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英國等於死亡?為何二戰時德國寧可挑戰蘇聯也不死磕英國?

靜夜史


首先,在法國投降之後英法聯軍就在敦刻爾克進行了大撤退撤回了英倫三島,而此時的德國若要舉兵全力入侵英國的話,也並非易事。況且,在法國大陸與英國之間又隔著一條英吉利海峽,英國皇家海軍的實力也是德國海軍的好幾倍,若要強行從海上登陸英國,恐怕對德國人來說簡直就是去送死。此時的美國還未正式參與戰爭,若貿然進攻英國的話,到時候蘇聯再在東線反擊德國,可能會讓德國處在兩面受敵的狀態。

為此,希特勒經過再三考慮,還是決定先攻打蘇聯,侵佔東歐的油田。再著手考慮西線戰場。因為他在英法敦克爾刻大撤退中,突然下令德軍的部隊停止攻擊,這道莫名其妙的命令肯定是有原因的。


敦刻爾克大撤退,希特勒的戛然而止

1940年5月某一天,平日裡風平浪靜的英吉利海峽此時卻異常熱鬧,海面上是千餘搜大大小小的遊艇、漁船、拖船在英吉利海峽兩岸來回奔波著,海面上空又是德國轟炸機群的炮火轟鳴,海面下德國潛艇的魚雷打得整個海面巨浪滔天,整個英吉利海峽就宛如一鍋沸騰的開水。

5月26日,原定的三個撤退港口中的兩個就已經被德軍佔領了,只剩下了敦刻爾克可以供英法聯軍40萬人進行撤退。但在敦刻爾克以及其40公里長的海岸線上卻一點也不平靜,德軍的轟炸機異常猛烈的對著敦刻爾克港內狂轟濫炸,4個船塢全部被炸燬,8公里的碼頭被炸成一片廢墟。而從敦刻爾克前往英國的三條航線中,也只有最長的一條航線能使用,其餘的兩條已經佈滿了德軍的炮火。

但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又擺在了英國人面前,那就是英國用來執行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船隻實在是太少了,為此英軍只能在沿岸徵用船隻,整個敦刻爾克艦隊裡除了運輸船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漁船、遊艇、渡船、貨船甚至是小帆船。幾天時間裡,這片海域上就集結了693艘英國船隻和168艘法國、荷蘭、比利時的船隻停泊在港口。

而此時,德軍的轟炸也愈來愈猛烈,僅是在5月27日這一天就在敦刻爾克投下了1.5萬枚高爆炸彈和3萬枚燃燒彈。但就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中,原本是佔了上風的德軍,卻因為希特勒的一道命令而放走了在此地的40萬英法聯軍。當德軍快要衝入敦刻爾克實施掃蕩的時候,希特勒卻命令先頭部隊暫停進攻,讓坦克停止了三天之久。這不禁讓德軍頓時一頭霧水,明明就可以一舉殲滅殘餘在港內的英法聯軍,為何要下令停止進攻呢?

根據後來的資料記載,希特勒不願在此時進攻英法聯軍,原因是出於政治目的。首選希特勒不想得罪英國人,因為他將英國視為進行全球戰爭的潛在合作伙伴。如果英國人願意承認德國在西歐大陸的支配地位,那麼德國也會像對待意大利那樣對待英國。其次,倘若英國遠征軍在法國全部被俘的話,可能會更加激化英德兩國之間的關係,所以為了緩解兩國的敵意,希特勒選擇了放棄攻擊英國而轉戰蘇聯。


“海獅計劃”並不能使英國人投降

1940年6月22日,法國代表同德國最高統帥部參謀長簽署了停戰協定。但這份停戰協定卻並沒有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德國,因為協定的內容包括了德國不會使用繳獲的法國艦隊。這無疑是德國的損失,德國若要想進攻英國是不同於進攻蘇聯的陸上進軍長驅直入,對於進攻英國來說,不僅要海上有運輸船與海軍艦艇,空中也有護航戰機進行護衛,登陸部隊的後勤補給也要及時跟上。但德國的海軍實力跟英國海軍來比,相差頗為懸殊。英軍擁有航母,可以海空協同作戰。德軍並沒有建成投入使用的航母,只有幾艘“鉅艦大炮”時代的戰列艦,所以整個大西洋的制海權便拱手想讓給了英國。況且德法的停戰協定又規定了德國不得使用繳獲的法國艦隊,為此日後的“海獅計劃”也僅僅停留在了空中作戰階段。

雖然英國人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中丟棄了大量武器輜重,本土僅僅剩下780門火炮、160門反坦克炮和200輛坦克,如果德軍要實行登陸作戰,如此薄弱的陸軍力量實在不是德軍部隊的對手。但好在德國人也並沒有登陸部隊可以橫跨英吉利海峽,眼下德國能進入德國作戰的方式也只剩下了空戰。英國人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調整部署空中防禦以及空軍作戰部隊的防控區域劃分。

