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三煤矿的光辉岁月

南通三煤矿的光辉岁月

视觉南

微信号:nantong-vision

点击上方"蓝色字"可关注我们!

南通三煤矿的光辉岁月
南通三煤矿的光辉岁月南通三煤矿的光辉岁月

苦脏累又危险,是煤矿的特点,下井后第一要事就是讲安全。

南通三煤矿的光辉岁月南通三煤矿的光辉岁月

矿工们挥汗奋战在百米井下

其时,在先生产后生活的口号下,开矿的这拨强劳力,吃的是没多少油水的大锅菜,干的却是比行船、打铁、磨豆腐还要苦三分,且危险百倍的活儿。

说来今天的年轻人不信,就是这批外行在那个恶劣的条件下竟然创造出了奇迹。王门矿主副井筒内填埋的数百吨矸石被人工一一清除上来,井下沉积的万吨黑水被全部抽空,绞车、泵房、机电设备一一被修复。随着地下铁轨的铺设,一年多后王门矿开始出煤,而且都是6000 大卡上下的好煤。

南通三煤矿的光辉岁月

井下政治学习是文革时期的常态

1973 年9 月,修复后的阎台矿也传来出煤的喜讯,煤质也是高热质的无烟好煤。而平地而起的柳新矿则在克服了无数困难后,施工进度不断加快。提起那段艰难的岁月,纪元老人记忆犹新。

他说,开矿得从平地上挖井,直径20 多米,深达260 米的井筒得一米一米往下挖。降水法,注浆法,当时各家地方煤矿能用的办法都用了,可挖到一定深度不是碰到断层就是狂泻不止的流沙。挖了被填,填了再挖,光注浆加固就用了水泥六千多吨,井筒还是打不下去。请教徐州矿务局技术权威,人家建议用冷冻法。指挥们向省煤指汇报,不料却受到专家的指责:你们小煤窑怎能与国矿比,有技术力量吗?万一井壁垮下来,后果谁承担?

南通三煤矿的光辉岁月

七十年代,作者任南通煤矿宣传科干事,深入井下采访家常便饭。

纪老感叹,那一阶段从指挥部到矿领导个个揪心,不少人已做好卷铺盖回老家的准备。艰难时刻,几位指挥闻讯省委副书记彭冲在徐州检查工作,冒着被撤职的风险,设法向彭冲汇报了柳新矿的困难,请求解决冷冻设备,啃下打井难关。庆幸的是,彭冲当即指示省有关部门迅速扶持南通矿攻关。

设备有了,如何确保一次成功?到矿不久的北师大物理系68届毕业生孔祥羽主动向大矿的专家取经,设计出最佳的冷冻方案,拿出的设计图得到了权威们的高度肯定。

南通三煤矿的光辉岁月

柳新矿资料室主任韩良秀在井下向电台记者介绍情况

施工过程中,矿长带着工人每天扎到零下十多度的井筒内,一锹土一锹石头往下挖,硬是挖上来几百吨泥石;地质测量组组长徐安堂趴在井壁底下,观察细微变化,为施工提供了准确数据。日以继夜的拼搏,297 米深的主井筒成功贯通,副井施工也同步进行。不久,高高的井架终于耸立起来。

从1971 年初开工到1976 年主副井顺利建成,年产30 万吨的柳新煤矿于1978 年正式投产,连同年产6 万吨的王门矿,年产7 万吨的阎台矿,每年都有40 万吨左右的优质原煤输送到南通。

血染黑金,家乡子弟舍生忘死战煤海

挖煤的人,天天都在鬼门关上转悠。恶劣而又复杂的自然条件下,矿工们稍有不慎死神就会扑面而来。

仅以柳新矿为例,600米深的地下分布着4段煤层,厚的有3米,薄的仅50公分。要全部开采,必须通过打眼放炮,扶棚支架。煤层厚可以站着打眼放炮,碰到四五十公分厚的,矿工们只能躺着支顶、攉煤。有时煤层倾斜50度以上,矿工们还得攀过数百米以上的煤眼才能到达工作面。地下水常常淋湿全身,上下一趟煤眼比攀一个狼山来回还要累,且不说随时可能发生的塌方和冒顶。

南通三煤矿的光辉岁月

女技术人员在井下与矿工交流

不过,险归险,难归难,南通矿工却没有人临阵退却。一线拼命的矿工且不多述,就说陈庆凤这位随同王门矿党总支副书记陈维扬来到矿山的女技术员,为了取得第一手的资料,无数条巷道留下足迹,经历的险情不计其数。有一次突遇电梯停电,她竟然从100 多米高的井壁上紧扣着400多节钢梯冒死攀上了地面。其时若是顶上落下一颗不大的煤块,瞬间就会击碎矿工帽,后果可想而知。

南通三煤矿的光辉岁月

迎着朝阳,矿工们奋战在矸子山上。

与工程技术人员相比,采掘矿工时时刻刻面临险情,但为了家乡急需的能源,大家只能舍命向前。1978年12月3日,海安籍矿工孙开友和工友周吉才、张宝和正在采煤面上回采,一块3米见方的巨石突然坠下,两名工友当即压成肉饼,孙开友压在巨石下只露出充血的头颅。救护队赶到时,老孙艰难地说了声“请关照我的家属和小孩”,就闭上了双眼。

