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收入低貧困問題嚴重 養老金過少醫療缺少保障難以退休

農民收入低貧困問題嚴重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我國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6557萬人,佔總人口49.6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占總人口的50.32%,農村居民為6.74億人。我國戶藉制度就把中國人分為二類人,上等人是城市戶口,下等人是農村戶口。上年紀的人,都知道平民調動一個戶口是多麼困難的事。戶藉制度削弱了經濟要素的自由流動,阻礙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不利於形成全國統一的勞動力及人才市場,“城市關門”現象出現,抑制了勞動力、人才的自由流動。戶藉制度也阻礙了城市化進程,對農業現代化及農村人口的轉移形成體制性障礙,不利於我國農業人口城市化順利進行。我國城市發展步伐緩慢,城市在戶口管理制度保障下通過人口控制實現社會需求,使城市自我調節控制的功能弱化,市政及城市管理難以滿足市場需求。不同的戶籍,意味著在社保、醫療、教育、就業、金融、購房等方面的巨大差異。

農民收入低貧困問題嚴重 養老金過少醫療缺少保障難以退休

1.救濟性質的農村社保制度

農村推行的社保,其標準談不讓是保障,只能算是救濟。2009年我國開始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試點,2011年開始開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試點,2014年兩項制度合併實施,我國開始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截至2017年12月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1255萬人,其中,領取待遇人數15598萬人,月人均待遇125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近日印發了《關於2018年提高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的通知》,啟動了今年統一提高全國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工作。根據《通知》,自2018年1月1日起,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88元,即在原每人每月70元的基礎上增加18元。但靠如此少的養老金農村老人很難維持基本生活。2012年全國老齡委數據,我國城鎮老人的人均收入,是農村老人的4.7倍。農村老人的貧困發生率是城鎮的3倍以上。

現在很多年邁的老人都無人撫養,因為大部分家裡都是一個子女,很多子女為了維持生活都會選擇外出打工,每年都很難的回來一兩次,家裡的老人也就沒人撫養,在加上老人體力逐漸衰退,經常不是這裡痛就是那裡痛,看病也要很大一筆費用,而子女也有自己的孩子,甚至在城裡揹負房貸車貸,每月拿著幾千元的工資,還哪裡拿得出更多的撫養費,所以今後撫養父母壓力越來越大。

外出打工的農民,因為戶籍限制無法融入打工的城市,往往放棄當地的社保。而各地方政府主導推行的新農保,很多因為規則不清晰,透明度差,保障水平低,而推廣困難。談社保制度,對農民來說,還太奢侈。

農民收入低貧困問題嚴重 養老金過少醫療缺少保障難以退休

2.低保障的農村醫療

農保可報銷的比率太低,自付費用高昂,而且保險適用範圍狹窄。

2015年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符合報銷範圍的10萬元以下的醫療費,三級醫院起付標準為500元,報銷比例為50%;二級醫院住院起付標準為300元,報銷比例為55%;一級醫院不設起付標準,報銷比例為60%。相比之下,新農合的住院報銷的比例隨著醫院的等級下降而逐漸降低。鎮衛生院報銷60%;二級醫院報銷40%;三級醫院報銷30%。以腎病為例,全國大約有1.2億腎病患者,估算達到腎衰程度的約有200萬人,需定期透析維持生命,一年的透析費是5萬起步,其中只有40萬接受了規範治療,集中在城市,廣大農村低收入患者大多數無法承擔長期醫療費用,只能放棄治療。

農民收入低貧困問題嚴重 養老金過少醫療缺少保障難以退休

農民收入低貧困問題嚴重 養老金過少醫療缺少保障難以退休

3.農民收入嚴重偏低

中國農民到底有多窮,他們的收入到底有多低?《南風窗》雜誌有一個數據這幾年一直被廣泛引用:在人均財產方面,中國大陸城市人是農村人的20—30倍。在人均收入方面,城市是農村的6倍,為世界之冠,有人稱之為“斷裂社會”,遙遙領先於世界上城鄉差距第二大的國家莫桑比克,莫桑比克的城鄉收入差距是3倍。