1940年8月13日,被德軍大肆宣揚的“鷹日”攻擊終於要到來了,但似乎好運也站在了英軍這邊。德軍480多架轟炸機在1000多架戰鬥機的掩護下,分別向英國的各處機場進行了猛烈攻擊,但攻擊效果並不明顯,德軍損失慘重,戰鬥機被擊落367架,而英軍只損失了183架。

1940年8月24日至9月6日,對英國本土的空戰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德軍每天出動飛機都在1000架次以上,高頻度的轟炸使得英軍傷亡十分慘重。但此時的希特勒又改變了作戰目標,開始轉向對倫敦展開大規模空襲。8月23日,一架迷航的德軍轟炸機誤飛到倫敦上空投下了炸彈。為了報復,8月25日英國人派出81架轟炸機空襲德國首都柏林。此時的希特勒感覺自己的尊嚴受到了挑戰,德國人自開戰以來就入侵過好幾個國家的首都,還從來沒有被哪個國家轟炸過柏林。為此,1940年9月15日德軍200架轟炸機在600架戰鬥機的掩護下,準備對英國實施大規模轟炸。但令德國人意想不到的是,英軍300多架飛機分6個批次分別升空反擊德軍,硬是讓德國人在20多分鐘後就損失了戰機183架,而英軍僅僅損失了戰機26架。

1940年年底,由於英軍的頑強反擊,德軍空襲的規模也越來越小。“海獅計劃”也隨之擱淺,德國人也不得不把進攻英國的戰線轉移到了東歐,蘇德大戰一觸即發。


個人看法:德國人不選擇全面進攻英國,除了希特勒的政治目的之外,還因德國海軍的力量薄弱並不是英海軍的對手,若真要登陸英國,德國海軍也並不能保障登陸部隊能順利橫跨英吉利海峽。其次德國空軍對英國本土的轟炸效果不佳,“海獅計劃”的隨之擱淺也使得德國指揮高層放棄了進攻英國的計劃。與此同時,蘇聯與德國的矛盾早已在二戰開戰後就機具升溫,德國攻打蘇聯也是必然之舉。

以上均為個人看法,多有疏漏,煩請糾正!

文|宇澤歷史


宇澤歷史


二戰德國望洋興嘆,英吉利海峽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德國是看著英國唾手可得,但無奈海軍實力太弱,只能拼空軍,結果英吉利空戰又失利了,損失慘重,最後無奈的德國只能用潛艇對英國執行封鎖,到1943年大量裝備雷達和聲納後,德國潛艇也被破解了!

二戰前期德國確實有些所向披靡,1個月時間瓜分了波蘭,39天就拿下了法國,整個北歐基本就是軍隊開過去接收,反抗都很少,又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英國陸軍雖然從敦刻爾克大撤退中撤走了,但是同樣損失慘重,根本沒有了反擊德國的可能性,更何況英國還要將關注點放在北非和巴爾幹半島上去!

英國擁有強大的海軍作為依仗,那時候還是大英帝國,還是世界第一海軍,相反德國的海軍相當弱小,歐洲列強中除了蘇聯海軍實力弱以外,就數德國海軍了,要想登陸英國,第一個要面對的就是大英帝國皇家海軍,雖然德國制定了登陸英國的“海獅計劃”,但希特勒知道貿然執行恐怕所有德國官兵全部都得在英吉利海峽喂鯊魚了!德軍潛艇確實很強,但是這些深海殺手也就只能夜晚執行突襲任務,也不能運兵啊!

最後德英來了一場空軍對決,也就是著名的不列顛空戰,目的是逼迫英國投降。不過很遺憾,雖然空戰給英國帶來了很大的損失,但是英國空軍依靠雷達預警以及主場優勢,成功的戰勝了德國,特別是德軍的飛行員損失慘重,一旦在英國被擊落就代表著要麼犧牲,要麼被俘虜,最後希特勒不得不放棄英國,採取潛艇來封鎖英國的資源。

這時候的英國其實是沒有任何反擊能力的,能夠自保就不錯了,德國顯然也明白這一點,於是開始放棄英國將主要精力放在防禦鬆懈的蘇聯身上。這時候的斯大林因為有一個和平協議,確實防禦鬆懈,甚至還有執行著大清洗運動,整個蘇軍從高層軍官到底層軍官2/3被清洗,甚至4個元帥清洗了3個,根本沒有戰鬥力可言,特別是波蘭戰爭、蘇芬戰爭,德軍對蘇聯的戰鬥力看得清清楚楚,果然在前期一擊即潰,第一年就消滅蘇軍400萬,如果不是美國及時幫忙送來海量物資,組建了反法西斯同盟,個人還真不看好

蘇聯,即使到了戰爭後期,蘇聯軍隊戰鬥力都遠遠低於德國,目前世界排行的王牌飛行員們、王牌坦克等等,哪個不是在蘇聯軍隊上獲得的戰績,只是越往後德國資源和戰爭潛力不足,如果德蘇單挑,恐怕後果難料!


