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的大运河,不是亡国工程,而是续命工程,没有它隋朝早亡了

隋炀帝杨广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人骂他是嗜血暴君,嗜杀成性、不顾百姓死活、只图自个享乐,而有人则认为他比汉武帝、唐太宗还要英明圣武,是除秦始皇外唯一称得上千古一帝的皇帝。小编无法全面地量化隋炀帝一生的功过是非,但就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一事小编要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很多人认为大运河是一项弊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亡国工程,人们通常把大运河当做隋朝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小编则不以为然,大运河不是亡国工程,而是续命工程,隋炀帝若不开凿大运河,恐怕隋朝早亡了。

隋炀帝的大运河,不是亡国工程,而是续命工程,没有它隋朝早亡了

人们通常认为京杭大运河始建于隋朝,其实不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这条漕运生命线工程就已经动工,不过只是局部动工。隋朝统一天下后,隋朝征服决定干一票大的,打通整个南北水系。这一决定并不是拍脑袋制定的,隋朝政治中心远在长安,而晋朝衣冠南渡之后大力发展江淮一带的经济,到隋朝时期汉人的经济中心早已南迁至江淮地区。为了方便控制南方的经济,也为了打通南北的商路,从而带动北方地区的经济,大运河项目势在必行。

隋炀帝的大运河,不是亡国工程,而是续命工程,没有它隋朝早亡了

当然古人并没有现代经济思维,纯粹为了南北经济这一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更重要还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西晋南迁之后,北方的世家大族大部分都前往南方,而当时的权力结构是皇室和门阀共掌天下,隋朝的皇权囤积在北方,门阀则聚集在南方,南北长期分割,不利于皇权制约门阀势力。再者,北方边患不断,军需吃紧,而南方钱粮财税充足,北方打战所需的粮饷物资都需要从南方征调,所以京杭大运河就成了北方战事的生命线。

隋炀帝的大运河,不是亡国工程,而是续命工程,没有它隋朝早亡了

大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算是对大运河比较客观的评价,大运河的确是利国利民的工程,不只是隋炀帝对其极尽溢美之词,后世的帝王很多都走上了隋炀帝的老路,历朝历代都对大运河进行过修整,而且隋炀帝龙船下江南,难道后世的帝王这种事还干得少吗,康熙、乾隆是出了名的下江南皇帝,他们走的可都是进杭大运河啊。

隋炀帝的大运河,不是亡国工程,而是续命工程,没有它隋朝早亡了

大隋帝国之所以短命,小编认为跟京杭大运河没有半毛钱关系,相反若没有大运河隋朝可能亡的更早,要知道隋朝的边患可从来没断过,而且隋文帝虽然名义上统一了南北,但政治中心偏离南方富庶地区,门阀势力不能长期受到皇权的制约,整个帝国很容易分崩离析,其实隋末大乱不正是这一潜在威胁的具体表现嘛。大运河无疑掐住了这些问题的咽喉,可惜隋炀帝在其他方面犯的错误太多了,最终导致大隋帝国的覆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