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斤肉和十萬+|懶熊丁酉記事

2017年,我長了10斤肉,這是我最明顯的變化。久坐寫稿總是容易堆積脂肪,身在體育媒體,這有點不應該。值得欣慰的是,在長肉的過程中,我憋出了一篇10萬+。這是我的第一篇10萬+,我怕這會是我記者生涯裡的唯一一篇10萬+。

十斤肉和十万+|懒熊丁酉记事

作者在斯坦福橋球場

這篇稿子寫的是晉江。數了數,2017年,我一共去了4次晉江,這個頻率僅次於回家鄉溫州。

記得第一次去晉江是3月。看著那兒的街道、市場、工廠、街邊的招牌,如果把運動鞋換成皮鞋,我甚至會錯覺這裡就是溫州。

去年採訪一位晉江老闆之前,對方公關善意提醒我,“我們X總不像你平時接觸的那些精英,你說話可能要接地氣一點。”我說我是溫州人,從小就接觸這種環境下的民營老闆。

晉江,就帶給我這樣的熟悉感,熟悉到讓我充滿好奇心去了解它。

中國經濟就是從晉江、溫州這些城市的製造業起步。在北京所謂的創投圈呆久了,再去看看紮根在土地上的民營經濟,雖然有時畫風清奇,但總是讓我有一種莫名的觸動。

有一回,同事去參加一個健身產業大會,一位寧波健身房老闆在會上說,時至今日,他仍然在用紙筆記賬。我一點都不驚訝,去我的家鄉溫州永嘉橋頭的大街上數數,我相信幾乎每個老闆都還按著數字鍵碩大、能發出聲音的計算機,用圓珠筆和白色賬本記賬,儘管櫻桃色的Roadster已經上天,世界已經邁入區塊鏈時代。

但這並不違和,有時候,土辦法甚至更有效。

不管商業發展到多麼眼花繚亂的地步,商業模式聽起來多麼天花亂墜,我們仍要敬畏商業的根源。無論何時,社會都需要堅實的製造業或實業作為根基,這也是為什麼體育用品今天仍佔了體育產業規模六成以上,無數線上起家、比拼流量的創業公司開始思考變現、轉移到線下。商人和商業,總歸是要務實的,不像有些圈錢走人的投資人和創業者。

儘管才在北京工作不到兩年,但接觸創投行業越久,越是對傳統的商業模式心生敬畏。

由於採訪的緣故,我從上海直接飛到溫州過年。這趟航班絕大部分乘客都是從羅馬、米蘭、馬德里到上海轉機再回溫州的華僑,回家過年,攜老帶幼,飛機差點因為滿員、行李過重而無法起飛,不少人的行李只能跟隨下趟飛機到達。

他們中間有白髮蒼蒼的老夫妻,八成是兒女在歐洲立足後,接父母長住或者旅行。小孩也有幾十個,許多人被父母用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名字叫喚著,他們應該都不會說溫州話。

幾乎不用問,我也能猜中他們的故事。從80、90年代開始,因為窮困,他們在同鄉或者親戚的號召下來到歐洲淘金,他們從事的行業或是餐飲,或是和鞋服業相關的外貿生意,從擺地攤、刷盤子開始,打破語言、文化的隔閡,艱難地在他鄉生根落地。幸運的,或能飛黃騰達衣錦還鄉,但大多數人,只是做點小買賣,過著平淡的日子。

他們在候機室大聲喧譁,登機時你推我攘,以前的我會感到憤怒和不屑。但現在,我心中竟然有一絲小小的感動。

那是一股來自草根的生命力。我無法想象,這些老鄉們在初到異國時經歷過怎樣的艱辛,但至少回鄉時,他們都充滿喜悅和期盼。

商業和生意,於他們而言,沒有太多大道理,無非就是為了讓生活更好一點的工具。接觸所謂的精英越多,越是感覺到這種草根力量的可愛。

都說商業的本質是人性,這一點,我還需要幾十年去慢慢體會。但作為商業記者,我想我是幸運的,可以從溫州人的視角,去看相似的晉江,去看截然不同的北京。身處變革的時代,我們也都是幸運的,看著共享單車變成彩虹,目睹“生態化反”潰敗,見證了那麼多或好或壞的新鮮事物。

新的一年,我會繼續寫晉江,希望大家多捧場。我也會繼續體驗我報道的運動項目和體育品牌,爭取不長肉。

十斤肉和十万+|懒熊丁酉记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