狼煙火燎


寧可挑戰蘇聯這不死磕英國?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德國這個國家的悲哀,地處歐洲腹地,西有英法,東有蘇聯,一戰時就被東西夾擊兩線作戰,地理位置的不利使之始終處在戰略的被動之中,當一戰失敗後,德國的高層們一直在研究如何避免兩線作戰,所以在對波蘭動手前,首先與蘇聯簽訂了互補侵犯條約,暫時的避免了兩線受敵。

當暫時沒有了東線的威脅,德軍摧枯拉朽的閃擊了英法的盟友波蘭,迅速調轉槍口就對準了英法,長驅直入的進攻,法國投降,英國通過敦刻爾克狼狽撤回英倫三島,結果就是德軍百萬大軍看著英吉利海峽望洋興嘆。

對於希特勒與他的將軍們來說,英吉利海峽簡直就是不可吳越的鴻溝,二流的海軍無力支持德軍登陸作戰,在經過了勸降與英倫空戰的失敗後,留給德軍的時間不多了。

是的,留給德軍的時間不多了,與蘇聯的互補侵犯條約,雙方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德軍知道蘇軍在大清洗後軍隊戰鬥力直線下降毫無作戰能力,在與芬蘭的戰爭中充分的暴露了這點,所以知道蘇聯不會選擇在這個節點捅刀子,而蘇聯對自己目前的形勢更是心知肚明,不過沒想到英法這麼不經打,本想等英法與德軍打的焦灼時再背後發動進攻,結果沒幾個月法國居然投降了…

結果就是,蘇聯集結起了軍隊,全部部署在了邊境處,絲毫沒有梯次防禦的架勢,軍工廠開足馬力生產軍備,作戰參謀們一直在研究德國地圖…

德軍的高層們自然知道蘇聯在做什麼,既然兩線作戰不可避免,那就趁蘇聯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首先開戰吧,反正英軍被打的毫無反擊能力,暫時是沒能力反攻回來的。

結果就是“巴巴羅薩”行動開始,蘇德戰爭爆發…









二戰軍評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先別說德國能不能打英國,先說德國為什麼要打英國。

希特勒挑起二戰的最終目的要的還是歐陸霸權,德國從俾斯麥那一輩人開始,除了威廉二世,都很明智的選擇奪取歐陸霸權。


因此希特勒只會找蘇聯和法國的麻煩,自始至終對英國都沒想法,整個二戰德國對英國的軍事行動,僅僅是為了讓英國退出戰爭。

所以根本不存在和英國死磕這種想法,要不然敦刻爾克希特勒也不會手下留情了。

(皇家橡樹號戰列艦,被德國潛艇偷襲掉了)

接下來再說一說其他問題,二戰前夕的德國,陸軍和空軍是親生的,海軍連後孃養的都不如,雖然潛艇很強,但是潛艇頂多能做到襲擊商船,封鎖航路,想登陸只能靠水面艦艇。但是德國的水面艦艇的發展非常緩慢,航空母艦一艘沒有,其他驅逐艦戰列艦和英國也沒的比,海上和英國硬剛根本不可能。實際上英國海軍在美國參戰之前,其實力還是世界第一。

希特勒不是威廉二世,他不會以己之短攻彼之長,第三帝國重點發展的是陸軍和空軍,德意志第三帝國海軍的存在基本上是近海防衛和攔截航路。當年公海艦隊多麼威武,最終還是栽在了英吉利海盜的手裡。有威廉二世的前車之鑑,希特勒又怎麼會做出和英國死磕的蠢事呢?

(俾斯麥號戰列艦)


守仁讀仁


我們拋開意識形態上的一些東西不言,就二戰歐洲的狀況,希特勒的德國犯最大的錯誤,就是在沒有蕩平英國的前題下,反而用重兵去攻打蘇聯。這也是促使德國失敗的重要因素。大家想一想,蘇聯接近北極氣侯天氣惡劣不說,國土面積之大縱深之長,人口數量又是歐洲第一。這得需要多少的兵力,多少的後勤補給才能左右馳騁。雖然當時的德國很強大,但還不足以佔勝蘇聯。前法國拿破崙的軍隊就是前車之鑑。

