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風靡一時的國產品牌,其背後蘊藏著怎樣的改革動力?

曾風靡一時的國產品牌,其背後蘊藏著怎樣的改革動力?

河北省省會石家莊是一座工業城市,流淌著工業血脈,很多知名企業在這片土地上成長髮展。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後,私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很多有膽有識的人都把自己的事業做得風生水起,趙藏虎就是其中一位。

曾風靡一時的國產品牌,其背後蘊藏著怎樣的改革動力?

石家莊長征膠鞋廠,原來只是一個人不足千、資產不足300萬元、工業產值1000多萬元的集體小廠。1984年開始深化企業內部改革,這個小廠在短短几年裡,變成一個職工4000多人、資產3000多萬元、利潤1200多萬元、工業總產值過億的中型企業。廠長趙藏虎為此作出了很大貢獻。

曾風靡一時的國產品牌,其背後蘊藏著怎樣的改革動力?

“吹牛”當上廠長

1985年末,趙藏虎還是副廠長,一次在廠黨委會上研究1986年的工廠年度計劃。趙藏虎認為工廠潛力很大,1986年利潤可達900至1000萬元。正廠長認為他是“吹牛”,於是發生了爭論,後來又出現“趙藏虎想奪廠長位子”的說法。本來趙藏虎沒打算當廠長,卻在論證答辯會上贏了原廠長,也因此被“扶正”。

曾風靡一時的國產品牌,其背後蘊藏著怎樣的改革動力?

隨後,趙藏虎憑著過人的經營才幹,讓該廠在1986年完成利潤1050萬元,與前一年的625萬元利潤相比增長68%。

用才有方,把懶漢變成勤勞員工

趙藏虎和廠內員工非常團結,因為他善於授權,用人不疑。他經常對員工們說:“失敗可能千萬次,都屬於我的;成功一次,是你們的。”

當時廠裡有個大專畢業生,不滿意自己在廠裡的做鞋工作,有些自暴自棄。上班時無精打采,工作效率低,總是捱罵。趙藏虎瞭解情況後,聘他為計劃科長。小夥立即變了樣,從以前的吊兒郎當,到現在一心撲在工作上,連休息日都在廠里加班,直到趙藏虎趕他回家。

曾風靡一時的國產品牌,其背後蘊藏著怎樣的改革動力?

治廠有術,多種途徑提高工廠效益

趙藏虎當廠長後,發現由於“超定額計件工資”制度,工人們只追求數量不管質量。1984年出現單隻鞋7000只,一雙成本價4.27元的鞋,由於不成雙只能賣2毛,賠了不少錢。

曾風靡一時的國產品牌,其背後蘊藏著怎樣的改革動力?

於是他決心改變分配製度。把工資、獎金與“質量、產量、消耗、安全、文明建設”聯繫起來進行浮動發放,以質量指標為最終“否決權”。這種考核制度實行後,單隻鞋幾乎銷聲匿跡,鞋的質量也有了很大提升。

曾風靡一時的國產品牌,其背後蘊藏著怎樣的改革動力?

除此以外,趙藏虎還實行“工廠內部商品化全員經營”措施,使全體職工都成為自覺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主動置身於企業生產經營之中。

貫徹措施後,經營盈虧連著個人收益得失的現實,迫使人們高度注意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優劣、成本升降以及經營盈虧,大家都嚴肅認真地對待生產經營中的種種問題。

曾風靡一時的國產品牌,其背後蘊藏著怎樣的改革動力?

通過一系列措施,長征膠鞋總廠人均月產鞋458雙,居全國同行業首位,達到了國際A級產品水平和國家一級企業標準。

好學習,一身正氣

“我一天70%的時間是應付各種人和事,只有晚上和星期天是我自己的時間。這些時間裡我都在讀各種報紙、書刊。”趙藏虎說,“報紙上的好經驗一變就是我自己的辦法。別看我老了,朝聞道,夕死足矣。”他的座右銘是:“廉以明志,法以正身。”

1995年,由於各方面的問題,趙藏虎離任,石家莊長征膠鞋廠也漸漸走向終點。市場經濟總是大浪淘沙,跟不上時代進程的終將被淘汰。但不可磨滅的是企業家的勇氣與智慧,以及他們在那個年代裡的輝煌成就。

— — END — —

文中內容與觀點不代表本微信公眾號立場

曾風靡一時的國產品牌,其背後蘊藏著怎樣的改革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