2012年3月4日新華社消息稱,2012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高聲建議政府要以較高的價格收購農民的糧食,然後以平價出售糧食。這樣既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價格的平穩,又能大大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和收入。他說,糧價是百價之基。糧食價格的上漲,會導致百物的價格上揚,它一漲其他東西都要漲,甚至引起社會動亂。但糧價偏低則穀賤傷農,影響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甚至影響國家的糧食安全。這就是袁隆平建議政府要以較高的價格收購農民糧食的理由。

糧價偏低偏到什麼程度呢?袁隆平舉了一個例子:農民種一畝田糧,純收益只有7.5元。袁隆平說:“根據湖南省物價局調查統計,2010年農民種植每畝水稻的純收益是186.2元,但其中包括104.1元的國家糧食直補,實際上若不含補貼,農民純收益只有82.1元。2011年,由於生產成本上升了121.6元,農民種植每畝水稻純收益僅有116.6元,除去109.1元的國家糧食補貼,農民純收益只有7.5元。”

農民低收入導致娶妻難,近年來農村的光棍一直在增加,面對天價彩禮這也是農民心裡的陰影,很多父母為了給孩子娶媳婦,基本上花掉了一輩子的積蓄,甚至還有向左鄰右舍和親戚借錢,如果經濟條件不好的農民,基本10萬都很難拿得出來,讓農民壓力很大,很多農民面對娶妻難也是束手無策。

農民收入低貧困問題嚴重 養老金過少醫療缺少保障難以退休

中國特色的各種多軌制(三六九等)

任大炮曾經炮轟城鄉雙軌制:城鄉差別的雙軌制,是農村落後的根源,不解決城鄉雙軌制,就沒有高質量發展。任大炮重點炮轟:不打破城鄉土地雙軌制,還談什麼資源配置啊。農村的土地不值錢,農民的宅基地不值錢,因為全是集體所有,農民沒有產權。可是這些土地,一旦劃給城市就變得寸土寸金,蓋起來的房子,又要農民花高價購買。這就是城鄉土地的雙軌制。任大炮的重點,不是農民的退休金,而是農村的土地。

城鄉雙軌制,比養老金雙軌制年紀老多了,早在1958年,就定下了“農村戶口”和“非農村人口”的鴻溝。兩種戶口差別很多,落腳到養老金這個點,非農村人口,就是城裡人,要麼是機關事業人員,要麼是企業人員,退休後都有養老金;而農村人口,幹一輩子農活,等幹不動了也拿不到養老金。因為這個緣故,有那麼幾十年,“農轉非”曾是幾代農村人最虔誠的夢。

“雙軌制”就像一柄寶刀,先一刀劈下,劃出農民和城裡人;又在城裡人中間再砍一刀,劃出機關事業人員和企業人員;兩刀劃畢,幾乎沒有人能躲過。但別以為這就是“雙軌制”的全部,潛藏在生活中的雙軌制。比如勞動力就有雙軌制,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中,存在著大量的編外人員,有些甚至超過了總員工數的一半。這些人,某些時候又被稱為“臨時工”,工作差不多,待遇差得多。

比如醫療報銷就有雙軌制,從報銷比例上就能體現差別:公職人員報銷90%以上,企業職工醫保70%,新農合和居民醫保最低,60%左右;級別高的政府官員、人民公僕,終身享受特殊的免費醫療,俗稱“特殊服務”。

就連最後的死亡補償金,按照法律,也是兩種價格:交通事故撞死一個城裡人,和撞死一個農民,差別也是大大的。

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雙軌制、三軌制、四軌制,把平等的公民人為分成三六九等,讓一部分人生活在痛苦和被歧視之中,嚴重割裂了整個社會。

謝謝關注,請留言說出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