反過來涗一下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雖然稱霸世界多年,但只是蛋丸之島國,拋開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及人口,本國的國土面積及人口完全有限。希特勒的德國在拿下法國,征服了整個西歐以後,根本不用去管蘇聯,還繼續和蘇聯友好。下一步將充分利用這些國家的財力,物力,人力,及德國整個的軍力去徵佔英國,我想拿下英國絲毫沒任何問題,何其說進攻英國等於死亡!英國一滅,自然也就孤立了美國,但是綜合當時各種因素來看,這種理念這種公式不成立。但硬有如果加上假如的話,其結果自然就會形成德,美,蘇三大勢力這樣一種格局。


歲月靜好7684209691403


老孫常談,希特勒《我的奮鬥》原計劃是要先進攻蘇聯,目的清楚,《巴巴羅薩》計劃是掠取烏克蘭的糧食及高加索的石油,這個計劃作為希特勒的構思是精明的。

然而希特勒為什麼要與英國死磕呢?那就是作為假象的另一個計劃,《曼斯坦因計劃》。這是希特勒命令H戈林元帥實施的欺騙蘇聯斯大林和巴甫洛托夫的計劃。還真別說,這個《計劃》真還奏效;1940年12月,巴甫洛托夫前往德國簽訂的《互不侵犯和平條約》真是在這種假象中“生效”的。



另一方面,德國和英國的軍事實力幾乎在一個平衡線上,只是英國的戰機只有1200架,不過丘吉爾的空中戰術具備靈活性,而德國的戰機卻將近二萬架。希特勒與英國死磕,動機是想迫使英國同法國一樣向德國投降。殊不知邱吉爾不買這個賬,邱吉爾在空戰方面選擇的是游擊戰。


此外,希特勒緣於能源困頓,在歐洲西線戰爭中失卻了制空權的有利性。許多戰機都在扒窩,且缺少成熟的飛行員,新兵農民還來不及訓練。還有一點是德國的海軍事業不夠強大,這在德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就體現出了弱行。德國的海艦往往只有被擊沉的事例。

因此在這種僵持狀態下,希特勒於1941年6月6號糾集了整個德國的實力,從波蘭經由羅馬尼亞,奪下芬蘭針對從蘇聯的黑海至波羅的海,全長二千多公里實施對蘇聯的全面進攻,且取的了成功。這就是希特勒《巴巴羅薩》計劃的成功。而當時斯大林和巴甫洛托夫還以為德軍沒有這麼快會登陸蘇聯領土。


宗上,我們便可以看出:二戰德軍為什麼放棄對英國死磕的真實原因。


星空89831416


希特勒當然想消滅英國,但是英國和歐洲大陸隔著英吉利海峽,要進攻英國必須依靠海軍和空軍在實施兩棲登陸 ,德國陸軍和空軍強大,海軍實力卻不如英國,經過多次的海軍和空軍的較量,希特勒都無法征服英國,海獅計劃最終胎死腹中,進攻蘇聯是因為希特勒已經佔領了大半個歐洲,在東方只有一個蘇聯已經是德國面臨的一個主要對手,蘇聯地大物博,烏克蘭更是整個歐洲的大糧倉,高加索地區有種豐富的石油資源,這些戰略資源對德國的軍事擴張有巨大的幫助,而且當時的情況看起來對德國還是比較有利,當時德國已經橫掃西歐,日本在亞洲瘋狂侵略,威脅蘇聯後方,如果兩相夾擊的話很有可能拿下蘇聯,蘇聯經過多年的大清洗,大量有經驗的軍官被清洗,因此戰爭初期,蘇軍節節敗退,德軍一度兵臨莫斯科城下,如果不是嚴冬和蘇聯軍民的拼死決戰,加上日本不理會德國共同出兵的要求,單獨南下進攻東南亞向英美開戰,蘇聯當時還真是危急萬分。


渭城朝雨憶傾城



用戶不關美達哥


英國對於德國而言沒有多少戰略意義,或者說相較於蘇聯沒有多少,糧食石油礦石才是德國短期內需要的,另外戰前蘇聯表現的虛弱太誘人了,對於德國而言英國遲早要打的,但法國已經廢了,英國暫時不具備大規模登陸的實力,德國首選攻打虛弱而且戰略物資豐富的蘇聯是肯定的,一旦攻下蘇聯,英國不得不考慮媾和,即便拉上美國,一個具備豐富資源的德國未必會畏懼,所以戰略上攻打蘇聯不攻打英國個人鄙見是對的,只是對蘇聯的後法能量估計不足,這個不打也是不知道,只能說元首太自信了


憑空的日子


別逗了,要不是有海霞隔著,英國不比法國強到哪裡去!裝逼誰不會呀!真牛逼有本事敦刻爾克別逃跑!你看看二戰戰史,英軍也照樣乏善可陳,也就法軍和意大利人襯托英國人裝很善戰似的!根本德國人俄國人比比,基本算垃圾,其陸軍甚至還不如中國人能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