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在各種水滸題材的影視劇中,一定要讓武松去生擒方臘?

傻小子讀名著:第141期

文 章 主 題:生擒方臘

涉 及 人 物 :魯智深、武松、方臘、韓世忠等

配 圖 選 自 :央視版《水滸傳》、新版《水滸》、電影《蕩寇志》

為什麼在各種水滸題材的影視劇中,一定要讓武松去生擒方臘?

想必很多小夥伴都知道,歷史上真正擒方臘的,並非魯智深,也更非武松,而是跟岳飛齊名的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

為什麼在各種水滸題材的影視劇中,一定要讓武松去生擒方臘?

話說方臘兵敗之後,於慌亂之中躲進幫源洞中。此洞藏在山林深處,極為隱蔽,宋軍尋找幾日,始終不見方臘蹤跡。而當時還是個小官的韓世忠,卻在無意中發現了幫源洞所在。於是,韓世忠率領一隊官兵潛入洞中,輕而易舉地就擒住了無路可逃的方臘,立下千古一功。

為什麼在各種水滸題材的影視劇中,一定要讓武松去生擒方臘?

而在《水滸傳》中,自始自終都沒出現韓世忠這個人,連他的名字都不曾提及。也就說,這千古一功,就要被施耐庵轉手送給梁山一百零八好漢中的某個人了。沒錯,原著中生擒方臘的正是花和尚魯智深。書中這樣寫道:

卻說方臘從幫源洞山頂,落路而走,忙忙似喪家之狗,急急如漏網之魚。便望深山曠野,透嶺穿林,脫了赭黃袍,丟去金花幞頭,脫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扒山奔走,要逃性命。連夜退過五座山頭,走到一處山凹邊。見一個草菴嵌在山凹裡。方臘肚中飢餓,卻待正要去茅庵內尋討些飯吃,只見松樹背後,轉出一個胖大和尚來,一禪杖打翻。便取條繩索綁了。那和尚不是別人,是花和尚魯智深。拿了方臘,帶到草菴中,取了些飯吃,正解出山來。卻好迎著搜山的軍健,一同綁住,擒捉方臘,來見宋先鋒。

從這段文字不難看出,方臘是在慌忙逃命中,不巧撞上了魯智深,被魯智深一禪杖打翻,最後被生擒。施耐庵把這千古一功送給魯智深,這其中當然是有原因的,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第一,魯智深是公認的水滸第一英雄好漢,性情耿直、行俠仗義、重情重義,最關鍵的是,魯智深從不嗜血如命。因此,這千古之功,自然是送給魯智深這樣的真好漢才合適,我們暫且可以理解成這是魯智深的主角光環。

為什麼在各種水滸題材的影視劇中,一定要讓武松去生擒方臘?

第二,智真長老曾為魯智深作了四句偈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逢夏而擒”,就是指魯智深活捉夏侯成;“遇臘而執”,就是指魯智深生擒方臘。顯然,這是施耐庵早就安排好的一處伏筆,即施耐庵早就已經決定把生擒方臘的功勞送給魯智深了,我們暫且可以理解為這是施耐庵對魯智深的偏愛。

為什麼在各種水滸題材的影視劇中,一定要讓武松去生擒方臘?

第三,從上面那段文字可以看到,魯智深生擒方臘,其實就是撿了一個大便宜,是方臘太倒黴,正好撞上了魯智深,更關鍵的是,方臘是在茅庵附近被魯智深生擒的。“茅庵”是什麼?不就是寺廟嗎。而魯智深是什麼人,是佛門中人,佛門中人最講究什麼?當然是因緣。因此,最適合生擒方臘的,定是魯智深無疑。

為什麼在各種水滸題材的影視劇中,一定要讓武松去生擒方臘?

因此,由魯智深來生擒方臘,是非常合乎情理的,不論是魯智深的主角光環,還是施耐庵對魯智深的偏愛,亦或說是魯智深的運氣,這些都是成立的。但是,為什麼在各種水滸題材的電視劇或電影中,非得把生擒方臘的功勞讓給武松呢?

比如,在央視版《水滸傳》中,方臘兵敗,欲帶兵突圍,正好遇上了盧俊義、武松等人的伏兵。兩軍廝殺,武松被斷一臂,用單手勒住方臘的脖子,兩人翻滾在地,一番纏鬥之後,兩人盡皆昏過去,就這樣,方臘被武松生擒。

為什麼在各種水滸題材的影視劇中,一定要讓武松去生擒方臘?

再比如,在新版《水滸傳》中,方臘更是被塑造成一位武藝超群的高手,先是輕鬆斬殺張青孫二孃夫婦,再是跟武松在破廟之中展開殊死搏鬥,幾乎要了武松的性命。當然,方臘最後還是被斷臂的武松生擒。

為什麼在各種水滸題材的影視劇中,一定要讓武松去生擒方臘?

甚至在邵氏電影《蕩寇志》中,生擒方臘的也是武松;還有在電視劇《武松》中,也是武松生擒了方臘。總之,無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生擒方臘的都是武松,而絕對不可能是魯智深。

為什麼在各種水滸題材的影視劇中,一定要讓武松去生擒方臘?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在眾多影視劇中,都要讓武松去生擒方臘呢?仔細考量,其實也不難得出答案:

第一,武松的形象比魯智深更俊朗。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武松,因為武松往往被塑造成一個高大俊朗、武藝高強、快意恩仇的俠義青年,這符合影視劇中男主角的形象;而在影視劇中,鮮有和尚作為主角的,特別是像魯智深這樣五大三粗、魯莽憨厚的和尚,就更不像男主角了。那麼,很顯然,讓形象更俊朗的武松去生擒方臘更符合大眾的口味和期許。

為什麼在各種水滸題材的影視劇中,一定要讓武松去生擒方臘?

第二,武松的知名度比魯智深更高。要說誰是《水滸傳》第一名人,那一定是武松。武松不僅是家喻戶曉的水滸人物,而且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因此,讓武松擒方臘,不僅是為了鞏固武松的知名度,更是為了塑造武松這一人物的偉岸光輝形象。

為什麼在各種水滸題材的影視劇中,一定要讓武松去生擒方臘?

第三,為了劇情好看。看過原著的小夥伴都知道,武松斷臂,既不是被方臘斬斷,也不是自斷,而是被方臘帳下的法師包道乙所斷。而在各種水滸題材的影視劇中,從來沒有出現過包道乙這個人物,既然這樣,那武松之臂該由誰來斷呢?很顯然,一定是方臘,為什麼?因為在觀眾眼中,方臘無疑就是個“大反派”,既然是大反派,那一定不會這麼輕易地就被生擒,怎麼也得給他安排一場精彩的打鬥。那麼,讓武松跟方臘對決,再讓方臘斷掉武松之臂,而武松則單臂擒方臘,這就類似於一般影視劇中的大結局,正反兩派展開殊死搏鬥,經過一番激烈對決,最終反派被正派消滅。如果在影視劇中讓魯智深生擒方臘,那武松之臂又該誰來斷呢?總不能是方臘手下的小嘍囉吧。

為什麼在各種水滸題材的影視劇中,一定要讓武松去生擒方臘?

綜上所述,我們終於知道,為什麼在各種影視劇中非得把生擒方臘這一潑天大功讓給武松了。就是不知道將來有沒有一位導演,能順從原著的意願,把生擒方臘這一大功再送還給魯智深。或許,會更加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