1974年12月5日,王门矿掘进二区区长陆长富、班长任志坚、放炮员陆绵标和维修员顾峰攀上即将贯通的一处巷道时,顶上一声巨响,数百吨积水裹着泥石狂暴地冲下巷道,陆长富、任志坚当场被泥石冲下80多米的巷底,闷死其中。顾峰和陆锦标本能地抱住一根支柱方保住一命。

南通三煤矿的光辉岁月

当年南通煤矿的娘子军

据统计,南通三矿29年的开采史,开挖的巷道总长相当于南通到南京两个来回,挖掘上来的矸石堆起来比狼山还要高。出煤总量841万吨,换来的代价是共有61名矿工献出了生命,260 多人重伤致残。其中,最为惨烈的一次当是1994年11月24日,包括时任矿长邵宝珠在内的9名干部和技术员在地面煤仓爆炸中牺牲。

有人说,800多万吨煤块都染着南通矿工的鲜血,比喻也许夸张,但在那个特定的年代,特定的环境下,不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五千江海儿女以生命为代价,忘我搏击煤海,无私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吗。

岁月留痕,一代采矿人情深重义绵长

随着地下资源的日趋枯竭,王门矿和阎台矿分别于1987年、1995年关闭,柳新矿于1998年转售徐州天能集团经营。至此,南通远征军在徐州地区的开矿史划上句号。

矿山远去,一代采矿人的矿山精神并未消亡,29个春秋在遥远的异乡留下的许多动人故事至今仍是矿友相逢时津津乐道的话题。

南通三煤矿的光辉岁月

九十年代初,时任南通市副市长陈华汝深入柳新矿采煤面上检查工作。

原指挥部副指挥、后调任南通师专任党委书记的赵暄多次在矿友联谊会上动情地说过,当年从五七干校来到冰天雪地的徐州大地,无数次深涉在三矿崎岖的巷道内,和矿工们交流的场景犹在眼前。南通经济腾飞的今天不能忘记矿工们的重大贡献,他们是江海大地上最可爱的人,掘火者应当永远得到人们的尊重。

南通三煤矿的光辉岁月

八十年代未,几位离退休老指挥重返矿山。

南通大学原党委书记、博导顾晓松教授是我国医学战线上成果累累的优秀科学家,曾获多项国家和国际科研大奖。提起这位从王门矿绞车司机岗位上走出去的佼佼者,矿友们无不引为自豪。而顾晓松自己却认为,取得这样的成果,离不开当年矿山艰苦环境的磨炼。他说,矿山就是一座大熔炉,自己成长的路上受益多多,今后无论取得多大的成果,这段经历都鞭策自己攀登新的高峰。

南通三煤矿的光辉岁月

在中国煤矿史上,夫妻双双任职同一个矿的正副矿长极为少见,而柳新矿第5任矿长杨汉谦、副矿长朱汉芳就是一对好搭档。时至今日,两位老人还在念想着早已归属他人的柳新矿,常常梦见到一列列火车将大量好煤转船运往南通的快乐画面。

上世纪五十年代杨汉谦从徐州煤校毕业后在徐州大矿工作了20多年,为支持家乡煤矿建设,他们于1983年双双调入柳新矿。作为矿山管理的“老把式”,他们陆续被提拔为正副矿长。聊起矿区经历,早已退休在通颐养天年的二老坦言,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深刻的教训。

南通三煤矿的光辉岁月

83岁的杨汉谦和老伴居住在新建路一幢老旧民宅内,平时翻翻矿区资料也是一种乐趣。

原来,杨汉谦上任矿长没几天,一场事故就夺去三条人命。虽说煤矿事故难免,但当头一棒却是震撼异常。杨汉谦和班子同仁痛定思痛,生产、安全管理齐头并进,竟然创造了连续三年柳新矿零死亡事故的奇迹,引来煤炭部的高度关注。不久,柳新矿一举跨入全国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的行列,继而又创造了柳新矿年产41万吨原煤的历史最高纪录。而朱汉芳则在分管的多个部门也干得风风火火,“夫妻矿长”成为南通煤矿史上一段佳话。

南通三煤矿的光辉岁月

2014年矿友欢聚,当年的女工程师陈庆凤向纪元老人献花。右为原南通煤指副指挥、后任南通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朱文涛,左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晓松。

令人欣慰的是,南通矿山虽已远去,矿友情谊却延续至今。近二十年来,以矿友情为题的聚会几乎年年举行。主办者既有当年矿领导,也有普通职工。大家从地点的安排到经费的筹措无不争挑重担。看来,南通煤矿的这段情缘还将绵远流长。

后记:本文作者王广祥为高级记者,曾担任南通煤矿指挥部的宣传干事,此文曾作为特稿发表于《南通画报》。作者承诺待为煤矿指挥部老指挥纪元老人百岁华诞庆贺矿友会后再发后续。但去年活动开展两个月前,老人却静静离去,令人不胜感慨!今再推此文,以飨读者。 

供图: 王广祥 刁广明 吴明豪 夏圣东

南通三煤矿的光辉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