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二)

人为什么那么迟钝?也是因为钻进厚厚的我执里出不来,与周围环境隔离了。如果你能从我执里走出来,就会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你自然会变得非常敏感。为什么修到一定程度会有他心通呢?因为这时候我们的力量不是往里走,而是从里面走出来,与外面的力量融为一体。

现在大家并没有真正走进去,更没有走出来,进也进不去,出也出不来。如果真的走进去了,就是处在三摩地中。如果再从里面走出来,就是处在无相定中。就像我们的脚,一只在门坎内,一只在门坎外。如果你真的走进去了,在屋子里停留一个时期,最终一定会走出来。走进去意味着定,走出来意味着慧。我们现在的状况是一只脚在里面,一只脚在外面,处在散乱中。所以人也不是人,佛也不是佛,红尘的福没有享受到,佛门里的清福更没有感受到。

通常大家连第一个阶段都无法走完,更不用说走第二个阶段了。当你走完第一个阶段再走出来,就会把屋子里无始以来所收集的宝藏,带到外面与大家分享。这时候你带出来的宝藏才是你内在真正的心经,而不是悉达多的经。现在许多法师讲法,讲的都是佛经,而不是自己内在的心经。

祖师大德们开悟以后,不看佛经,也不讲佛经,但他们的开示自然符合佛经的教义。佛陀当初也是走进这间屋子,又从这间屋子走出去,把屋子里的宝藏带出来,分享给大家。而现在许多修行人根本没有走进去,只是站在门口。是佛把里面的东西带出来,讲给我们听。我们听多了,看多了,凭着记忆又讲给别人听。正因为听多了,看多了,反而把自己内在的心经丢掉了。

当你走进这间屋子,就是走进了自性,也就见到了自己的佛性。当你从屋子里走出来,才发觉外面就是里面,里面就是外面,原本没有内外。或者说外面就是里面的显现,外面虽不是里面,但也不离里面。但这只是对过来人而言。对凡夫而言,之所以有内外,说一千道一万,还是“我执”把内外隔开了。

本来不修行的时候,我执还小一点;越修,我执越大;功夫用得越多,我执这堵墙越厚,越无法冲破。因为不修行的人、修行差的人,还知道谦虚。当一个人谦虚的时候,他的身心是打开的,这时候身心内外就相通,融为一体了。而当一个人用我执做事的时候,我执这堵坚固的厚墙自然就把你与外界切断了。我执大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入道。

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我执,那么现在周围滴水的声音,你应该听得清清楚楚。你们肯定会说:“周围的滴水声,我听得清清楚楚。”这说明你的力量是向外的。如果你的力量是向内寻找,六根自然关闭,不应该听到外面的滴水声。

我姑且把大家抬高一点,现在大家都没有我执了,身心内外已经全部放松了,整个身体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不分内外,宇宙的阳光、空气都呈现在莲花里。这时候周围有任何声音,你都听得见,有任何形象,你也看得见。如果你现在既听不见声音,也看不见形象,或者只听见一种声音或者只看到一种形象,那说明你的身心是有所住,住在一个声音上或者一个形色上了。

真正融为一体了,是哪个声音、哪个形象都不停留,不住在任何声音和形色上。此时的境界是绝对的整体,绝对的专一。就像一台打开的录音机,周围所有的声音全都录进去了,而不是只录一种声音。又如一台摄像机,桌上摆了十个苹果,它都摄进去了,而不是只摄了一个苹果。

许多人做事的时候,旁边的人叫他,他听不见,有人走过,他也不知道。你们说这是入定了,还是在散乱中?(大众:在散乱中)散乱了,他怎么还能把手里的事情做得那么好呢?如果开车时散乱了,应该是把车开到沟里,撞到树上才对。可是他没有把车开到沟里,而是开得非常稳。这是为什么呢?

这些都是修行中的问题,如果你们平时是参话头,这些都是应该参的话头;如果平时是冥想,这些都是应该冥想的问题。这种情况叫“小定”,定在了一件事情上。正是因为定“一”,而失去了“万”。如果“一”也不定,自然能与“万”融为一体。但凡夫并不是定一,而是处在万散中。果真能定一,就已经有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集中了。

实际上修行的第一步,能定在一项上就不错了。但这是针对中、下根器的人而言。上根器的人,听到的当下即是。既然当下即是,为什么又解决不了自己的根本问题呢?那就说明无始以来我们的功夫没有跟上,一直是在理上做文章。即便是六祖,24岁就悟道了,拿到衣钵后还要修行15年。在这15年当中,就是所谓的在练功。他理上的功夫在24岁时就已经通达,而真正功夫圆满是在15年之后,甚至更后。《坛经》是在他57岁时才形成的。

他的第二个问题是:凡夫是否也有千百亿化身?大家说凡夫有没有千百亿化身?(众答有或者没有)

顿瀚师:凡夫也有千百亿化身。因为我们毕竟生活在宇宙之中,虽然每个人是一个个体,但从来没有离开过宇宙。我们和宇宙万物是同呼吸、共命运的,怎么可能脱离得开呢?……

师:如果圣人的千百亿化身是靠动念头,他这时的念头绝对与凡夫不同。我们现在的“起心动念”,就是未来千百亿化身的基础。如果没有现在的妄念,就不会有未来的千百亿化身。正因为我们现在有千百亿个念头,才能修成以后的千百亿化身。能变成千百亿化身的千百亿念头,绝对不是凡夫最初的千百亿念头。这很难讲啊!它是功夫,已经超越了语言!

我刚才讲的几句话,你们只要明白一句就行了。我们今天的千百亿念头,就是以后修成千百亿化身的基础,也就是以后修成的千百亿化身。但是修成了千百亿化身的念头,绝对不是现在的千百亿念头。正是因为有现在的千百亿念头,才决定了将来有千百亿化身。此念头与彼念头,既相同,又截然不同。禅修 心理学 宇宙 吸引力法则 冥想 灵修 打坐 佛学 国学 哲学

本文节选于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著作《降伏其心》

修行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二)

东华禅寺万行大和尚

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践行佛法、用生命去体证生命本质的智者。15岁信佛、18岁出家、29岁证得生命本源,30岁复建东华禅寺、7年闭关、17年建寺安僧、12部著作、1万多场开示、千万余字著述、17年间向社会捐款捐物4000万多元……

从童真入道、闭关证道,到建寺安僧、讲经说法,六度万行,历经了三十余年,找到了一条能让人类证悟本源的解脱之道。

本着普度众生的使命,将一生心血《东华禅》无私付予芸芸众生,殷切期望天下苍生通过学修《东华禅》融通人生四大关系:我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