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十大重器——流落番邦的传国玉玺?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具体起源于那种文化现在仍然是一个千古之谜。中华古民族文化起源多源,却又相互交流,多源共汇,形成了统一的中国古文化。在各众多古文化的考古发现中,不论陶器、玉器、青铜器都有相互交流影响的明显痕迹。其中玉文化又是我国古文化的一个独特性的现象。在其他文明中是没有玉文化的。中国人对玉的喜爱推崇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近年的翡翠、和田玉热潮把玉炒成了天价。一件慈禧送给光绪皇帝的108颗翡翠朝珠,专家估值到达8亿人民币,一对宋美龄使用过的翡翠麻花手镯,在1931年价值就达到5000万人民币。中国人对玉的狂热根植于血液之中,才创造出中国璀璨夺目的玉文化。


中国历史十大重器——流落番邦的传国玉玺?

中国玉器从古至今有很多重器,比如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良渚遗址的神兽纹玉琮王、中国最出名的玉器和氏璧,都是国之重器。在古代玉属于礼器,是祭祀时献给上天和祖先的礼物。中国帝王都非常重视祭祀,武王伐纣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纣王不注重祭祀。玉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了。

中国历史十大重器——流落番邦的传国玉玺?

今天我们来谈谈和氏璧。和氏璧被发现于春秋的楚国,楚属荆州,所以又叫荆玉。关于和氏璧的故事传说非常多。和氏璧最初是被一个叫卞和的人发现的。卞和一天在山上砍柴,看见一只凤凰落于山中,凤凰有一个特点就是无宝不落。于是卞和坚持不懈寻找,终于在山里发现一块包涵美玉的石头。他把这块石头三次献给楚王,前两次玉匠都说里面没有玉。楚王惩罚卞和,砍去了他的双脚。直到第三次献玉,楚文王命令玉匠剖开璞玉,才发现果然有一块绝世无双的美玉。这就是卞和三献玉的故事。为了纪念卞和,楚王把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和氏璧也就成为了楚国的国宝。这是和氏璧的由来。到了战国时期楚威王把和氏璧赐给相国朝阳,朝阳非常得意,一次大宴宾客时拿出玉来向宾客们炫耀,谁知酒席过后和氏璧不翼而飞。于是朝阳下面的人怀疑是当时居住在楚国的张仪。对张仪严刑拷打,张仪拒不承认这无辜罪名。后来张仪逃到秦国,成为秦国的相国,与苏秦合纵连横,做出了一番大事业,又向楚国报复,把楚怀王囚禁于秦国,这才报了一箭之仇。后来这块玉在赵国被发现。秦王听说后派人向赵王提出用15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王于是把玉交给蔺相如,派蔺相如入秦。后来蔺相如完美完成任务,带回了和氏璧。这就是价值连城和完璧归赵的典故。


中国历史十大重器——流落番邦的传国玉玺?

和氏璧后来成为皇权的象征。但夏商周三朝时,最重要的王权象征是禹王九鼎。所以春秋战国时候的和氏璧还没有后来那么重要。那个时候还有一些和它齐名的宝物,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成语珠联璧合,你知道它的出处吗?对了,壁就是和氏璧,那么珠是指什么呢?珠就是和和氏璧齐名的一件宝物,名叫随侯珠。并称随珠和壁。这个随侯就是国宝曾侯乙编钟的曾侯。这个曾侯真是发财,这样的宝物随手取来。李斯著名的文章《谏逐客书》里就提到“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淮南子》也有“随侯之珠,卞和之壁,得之者富,失之者贫”。而随和这个词语也是这样来的。到了秦始皇时期,始皇帝命令李斯用和氏璧刻制国玺。李斯是一个大书法家,他亲自书写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篆体字,交由当时最好的玉匠孙寿雕刻。由于禹王九鼎已经失踪,和氏璧就成为了皇权正统的象征,。后世皇帝,但凡没有得到和氏璧而称帝者,都不会得到正式承认,不会被视为中国的正统皇帝。和氏璧也从价值连城变成了价值连国,其重要性无法估量,现代有人曾为他它估值为九万亿人民币。


中国历史十大重器——流落番邦的传国玉玺?

和氏璧作为中国皇权象征流传了1600多年,期间经历无数腥风血雨,到了五代时后唐末帝李从珂带着国玺和后妃自焚,国玺就从此行踪成迷。后世又有辽太宗获得国玺的记载。最后一个获得国玺的朝代是元朝。元朝灭亡时元顺帝带着传国玉玺远逃漠北,国玺也就流落外国,从此在中国消失。没有传国玉玺也成为明太祖朱元璋三件憾事的首件遗憾。后来郑和下西洋,他的一个秘密使命就是找回和氏璧。


中国历史十大重器——流落番邦的传国玉玺?

作为一个中国人,无法欣赏到这件绝世宝物,真是和朱元璋一样终身遗憾,但愿有一天能在某个不知名的地方发现它的踪迹,让我们一睹它绝世美玉的风采。

谢谢阅读,如果喜欢请关注,明天会继续推出中国历史上十大重器之后母戊大方鼎


分享到:


相關文章: