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理財網民1.7億 他們的錢都投向了哪些方向?

昨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佈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其中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網民規模達到1.69億,較2017年末增長30.9%,呈現高速增長趨勢。在金融去槓桿的大背景下,還有如此多的網民選擇互聯網理財產品,他們的錢都投向了哪些方向?

互聯網理財網民1.7億 他們的錢都投向了哪些方向?

1. 銀行理財。打破剛性兌付有效降低金融機構業務風險,減少監管套利,但相對提升了投資者的理財風險。因為手機網絡的方便,許多用戶選擇用各大小銀行的APP,可以直接在線購買相關的理財產品。三益寶理財師提醒,購買前一定要注意查看產品合約,尤其是對於收益、鎖定期的約定。

2. 貨幣基金。貨幣基金髮行放緩,同時T+0的贖回額度也有所限制,收益率也出現不小幅度的下降,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餘額寶。但貨基仍然是廣大網絡用戶的重要選擇,畢竟門檻低,流動性強,每天萬份收益1元左右,適合各種投資需求的用戶。

3.P2P網貸。今年的網貸行業並不太平,簡直是風聲鶴唳,好在監管機構連續出臺這些措施精準打擊了違規平臺的要害,有效遏止了暴雷潮。備案整改也在有序推進,合法依規經營平臺會顯露頭角,行業會迴歸正規化。三益寶理財師建議,選擇P2P平臺理財前一定要做足功課,千萬不要盲目聽信所謂的第三方、自媒體人的建議,學會用監管要求的合規項去考察平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其他互聯網理財產品。除了貨基和P2P網貸,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種類還有很多,如網絡巨頭百度、京東等平臺提供的金融理財產品、證券、期貨等理財產品等,選擇的投資者也不在少數。三益寶理財師提醒,根據個人風險偏好和資金狀況,選擇適合的產品類型。

未來監管部門對於金融風險監控會更加嚴格,對於投資人的風險教育也會系統化,願人人都能利用網絡之便為自己理得應有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