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农民王飞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十佳农民”资助项目提名人选

8月21日,农业农村部人事司公布了“全国十佳农民”2018年度资助项目提名人选,夏邑县农民王飞入选。

夏邑农民王飞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十佳农民”资助项目提名人选

王飞,男,36岁,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刘店集乡徐马庄村王庄组 。2004年返乡创业,2013年创办特色高效家庭农场,规模150余亩,主要种植瓜果蔬菜,农场亩平均效益3万元以上,家庭农场年纯收入180万元。建立了“农民田间学校”,先后举办培训班30余期,3000余人次参与培训。曾获“风鹏行动·新型职业农民”项目资助,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新型职业农民、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最美家庭。十三届河南省人大代表。

王飞事迹材料

在夏邑县刘店集乡一提起王飞,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群众的“脱贫致富领头人”。初中毕业外出打工的他于2004年返乡创业,先后参加了县绿色证书培训班和农广校中专班的学习。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王飞积极参加了县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获得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并扩大了租地规模,建起了家庭农场。顺着笔直的道路走进王飞家庭农场,让人眼前一亮,道路的左手边是“刘店集乡徐马庄村扶贫车间”,右手边是“农民田间学校”和大型冷库,再往里走,是一个个高效温室大棚、一行行优质果树。

王飞介绍说,“家庭农场现有耕地150余亩,主要种植果树瓜菜,其中果树塑料温室大棚14个,每个棚3亩左右,栽培杏、桃、葡萄、李子等果树品种。还有露地梨树45亩、苹果10余亩、猕猴桃等其他杂果35亩,其余为优质瓜菜和杂粮作物”。王飞自豪地说:“近年来,我严格控制瓜果蔬菜的规模和成熟的时间节点,秉着学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做到了农场瓜果蔬菜四季飘香,红火的场面从每年的2月份一直持续到年底。自己总结出了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经营思路,也探索出了一条‘一年四季有活干,一年四季有钱赚’的经营模式”。现在,王飞农场亩平均效益3万元以上,最高达到5万元,2017年他的家庭农场纯收入就达到180万元。爱农业、会管理、善经营,懂技术的80后农民王飞,2012年被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河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共青团河南省委等12个部门评为“河南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3年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同年荣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风鹏行动、新型职业农民”资助对象,2015年被评为“全省十大新型职业农民”,2017年被团中央、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7年当选为商丘市第五届人大代表,2018年当选为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其家庭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014年全国农广校校长工作会议、2018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培训班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现场会都把王飞家庭农场作为现场观摩考察点,得到与会领导和代表的一致好评。

徐马庄村是国家级贫困村,有人口2012人,耕地1700亩,下辖5个自然村8个村民组,贫困户160户534人。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和省人大代表,王飞经常说:“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几年来,王飞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借助农场被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的优势,建立了“农民田间学校”,按照“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的主导思想,与夏邑县农广校和农业局等有关业务部门相结合,不仅有教师授课,王飞也亲自讲一些自己的创业经历,分享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先进的经验和一些好的做法。几年来,先后举办培训班30余期,3000余人次参与培训。用实际行动助推脱贫攻坚,引导周边群众创业致富。对全村及周边乡村的群众尤其是贫困户,免费进行现场培训指导。对有技术无资金的贫困户,帮助他们协调贷款;对没项目的,免费提供项目、技术及销售;对没能力创业又不想承担风险的贫困户,就招到农场打工,定期领工资脱贫致富。

现在王飞农场有固定工人24人,均为贫困户。农忙时吸纳贫困户50余人参与生产。徐马庄村贫困户马运堂没有技术,但踏实肯干,在王飞农场边务工边学习,不仅保障了生活,还学到了实用的种植技术,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徐马庄贫困户朱秀英60多岁,原来家境贫寒,自从到农场务工,年收入1万余元,已顺利脱贫。前段时间她老伴生病住院,王飞先后预支了2万元工资,老人非常感激,逢人就夸王飞好。现在,朱秀英不仅自己有了存款,还帮儿子还了几万元的债务,家人更加团结,生活也越来越好。贫困户王兰运因年纪较大,没法从事其他工作,王飞看老人生活困难,就安排了一些轻松的活给他,和其他工人一样发工资。现在王兰运既能顾家也能挣钱,生活好了,心情也好了,老人别提有多高兴了。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王飞以一颗质朴的心带动多名贫困户和村民走向了致富路。

在王飞的带动下,徐马庄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棚蔬菜专业村,并辐射带动周边的吴楼、三里、何庄、洪庄、孔祠等10多个村和邻近的王集、太平、骆集等乡镇发展大棚蔬菜生产,形成了数万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同时,带动不少农户种植优质果树,获得更高经济收入。几年来,王飞成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的佼佼者,国家、省、市、县领导先后到农场参观视察;来自安徽、湖北、山西、陕西、河北、江苏、河南各市县等100余个参观团25000余人次慕名到农场参观学习,贫困户学员和带队领导参观后纷纷表示对农场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高度认同和赞许,对发展农业早日脱贫致富更加信心满满;王飞先后到新乡市刘庄中组部、农业部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郑州市农大举办的青年农场主培训班、郑州市省团校、西华黄泛区农场等多个地区授课50余次,讲述自己的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受到学员们和承办单位领导的一致好评。他的特色家庭农场吸引了省内外领导和同行纷纷前来参观,先后被河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新华每日电讯、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等重要新闻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尤其是2017年1月被中央七套“农广天地”栏目以“四季来财的王飞家庭农场”进行了半小时的专题报道。

一步步走来,他遇到过资金的困难,技术的难题,但是他凭借踏实勤奋,谦虚好学,勇于创新的品质,通过参加培训、外出考察、政府帮扶,逐步克服了困难,感觉视野更开阔了,经验更丰富了。王飞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他说:“今后,我将继续坚持发展适度规模家庭农场,重心逐步转向优质果树种植,发展观光农业,增加产品效益,提高土地附加值。同时,积极探索改变以往农户在农场打工领工资的方式,逐步变为‘我主要负责出项目、技术、销路,工资+分红’新的经营管理模式。这样不仅能降低农场的经营管理难度,还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吸纳更多贫困户创业就业,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