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褒貶不一的拼多多背後成功之路

解讀褒貶不一的拼多多背後成功之路

2015年9月,拼多多成立,很快就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拼多多一共獲得四輪融資,其中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多輪領投。2016年9月,拼好貨和拼多多完成合並;2016年年底,紅杉中國領投拼多多C輪融資;2017年年底,騰訊和紅杉中國聯合領投拼多多D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10億美元。拼多多發展愈發迅猛,新電商“小巨頭”誕生。2018年7月26日晚九點,拼多多正式登陸納斯達克,開盤大漲40%,總市值約290億美元。

後起的拼多多極致地挖掘了微信的社交功能,最初以微信公眾號為平臺,而後才進行APP的開發,微信平臺給拼多多零距離接觸消費者帶來機會,同時利用微信社交功能將消費者的傳播功能很好發揮出來。拼多多通過深度洞悉用戶的消費需求,把社交關係和產品的顆粒度打磨到極致,拼單模式讓商品通過社交的方式來獲取用戶,促成了高效的信息匹配,在滿足用戶實際且有效需求的同時,提升了供應鏈的效率和質量。

拼多多所創新的新電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Costco + Disney 結合體:供應端,C2M極致壓縮供應鏈條,省去中間環節;消費端,人以群分,邊逛邊買、社交拼單的購物方式。

二是顆粒度運營:首頁展示商品流,少SKU、高訂單、短爆發,工廠更注重庫存深度,集中資源打造“爆款”。三是貨找人,更懂人:分佈式AI,利用商品流模式,將分散需求用社交拼單連接。海量的“分佈式”智腦,將根據各個消費群的喜好,提供更適合的商品。四是柔性供應鏈:平臺數據賦能工廠,提升庫存週轉率。數據指導供應商提供更懂消費者的“爆款”商品,提前調整產能。

新思界產業分析師表示,拼多多的崛起,在於構建了新的零售渠道,連接了增量流量和增量供應鏈。在目標客戶群上,拼多多沒有直接與電商巨頭競爭主體消費人群,二是以一種更加簡單的方式開拓了龐大的低消費人群。但是也正是這種主體消費人群的定位使其整體定位上似乎是遜於天貓、京東等,同時也給產品的多樣性的拓展帶來一定的困難。

拼多多一路走來獲得目前的成就,有褒有貶,IPO成功是拼多多發展的一個重點臺階,未來之路應該如何走還有待思量。

但是,對於拼多多而言,改變其在人們心目中的“消費降級”印象是橫在其發展道路上的一座大山,關乎其未來消費群體的擴大,同時也其產品種類擴充的主要阻礙因素。

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為您推薦《2018-2022年中國電商平臺行業市場分析研究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