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方向盘”是最傻的开车姿势,《用户手册》才是保命大全!

“抱着方向盘”是最傻的开车姿势,《用户手册》才是保命大全!

车主们买车后的第一件事,

就应该是仔细阅读随车赠送的《用户手册》。

然而90%以上的车主,

遇到用车问题,

宁愿相信道听途说,

也不会翻看权威的《用户手册》。

汽车工程师们煞费苦心的智慧成果,

常常无人问津。

其实汽车《用户手册》才是真正的“保命大全”,

随手摘几条用车“常识”,

都会成为你的“保命”秘籍!

不信?

那就来看看吧!

抱着“方向盘”开车,犹如抱着炸弹

你的开车姿势是“抱着方向盘”还是“躺靠着座椅”?

“抱着方向盘”是最傻的开车姿势,《用户手册》才是保命大全!

“抱着方向盘”开车的美女

奔驰GLC用户手册上有一句话:尽可能远离驾驶员安全气囊

丰田汉兰达用户手册中说:“SRS驾驶员空气囊展开时的冲击力相当大,如果驾驶员离空气囊过近,则可能导致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驾驶员安全气囊安装在方向盘的中心,气囊弹开瞬间威力惊人,如果离的太近,的确会使驾驶员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那么,离方向盘多远才安全呢?大众的用户手册上说了,至少25厘米

“抱着方向盘”是最傻的开车姿势,《用户手册》才是保命大全!

如果距离方向盘小于25厘米该怎样操作?丰田汉兰达的用户手册中有更具体的指导:

驾驶员空气囊展开时,前50至75mm (毫米)展开范围属于危险区域,与驾驶员空气囊保持250mm(毫米)的距离可提供足够的安全余量。该距离是指方向盘中央至您胸骨的距离。如果您就座后的间距小于250mm(毫米),则可使用下列方法改变驾驶位置 :

▶ 将座椅尽量后移,但仍以能舒适地踩到各踏板为准。

▶ 将座椅靠背略微后倾。

看到没有?不光有安全距离,还有安全角度。方向盘中央最好对着你的胸,这样就可以避免安全气囊弹开时直击你的头部。

头枕的隐秘功能

汽车上的头枕,你从来没动过吧?

“抱着方向盘”是最傻的开车姿势,《用户手册》才是保命大全!

其实汽车座椅上安装的头枕,并不是为了让你靠上去舒服的,而是一种安全装置。它的学名叫“头部约束装置”。

几乎所有的用户手册里都讲到过头枕的调节,那么究竟调节成什么样合适呢?

丰田要求“头枕中心与耳朵上部齐平”,

宝马要求“调整头枕,使其中部约在耳朵高度”,

大众要求“使头枕上缘与头顶等高,但勿低于眼睛 ”,

凯迪拉克要求“调节头枕,使其顶部与乘员的头顶处于相同的高度。”

“抱着方向盘”是最傻的开车姿势,《用户手册》才是保命大全!

“抱着方向盘”是最傻的开车姿势,《用户手册》才是保命大全!

说法不一样,其实要求的效果都差不多。要么头顶部与头枕上沿水平,要么耳朵与头枕中心位置齐平。试想如果遭遇后车追尾,驾驶员的头部会自然往后甩,如果头枕不能很好地拖住头部,就会扭伤娇嫩纤弱的脖子。

“抱着方向盘”是最傻的开车姿势,《用户手册》才是保命大全!

如果你的头枕还能调节角度,那就尽量往前调,越靠近脑袋越好,这样可以减小追尾事故中脑袋的甩动幅度。

“抱着方向盘”是最傻的开车姿势,《用户手册》才是保命大全!

这位先生,你的耳朵应该在头枕中间的位置

关于儿童座椅的必要性

多数汽车用户手册上都会提示,让儿童坐在后座,而且是后座的安全座椅上。

宝马5系的手册中明确提到:“事故研究表明,后排座椅是儿童最安全的座位”;而且儿童“只能坐在后座区合适的儿童保护系统内”。

“抱着方向盘”是最傻的开车姿势,《用户手册》才是保命大全!

汽车上的安全带是根据成人的体型来设计的,儿童的身体纤弱骨架小,如果使用成人安全带,在遭遇车祸时,安全带有可能勒住儿童的脖子或者头部,反而增加危险。

最后一条还提到,

如果儿童乘坐在副驾驶的安全座椅上,一定要关闭副驾驶的安全气囊。这是因为,安全气囊也是针对成人来设计的,对于儿童来说,弹出瞬间的力道之大,可能引起窒息甚至致命。

关于用户手册上的内容,

迈哥就先跟大家介绍这么多了。

就拿起你手边的用户手册仔细阅读吧!

相信关于汽车的安全操作,

你一定会有新发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