统名校。在日本校园,尽管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各种运动项目,但是能够提供大量升学和职业机会的项目,却只有足球这一个。



足球对参与者的身体天赋和家庭背景要求不高。许多出身寒门、从小难以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孩子从中看到了希望,他们有了另一条赢得竞争的道路。

原来学生是抱着通过踢球获得升学机会的想法来注册的,而到了他们的求学道路走完之后,便不再继续缴纳注册费,于是注册人数便急剧下降。



问题还没完,还没有到最为关键的地方:日本足协凭什么能够让它组织的比赛成为学生们的升学跳板?这显然不是足协的职权范围。

日本有个全国高中体育联合会,隶属于日本的文部省(相当于我国教育部)。所有通过踢球能够保送的学生名额,都是这个联合会(其实就是文部省)说了算的。这些与日本足协没有任何关系。日本足协反而是最大受益者,一方面能收取注册费,参赛费等,另方面有文部省在后面给政策,生意不红火都不行,所以才会把一个高中联赛的决赛搞得那么隆重。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足球,希望足协也能学习下日本的经验时,足协已力不从心了。当年中国足球没有职业化之时,三级体校体制培养出了许多水平过硬的球员,如1998到2002年那批“黄金”一代也是体校制度的最后成果。其原因:包吃包住的体校为那些家里条件较差,读书又难以出人头地的孩子们,提供了成功的另一条道路。而在足球职业化之后,这条道路便断了。足校不是体制内认可的教育机构,升学和就业没有任何保障。如此之下,当然不会有什么人选择踢球了。所以中国是丢掉了专业体系、丢掉基层教练和青少年训练之后,却没有相应的体制进行弥补。造成了断层。



我们一直喊着口号:要从娃娃抓起,要普及足球运动。但这远不是靠兴趣爱好所能达到的。

当我们的孩子踢足球得不到和读书一样的机会时,或者就算拥有马拉多纳前身罗纳尔多再世的技术,但想加入一个地级市不入流的俱乐部也要打点很多钱拉很多关系时,我们还会让孩子去踢球吗?

所以中国的梅西,C罗都在做功课,就算有人愿意抛弃学业,那网红,娱乐界,超男超女等社会趋向才是他们的向往。

整个社会都在远离中国足球。足协回天无力。


逸禅文化


日本足球的经验并不适合国足

日本人足球水平的提高是垄断资本主义操作和球员努力的结果。纵观日本的近代史,日本的发展都是有政府和贵族的干预的,在政府的扶持下日本完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化,于是我们发现日本的资本主义很多还是带有家族气质的。

足球也是这样,日本需要发展足球的时候,政府会制定一系列的计划,俱乐部和企业必须无条件服从。比如巴西技术流打发的引进,那是几代人持续努力的结果,相对应的是大量资金的支持。反观中国的技术引进,都像洋务运动一样,难以持之以恒,今天学巴西明天学德国,最后非驴非马一事无成。

再则是俱乐部的态度,日本俱乐部会尽力让球员走出去,不需要转会费,甚至倒贴,企业会给予国外俱乐部赞助支持,这在90年代的中国完全无法想象,咱们没钱啊!现在咱们有钱了,上帝也给了不少优秀的种子,可是各家俱乐部,各级足协机构有那样的情怀吗?

总之中国足球如果想有质的改变,首先应该改变的是对于这项体育项目的态度,踏踏实实的从基础做起,像改革开放一样,政府给予更优惠的政策,吸引大家参与,这样才可以引进来走出去,闭门造车岂能有大发展。


东方萨德


日本人成功底子是其出色以人為本教育,從明治維新開始至今,日本一直重視教育,教育為國民福利事業,所以足球無論行政,球員,教練,包括基層教練,素養職業操守都有質的保證,明治維新開始至今日本人不斷完善行業規範,嚴謹,這個近鄰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地方,關鍵是入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