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孩子之间,要有适当的“契约精神”,才是最佳的教育

最近,有一位妈妈在知乎提问火了,考上大学的女儿拿到奖励的5万现金要买奢侈品,妈妈觉得不适合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回应,由此求助网友。其实一位网友娜珈的回答获得了最高赞。

如果是我,我什么都不想说。

父母孩子之间,要有适当的“契约精神”,才是最佳的教育

我想听她说。

听她说为什么想买一个lv,是因为品牌,还是因为看到过什么好看的图片,或者什么同学朋友买了让自己很羡慕。

她从什么时候喜欢上了lv,心里默默地期待了多久。

她选择哪款lv,为什么是这款,人生第一个lv,是想要百搭款为了长久耐用,还是有特点自己喜欢就行,买哪个尺寸,是不是合适。

我想知道我的小姑娘从什么时候起变成了一个我不那么了解的青年。

我想听她说。

如果这个过程里,一定要评判她几句,好让我自己觉得自己像个家长的话……我会对她说:买东西,一定要买自己很喜欢的,看着就开心觉得自己拥有了全世界最好的那种喜欢。如果退而求其次买了却不开心,或者买了不用,才是最大的浪费,才是真正的奢侈。

lv也好,爱马仕也好,你要使用它而不是供着它。你尽管物尽其用,拿它装东西,用它挡雨,觉得沉就放在地上,这样它就只是个包包,不是奢侈品。

现阶段,就算是为了品牌和虚荣心去买也没关系,为了别人的目光去买也无所谓,希望有一天你是因为真正的需要去买。

最后,有时候我觉得,很多家长最大的问题是说得太多了,却从来不听。太想做一个家长,却忘了先把孩子当成一个人。宁可上网听陌生人花式输出价值观,也不愿意好好和自己孩子聊聊天。

父母孩子之间,要有适当的“契约精神”,才是最佳的教育

她的回答,深深的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并开始在反思自己与孩子的相处中无意中犯下的那些错误。

当你与孩子完成某种契约,例如考试考到全班前3名,就能够得到你想要的礼物时,其实你的初衷是想要为了给孩子一种激励,让他在学习起来的时候变得更加有动力。但孩子完成了任务,轮到你兑现承诺的时候,这个过程就变得相当重要,不要对孩子抱期望他是否应该怎么去使用这一份奖励,想要买什么样的东西。而是尊重他,即便你不理解,也可以通过沟通的方式去了解他,而不是用你的想法去衡量他,用你猜想的动机去评判他,因为很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你已经在无形之中失去了孩子对你的信任。

父母孩子之间,要有适当的“契约精神”,才是最佳的教育

中国父母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特征,既掏心掏肺的对自己孩子好,可在建立信任与爱的时候,总爱通过“打破契约”的方式,来宣告自己的权威。“我是你的父母,你记住了,在这个家里,我才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那一个,你要乖,要听话。”殊不知,往往孩子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弱智。相比较于莫名其妙的奖励,还是如期而来的承诺兑现,更能构建起孩子对你的信任与爱。

毁约行为,消耗的是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在孩子心里建立了一个,反正我妈我是不太会信,反正契约精神可以随意践踏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